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榜自己是高端水果代表到如今產品質量頻頻出現安全問題,百果園的品控到底怎么了?
(資料圖)
作者 | 何樂
來源 | 經理人融媒體中心
從去年的變質水果做果切到今年“便宜的西瓜不甜”,百果園(02411.HK)上市短短5個月,其產品質量飽受爭議。無獨有偶,據企查查顯示,今年4月,百果園一全資子公司因水果含農藥殘留量超標,被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9.38萬元。
從標榜自己是高端水果代表到如今產品質量頻頻出現安全問題,百果園的品控到底怎么了?在一次次的食品安全質量危機中,消費者是否還會向以前一樣忠誠嗎?
水果農藥殘留量超標被罰9.38萬元
今年4月4日,百果園的全資子公司上海百果園實業有限公司因水果含農藥超標,被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9.38萬元。處罰事由顯示,上海百果園一加盟水果店銷售的翠冠梨,經抽檢,上述翠冠梨吡蟲啉不符合GB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要求,檢驗結果不合格。
據了解,吡蟲啉是一種超高效殺蟲劑,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并有觸殺、胃毒和內吸等多重作用,但對人體有害。吡蟲啉的使用注意事項中,其中有一條“適期用藥,收獲前兩周禁止用藥”,而百果園的水果中檢測出該農藥殘留量超標,是否說明該水果收獲期前大量用藥,抑或在禁止用藥期用藥,才導致農藥殘留量超標?
從處罰事由中,我們可以看到,百果園對涉案的翠冠梨采購數量高達5860公斤。那么,被抽檢不合格后,百果園是否對已經售出的翠冠梨進行召回,是否對已經購買或食用了該產品的消費者告知危害或進行賠償?對此,《經理人》雜志融媒體致函百果園,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除此之外,近日有博主發布視頻吐槽稱,自己在百果園使用團購券購買西瓜,遭遇了百果園員工區別對待,被店員嘲諷“貪便宜”。
隨著視頻內容的發酵,也迅速引起了網友的一番爭論,對此百果園官方發布聲明表示,“經最新核查發現,店員在該博主購買西瓜時表達了,該瓜甜度沒有那么高但因為價格便宜,所以消費者購買的比較多,以此被該博主誤解。期間,還多次主動與該博主嘗試聯系,但截至目前,一直未能得到該博主的有效聯系方式及回復。該門店店員缺少站在顧客的角度進行溝通與服務,并給顧客帶來了不愉悅的購物體驗。”
目前該博主已經自行下架了視頻。
雖然“誤解”已經“解除”,但是卻引發了網友對百果園價格與品質的討論。在百果園的聲明下,有網友表示其團購的西瓜“一點都不甜”,并表示購買的西瓜不是現切的;另一網友表示最近西瓜品控很差,還有網友表示“貴且服務差”。
去年5月,就曾有博主曝出百果園將變質水果做成果切,以次充好。百果園成立以來,一直標榜自己的水果品質是“高端”,但是從消費者反饋以及近幾年的市場反應來看,百果園或許已經陷入產品質量危機。
不管是以次充好的果切還是“不甜的西瓜”,“高端水果”百果園的品控為何“淪落”至此了呢?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百果園的累計投訴量高達1835條,已回復1835條,已完成1487條,投訴完成率為81.03%。從具體投訴情況來看,不少消費者表示在第三方平臺購買百果園的水果不退款,重量不足,水果變質等。如有消費者表示,在餓了么的百果園上購買的榴蓮,不僅重量不足,拒收后商家還拒絕退款等。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商家誘導開通會員等。
從變質水果做果切到農藥殘留量超標、再到消費者的諸多投訴,為何百果園的品控變成了這樣呢?曾經以“高端”著稱的百果園,該如何保障食品的健康安全問題?
放“貸”擴張
百果園成立于2001年,經歷了一波三折的IPO后,終于在2023年1月16日登陸港股成功上市,發行價為5.6港元/股,截至6月27日收盤,百果園股價為5.59港元/股,市值為88.80港元。
2022年,百果園實現營業收入113.12億元,同比增長9.94%,歸母凈利潤為3.23億元,同比增長40.35%。
雖然2022年實現了營收凈利雙雙增長,但是從凈利率來看,持續低迷的凈利潤率成為了百果園的一大痛點。2022年,百果園的毛利率為11.62%,凈利率卻只有2.71%。拉長時間維度來看,2019年至2021年,百果園的毛利率為9.76%、9.12%、11.24%,基本維持在10%左右,同期內公司凈利率從2019年的2.77%驟降至2020年的0.52%,2021年又回歸至2.19%。
對比同行可比公司情況,比百果園早一步上市的洪九果品(06689.HK),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50.8億元,同比增長46.70%,歸母凈利潤為14.52億元,同比增長397.95%。2022年洪九果品的毛利率為17.08%,凈利率為9.65%,比百果園高6.94%,將近7個百分點。營收規模同樣超百億元,但百果園的歸母凈利潤卻比洪九果品少10億元,其中的差距可謂是云泥之別。
從收入結構來看,百果園大部分收入來源于水果及其他食品銷售,2022年該項目收入從2021年的99.92提升至109.82億元,占總收入比重高達97.1%。對于銷售收入的部分增加,百果園在財報中解釋稱,是由于零售門店總數的增多帶來的總體銷售收入漲幅。
截至2022年末,公司的門店數量從2021年的5249家凈增加401家至5650家,其中增加的主要為加盟門店。其中2022年加盟門店為5631家,自營門店僅有19家。而2019年底,百果園的門店數量為3540家,3年時間,門店凈增加2091家,可見規模擴張之快。百果園曾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收入主要受加盟門店的數量、業績和盈利能力影響,其中,新開加盟門店數量及經營業績將持續影響產品銷售收入和特許品牌收入。
為了增加營收,持續擴大加盟店的規模,百果園甚至向加盟商提供有息貸款。招股書顯示,2019年之前,百果園向加盟商提供無息貸款,一為向初始起步期暫時有資金需要的加盟商提供便利,二為吸引商家的加盟,以擴大公司規模。2019年起,百果園向加盟商提供的貸款從無息貸款轉向有息貸款。2022年,百果園向加盟商提供的有息借款從2021年的1.79億元增加至2.05億元。其中有息借款為無抵押貸款,年利率為4.75%,加盟商需要在特許經營協議結束時償還,即加盟門店成立之日起5年。
2022年,百果園向加盟商提供貸款產生的利息收入為1911.7萬元,去年同期為2112萬元。可見向加盟商提供有息貸款,還給百果園創造了一部分收入。
由于2022年的年報中并未披露貸款門店數量,據招股書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獲得貸款的門店數量為971家,數量并不小。由于通過貸款經營的門店數量較高,若加盟商業績不佳,是否會造成無法償還借款的現象?而通過貸款經營的加盟商,一般而言,存在著資金壓力,為了縮減成本,或許會出現“將變質水果做成果切”的現象,這將對百果園的名譽造成損害,在這樣的背景下,百果園又該如何提高品控呢?
“開的店越多,百果園賺得就越多”。從支持商家加盟到給商家提供貸款開店,近年來,百果園門店擴張之快,確確實實給公司增加了不少業務收入,但是從近年來市場的反饋來看,百果園的產品品質和服務卻沒有進一步提高。在一次次的產品質量危機中,消費者是否還會像以前一樣忠誠,這值得百果園深思。針對文中疑問,《經理人》雜志融媒體致函百果園,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