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打造動力電池的大模型,以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應對新挑戰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魏瓊

6月9日,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開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出席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此次主題演講,歐陽明高圍繞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技術這一話題展開。歐陽明高指出,中國動力電池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動力電池產業,但同時也面臨增速放緩、利潤率降低、產品迭代加快等挑戰。

歐陽明高認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這一工具,來支撐設計、制造、管理、回收,以便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提速、提效、降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大模型時代,歐陽明高表示,對于動力電池而言,也可以借鑒這個概念,來構建電池大模型預訓練大模型,用于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管理以及智能回收等多個維度。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圖源:主辦方供圖

智能設計方面,現在已經從實驗試錯到仿真驅動,到了現在的智能化全自動,效率可以提升1到2個數量級,這是革命性變化。它其中的兩項核心技術,一個是高精度建模,還有一個就是高效的智能尋優算法。

智能制造方面,可以用仿真做數字孿生,還有缺陷智能檢測,產線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來實現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可以做智能裝備,從單機智能到多機協同智能,到整條生產線一體化智能,一個級別一個級別的上升。

在智能感知方面,可以引入多維傳感器,尤其是最重要的電位傳感器。基于這些傳感器,融合機理和人工智能,就可以開發出內部狀態的感知算法,來實現對內部狀態的評估以及預測。

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大模型來進行電池管理,比如進行熱失控安全的預警。以前熱失控的數據是很少的,事故本來就不多,不可能形成大數據。但是有了人工智能,我們可以基于少數數據,通過數字孿生,生成一個大型數據庫,然后進行預判。

還可以進行智能的調控,以前都是通過設計,電池能控制很少,只有充電可以控制,但是放電基本上不可以控制。現在我們可以對充電析鋰進行調控,以前析鋰出來就進不去了,現在可以調控。熱失控以前沒有辦法調控,現在也可以調控,就是通過實時控制來防止熱失控,我們有一系列的辦法。再比如說可以通過智能端蓋,也可以對內部氣體進行調控。

智能回收方面,也需要智能技術。比如說非破壞性的修復,可以通過小電流進行調控等等,什么時候開始回收,也需要智能化的對壽命的預測,也有一系列的智能化方法。

目前,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電池安全實驗室正式投用,研究人員正在對新能源、新技術領域展開科研工作。據歐陽明高介紹,目前團隊已做出了電池行業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通過一個模型可以解決多個任務,適應多種電池,這就是該模型的基本構架。

在動力電池大會的站臺上,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也展出了智能電池的樣品,全智能電池是團隊下一步的方向。

對于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發展,歐陽明高介紹了技術路線圖,在智能設計、智能電池方面主要是高精度多尺度的建模技術+電池內部的多維傳感。在智能制造與智能裝備方面主要是產線大數據和先進制造技術+單機智能化與多機協同。對智能管理和智能回收,主要是靠大模型與主動調控。

同時,歐陽明高指出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還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數據量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數據;可解釋性方面,整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可解釋性需要進一步加入電池機理。可移植性方面,現在如何移植到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移植性還需要研究,對于現有電池可移植沒有問題,但是對新體系還需要做大量工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