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30日訊(記者 盧阿峰)“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似乎始終伴隨著創新藥企——而其中研發藥物的臨床、審批進展,以及商業化前景,無不擾動著投資者的心緒。
(資料圖片)
近日,康寧杰瑞(09966.HK)、康諾亞(02162.HK)、貝達藥業(300558.SZ)的接連閃崩,使創新藥板塊再度陷入低迷,也動搖了投資者對創新藥行業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脆弱信心。
對此現象,財聯社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今年年初隨著市場回暖,特別是出海交易比較多,以及一些新藥在自費市場獲得進展,市場信心曾經恢復了一些。但近期的行情反映,創新藥成長預期的不明朗,或使市場對創新藥估值定價重新審視。不過,公募基金今年以來對醫藥生物行業的大舉加倉,以及國內臨床層面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或許意味著我國創新藥產業的長遠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臨床試驗傳言帶崩股價
5月下旬,自康寧杰瑞傳出因“核心管線PD-L1/CTLA-4雙抗KN046肺癌適應癥進度延后”的消息,導致5個交易日股價暴跌40%,創新藥板塊的行情便陷入低迷。
5月29日,此前商業化預期甚高的生物醫藥公司康諾亞股價閃崩,下跌24.46%,連帶了港股創新藥企業的跟跌,行情慘淡。有消息稱,該公司今年3月成功揭盲的主要產品“CM310”被監管要求補充長期、大樣本人群數據。這意味著,該藥品的商業化將有所延后。
而在今日早間,康諾亞發聲辟謠,稱其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CM310重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AD)的III期確認性臨床研究已完成揭盲及初步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終點均成功達到。至今日收盤,康諾亞股價反彈回升,又上漲了9.33%。
但康諾亞止跌,并未驅散創新藥板塊漫延的低迷情緒。今日,國內另一知名創新藥企貝達藥業再現閃崩,大跌19.76%,導致立方制藥(003020.SZ)、河化股份(000953.SZ)、科倫藥業(002422.SZ)、博騰股份(300363.SZ)、澤璟制藥(688266.SH)等創新藥企跟跌。
今日,財聯社記者多次試圖聯系貝達藥業了解情況,但電話未獲接通。另據記者了解,市場曾有傳言,稱貝達的三代EGFR-TKI貝福替尼的審批不順,但很快被證明是謠言。從國家局最新的藥品注冊進度查詢可以看出,貝福替尼仍處于正常審批的過程中,目前流程已走到待制證的階段。
“今日,貝達藥業的暴跌(可能)屬于獲批預期之下的‘利好出盡’。”資深醫藥行業專家王恒對財聯社記者分析道,國內三代EGFR-TKI競爭日趨激烈,目前已有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豪森藥業的阿美替尼、艾力斯的伏美替尼上市并成功納入醫保,貝達藥業的貝福替尼未來即使成功上市,也可能失去了市場先機,因此引發了投資者的悲觀情緒。
而作為貝達藥業貝福替尼項目合作方的益方生物(688382.SH),今日亦受拖累股價下跌5.83%。
為什么近期創新藥企業會接連閃崩,是否存在一定內在聯系?鯨平臺智庫專家、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財聯社記者分析道,上述3家公司先后閃崩,其他醫藥股有跟風下跌跡象,影響了板塊走勢。這一方面是由于市場環境持續走弱,對行業板塊產生輪動下跌、資金出逃壓力;另一方面要看產品臨床是否符合預期,在疲軟市場環境下,產品不達預期會引發股價下跌,加大市場資金的拋售壓力。
“投資者對創新藥行業本就脆弱的信心被嚴重打擊了。”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部分醫藥企業過去一段時間集采及出海受挫后,市場信心較低,但今年年初隨著市場回暖,特別是在出海交易增多,以及一些新藥在自費市場獲得進展后,市場信心恢復了一些。但隨著創新藥企業新藥臨床不及預期或者出現延宕,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心被嚴重打擊,進而導致了這段時間二級市場的低迷行情。
全年景氣度或不受影響
如何整體評估5月下旬這波創新藥企業的股價走勢?郭施亮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市場可能擔心創新藥未來盈利增速放緩,導致部分創新藥龍頭股陷入下跌走勢,藥明康德(603259.SZ)、凱萊英(002821.SZ)等巨頭估值已觸及歷史低位,這或反映出創新藥成長預期不明朗之下,市場對創新藥估值定價的重新審視。
但同時,據財聯社記者了解,與當前行情呈現背離的是,在經歷了近兩年的調整后,醫藥板塊迎來了公募基金的大舉加倉。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對醫藥生物行業的加倉幅度排名第二。另據統計,二季度以來,醫藥類ETF持續獲得資金大額凈流入。在多家券商看來,隨著行業基本面的持續回暖,部分標的迎來了較好的配置時機。
還有業內觀點認為,創新藥公司股票的暴漲暴跌,是這個行業“高風險、高收益”特征的必然體現。參考美股,單日暴漲幾倍或者暴跌90%的Biotech類公司股票也比比皆是。處于不斷發展階段的中國創新藥投資市場,出現劇烈的股價波動也將成為常態,需要投資者正確對待與不斷適應。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贊同這一觀點,“今年開年至今,行業復蘇態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對于后續的行業景氣度,還需要觀察具體動態。”
“我認為后續應該不會出現對創新藥板塊的‘踩踏效應’。”王恒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創新藥行業孕育著新的希望,雖然現在投資者和機構都比較謹慎,但中國市場體量龐大,臨床層面仍有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雖然短期資本市場對行業的發展有些缺乏耐心,但長期來看,創新藥板塊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編輯 曹婧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