京東試水前置倉業務
近期,京東又傳出了新動作。
(資料圖)
有最新消息稱,京東重啟了前置倉業務,目前在北京運營有兩個自營前置倉。今年,京東還計劃繼續在北京開設幾十個倉位。京東把業務布局在北京,能夠依托供應鏈、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優勢,減少前期的投入成本。
據走馬財經消息,京東在北京的兩個自營前置倉,分別位于十里河和天通苑,均屬于千平米的大倉模式,另外還有6個前置倉正在緊張施工和籌備階段。
目前,前置倉業務主要由京東到家和生鮮事業部兩個團隊負責,雖然京東對此并未給出回應,但反映了京東繼續發力生鮮電商的決心。值得注意的是,任濤作為京東大商超事業群開放平臺業務部總經理,是前置倉業務的負責人。也就是說,大商超事業部主導前置倉業務的方向。
京東以自營電商模式布局前置倉業務,在履約模式上采取“電商流量+自營模式+電商物流配送”的方式。重啟后的前置倉,采用“同城拼配”的模式,也就是同一地區的商品在“拼單”成功后,由騎手統一配送。
此次京東僅在北京運營了兩個自營前置倉,背后也體現了京東的謹慎態度。其實,從入局前置倉模式至今,京東可謂經歷了一波三折。
2018年,京東就開始了生鮮業務,并孵化了區區購、友家鋪子、京東團盟等生鮮團購項目。
京東7FRESH業務推出了小七拼團購項目,在京東生鮮2018年戰略發布會上,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大快消事業群總裁王笑松直言:“今年7FRESH要開出50家門店,咱們年底見分曉。”。
然而,7FRESH迎來的是組織架構的調整,王笑松被調離7FRESH業務,由新人接手。
2019年,京東推出了主打倉店一體的生鮮電商“七鮮”,來對標盒馬。2021年初,京東又上線了京喜拼拼,繼續進軍社區團購業務。雖然京東給予了大量的扶持資源,但京喜拼拼并未改寫持續虧損的結局,并在2022年關停了大部分省份的業務。
顯然,經歷了價格戰比拼、燒錢換規模和市場等一系列激烈廝殺,京東多項業務都面臨慘淡收場的境況。如今,京東下場之后又重新入局,或許是因為今年年初,一向面臨虧損的盒馬鮮生和叮咚買菜先后回歸盈利,給了京東重回生鮮電商的信心。與此同時,京東也急需要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未來,京東又會在前置倉業務講出什么新故事呢?
布局前置倉目的在即時零售
作為一種“燒錢”模式,并非所有企業都有資金實力和流量基礎來投入到前置倉模式中。京東采取前置倉模式的優勢在哪里呢?一方面,京東自營前置倉業務入口設置在京東APP內,可以依托京東電商的流量,進行導流。
詳細來看,用戶搜索京東小時購,即可看到附近門店中的京東超市自營前置倉。進入京東超市頁面內,可選擇的區域為天通苑店和十里河店,平均每個頁面訂單只有幾件商品。
京東自營前置倉的另外一個優勢,在于其龐大的配送體系。京東旗下的達達在配送上做出了不小貢獻。據公開消息,截至2023年,達達快送的汽車配送服務已落地全國近60座重點城市,包括北京、哈爾濱、福州、長沙、合肥等,累計配送的同城單量超過330萬單,總里程超過3800萬公里,最遠一單的配送距離達到95公里,累計服務數十萬個中小微商家和個人用戶。
《財經十一人》曾談及,多位業內人士提到,京東本身有強大供應鏈能力,電商的倉儲點位密集,尤其是在北京,京東重啟前置倉生鮮業務的前期成本不會太高。不僅如此,此前一直被認為是“虧損換增長”的前置倉業務,已經出現了盈利的趨勢。
由此來看,京東布局自營前置倉,已經做好了相關準備條件。那么,京東重啟前置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前置倉概念。所謂的前置倉模式,就是靠近終端客戶的小倉庫,一般設置在消費者集中的社區附近,以滿足周邊3公里內用戶線上訂單后,能在1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內收貨的需要。
此次京東重新布局前置倉,目的或許在于繼續把倉儲物流延伸至社區,瞄準即時零售,并進一步深入下沉市場,加強自身的物流優勢。
京東在配送體系上的確較為完善,配送速度在行業中也很快,基本上用戶下單的商品都能次日達。但與美團這位強大的競爭對手相比,速度優勢反而被弱化了。就在2022年9月16日,iPhone 14現貨開售當天,美團的第一筆iPhone訂單由無人機配送,僅耗時5分56秒。
即時零售的巨大市場空間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場,面對其他競爭者的爭奪,發力前置倉或許是京東搶占即時零售市場重要手段。
仍需要解決成本問題
前置倉模式的很大劣勢是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對于京東來說,也是如此。在此前的前置倉模式,京東虧損相當大。例如京東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包括旗下社區團購平臺京喜拼拼在內的新業務板塊虧損達到23.86億元。
據晚點報道,刨除配送、傭金、員工等成本后,京喜拼拼凈利率在-40%,而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的凈利率則在-20%左右。可以說,與同行相比,京喜拼拼虧損程度相當大。
控制成本一直是前置倉模式的大難題,同為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前期也由于前置倉規模越來越大,水電配套、人力、配送以及拉新成本的不斷上升,一度陷入虧損的局面,直到2023年才回歸盈利。
為了應對盈利難題,各大平臺推出了相應的措施。例如,叮咚買菜優化供應鏈能力,縮短中間環節,做自有品牌,以增加利潤空間。2020年,美團閃購孵化了美團閃電倉項目,推出前置倉“美團閃電倉”,以優化產品存貯和配送時效。
2022年,一位美團閃電倉項目負責人曾表示:“如果以商家的年營收計算,預計3年后將出現至少1000個年營收千萬級的商家、200個年營收破億的商家,以及至少10個年營收達10億的商家。”
綜合來看,結合此類措施,京東可以在倉庫租金成本、倉庫人工成本、配送成本以及儲藏、包裝、損耗等其他成本的供應鏈環節上優化流程,在運輸時間、倉儲時間等中間環節上進一步縮短,提高物流配送服務效率,對生鮮需要的冷鏈物流配送做好流程標準化,降低物流損耗。
另外,京東可以提高自有品牌的比例,減少在代理商、區域經銷商和零售商方面的流通環節,進而降低營銷和渠道費用,提升毛利水平。
與此同時,京東還可以借鑒美團的閃電倉項目,托自身的客戶群體,由商家建倉,推出24小時線上便利店,更好地配合即時零售市場,解決傳統電商物流短板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除了優化供應鏈、產品存貯以及配送時效,客單價和復購率也是前置倉模式實現盈利關鍵要素,足夠的訂單量以及客戶的復購頻率,可以更多地覆蓋前期成本。對此,除了銷售生鮮產品,京東可以采取多品類的銷售方式,售賣價高的產品,以提高客單價。與此同時,保證自身的產品質量,提高消費者的體驗和服務。
總之,京東自營前置倉在供應鏈、流量、物流配送上有自身的優勢,在經歷多次的前車之鑒,京東試水前置倉能否成功,值得外界關注。
作者 | 周文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