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李博)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工程鋼結構屋蓋歷時2天總計170米“空中漫步”,于6月27日實現滑移就位,標志著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項目實現結構封頂。
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工程是京哈高鐵朝陽站配套的綜合交通樞紐,總建筑規模約13.3萬平方米,地上兩層約3.1萬平方米、地下三層約10.2萬平方米。項目由首發集團公聯公司負責建設,北京建工集團負責施工。
(資料圖片)
建設中的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 人民網 記者李博攝
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主體部分被巨大的鋼結構包圍,總用鋼量達到1.3萬噸,整個鋼屋蓋全部由單層鋼箱梁網殼結構組成。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整個場地中部與北京朝陽站東出入口相連,中間兩根“巨柱”托起了整個交通樞紐的鋼結構屋蓋。未來,這個位置將是整個樞紐站的換乘大廳,為乘客提供鐵路、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形式高效便捷的換乘空間。
“它的內部空間非常敞亮,同時有漂亮的曲線弧度。建好后,乘客抬頭仰望,會呈現出星星點點的視覺效果,因而得名‘星耀天穹’。”北京建工集團朝陽站交通樞紐工程項目經理馬曉暉介紹。
朝陽站交通樞紐頂棚分為樞紐區和公交區兩部分,其中樞紐區屋蓋采用多點支撐的單層菱形網格網殼體系,菱形網格支撐柱與屋面網殼自然銜接為一體,尤其是兩根網格支撐柱猶如兩朵斜向上開放的“喇叭花”,像雙手一樣托起整個鋼屋蓋。
“這兩根高達30米的網格巨柱也是本次滑移中最突出的亮點。兩根網格巨柱整體采用斜向菱形網格結構形式,筒內呈橢圓形,長短軸隨高度而變化。”馬曉暉說,由于網格巨柱桿件均采用焊接箱型,所有構件成雙向彎扭,從深化設計到加工安裝難度均相當大。為此,項目團隊采用BIM及數字化三維掃描等技術,最終確保整個支撐柱加工順利完成。
“為高效推進施工進度,我們采取了屋蓋整體結構預拼成型、并通過軌道整體滑移的工藝工法。此次滑移總重量約為3200噸,由于屋蓋為柔性結構,且懸挑較大,我們加裝了托架,實現了整體帶托架滑移,大大提升了施工過程安全性。”馬曉暉說。
為確保鋼結構滑移平穩運行,項目團隊經過反復計算分析,在現有砼柱及砼梁位置上共布置4條滑道,在整個屋頂區域設置36個滑靴,每條滑移通道上設置3個頂推點,每點布置1臺液壓爬行器,確保整個鋼結構屋蓋平穩推進。在滑移過程中,項目團隊實時進行數據監測,并進行整合分析,避免了滑移過程中的偏移、“卡軌”現象。鋼結構屋蓋滑移就位后,樞紐工程將轉入室內、幕墻及屋面施工。
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效果圖。
首發集團公聯公司樞紐建設部朝陽站交通樞紐工程現場指揮常清偉介紹,整體鋼結構屋蓋170米滑移施工完成后,標志著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工程實現結構封頂,剩余工程也將加快建設步伐。樞紐建成后將承擔京哈高鐵、北京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客流集散及地鐵3號線、R4線運營任務,并同時滿足與地面公交、出租車等多種城市交通方式換乘,方便乘客便捷出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