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25款蚊香、驅蚊產品測評報告:品類最全的檢測,哪些產品是智商稅? 環球快播

本文來源:消費者報道 作者:黃成宏

電熱蚊香液、蚊香片、盤式蚊香、驅蚊手環、滅蚊燈、驅蚊滾珠、驅蚊APP、超聲波驅蚊、驅蚊水、花露水……這些驅蚊產品哪些更好用呢?哪些驅蚊效果更好呢?哪些真的是智商稅呢?

《消費者報道》選購了市面上25款蚊香、驅蚊產品進行多項測試,品牌涉及雷達、超威、欖菊、潤本、十月結晶、Bc Babycare 、南極人、綠馳、歐護、六神、雙飛人、Aerogard、日本叮叮、驅蚊大師、KOOGIS/可其氏等知名品牌。


【資料圖】

25款產品可以分為3類:13款為蚊香類,包括電熱蚊香液、電熱蚊香片、盤式蚊香;12款為驅蚊產品,6款為驅蚊液、驅蚊膏,其他6款為其他驅蚊產品,包括防蚊扣、驅蚊貼、驅蚊手環、滅蚊燈、驅蚊APP等。

▲25款蚊香、驅蚊產品

結果顯示,驅蚊手環、防蚊扣、驅蚊貼、驅蚊APP這4款驅蚊產品堪稱智商稅,實驗室檢測驗證無防護效果,2款滅蚊燈殺蚊效果也不顯著。

而13款蚊香產品和6款驅蚊液產品驅蚊效果較出色,藥效結果均達到A級。其中13款蚊香產品中,雷達、南極人蚊香液效果稍差。

13款蚊香:均達到A級,南極人、雷達蚊香液效果稍差

《消費者報道》選購了市面上13款蚊香產品送到權威實驗室進行多項測試,包括7款電熱蚊香液、3款電熱蚊香片和3款盤式蚊香,品牌涉及雷達、超威、欖菊、潤本、十月結晶、Bc Babycare、南極人等。

蚊香的滅蚊效果我們用一個指標來表示——KT50。KT50指的是在實驗規定的條件下,50%的試蟲被擊倒(即仰倒)所需的時間。甚至可以用更嚴格的KT90指標,KT90指的是90%的試蟲被擊倒(即仰倒)所需的時間。KT50、KT90數字越小,蚊香的滅蚊效果越好。

檢測結果顯示,7款蚊香液的KT50均在4分鐘之內,藥效結果為A級,即4分鐘內均可擊倒50%的蚊子。

其中Bc Babycare、欖菊的電熱蚊香液表現較佳,在10秒內就可擊倒50%的蚊子。

而雷達、南極人電熱蚊香液表現稍差,雖然藥效結果也為A級,在7款電熱蚊香液中表現較一般,擊倒50%的蚊子需要1分鐘以上,即85秒和98秒。

結果顯示,3款蚊香片的KT50也均在4分鐘之內,藥效結果為A級,甚至都不到10秒。

其中雷達電熱蚊香片表現優秀,實驗條件下,3.7秒即可擊倒50%的蚊子,7.6秒擊倒90%的蚊子。

結果顯示,3款盤式蚊香的KT50均在4分鐘之內,藥效結果為A級,甚至都不到20秒。

其中雷達蚊香的藥效較強,不到10秒即可擊倒50%的蚊子。

12款驅蚊產品:3款驅蚊手環、驅蚊貼是“智商稅”;測試驅蚊APP被叮慘

《消費者報道》選購了市面上12款驅蚊產品進行多項測試,品牌涉及歐護、六神、潤本、雙飛人、Aerogard、日本叮叮、綠馳、Bc Babycare、驅蚊大師、欖菊、KOOGIS/可其氏等知名品牌。

蚊子是通過感受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體溫以及體味來尋找獵物的,驅蚊產品通常通過各種手段干擾此過程。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驅蚊產品有以下幾種:驅蚊液(噴霧)、驅蚊手環、驅蚊貼、驅蚊APP。驅蚊液或驅蚊噴霧是消費者接觸比較多的驅蚊產品。驅蚊液的藥效結果分為A、B兩級,A級的有效保護時間應≥6.0h,B級的有效保護時間應≥4.0h,達不到B級標準屬于不合格產品。

結果顯示,歐護、六神、潤本、雙飛人、Aerogard 、日本叮叮這6款驅蚊液的有效保護時間均大于6小時,為A級產品,消費者可放心使用。

《消費者報道》委托實驗室對4種新興的驅蚊產品的驅蚊效果進行了研究性測試,包括綠馳驅蚊手環(全能款)、Bc Babycare防護扣、潤本叮叮植物精油貼,有效成分均為植物精油,還有1款驅蚊APP“驅蚊大師”,在手機上下載測試。

蚊子采用蚊籠養殖(長寬高內徑均為40cm),蚊籠內放入300只蚊子,先進行攻擊力測試,然后再進行趨避試驗。趨避試驗中,測試人員一只手佩戴驅蚊手環、驅蚊扣或貼驅蚊貼作為近距離驅蚊實驗對象,另一只手作為遠距離驅蚊實驗對象。分別將手伸入蚊籠中2min,觀察有無蚊蟲前來停落吸血,有則判作趨避劑失效。這幾種驅蚊產品沒有國標,且作為新興產品,實驗為實驗室研究性測試,結果僅供消費者參考。

結果顯示,這4款驅蚊產品均無驅蚊效果,對近距離驅蚊實驗對象和遠距離驅蚊實驗對象均無防護效果,即戴上了驅蚊手環、防護扣或貼上防護扣上后,依然有蚊子過來停落吸血。

還有1款驅蚊大師APP也是“智商稅”,手機下載和使用頁面宣稱工作原理是模擬雄蚊、麻雀、蝙蝠等發出的震動聲音(超聲)。有“雄蚊子聲音”“麻雀聲音”“蝙蝠聲音”“超聲波”這幾種選項,例如“雄蚊子聲音”是“雌性蚊子受孕期間,會躲避蚊子”,“超聲波”是“只有蚊子可以聽到的噪音超聲(人類耳朵無法識別)”。

蚊籠內放入300只蚊子,測試人員其中一只手手持打開APP的手機作為近距離驅蚊實驗對象,另一只手作為遠距離驅蚊實驗對象。

檢測顯示,驅蚊大師APP無驅蚊效果。測試人員測試驅蚊APP被叮慘,甚至蚊子直接落到手機上,妥妥的打臉“智商稅”!

▲測試人員測試驅蚊APP被叮慘

那么,市面上的滅蚊燈靠譜嗎?

《消費者報道》委托實驗室對2種滅蚊燈的殺蚊效果進行了研究性測試,供消費者參考。

GB/T 27785-2011《衛生殺蟲器械實驗室效果測定及評價 電子滅蚊蠅器》規定,若對蚊蟲捕殺率大于或等于 70%,殺蚊效果顯著。測試時關緊門窗,將100只蚊子放入測試房內,將被測裝置置于房間中央、光源離地1.5m處,測試時間從下午5時到第二天上午8時,收集死亡的蚊子數量。設置空白對照組。

結果顯示,欖菊的電蚊拍(誘蚊座充)的死蟲數為13只,捕殺率為13%,對蚊蟲具有一定的捕殺效果,但殺蚊效果未達顯著。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滅蚊燈還是個電蚊拍,可以電蚊使用。

KOOGIS電擊式滅蚊燈的死蟲數為1只,捕殺率為1%,殺蚊效果未達顯著。

這2款滅蚊燈的殺蟲效果都不顯著,并不推薦。

蚊香最有效,驅蚊貼、驅蚊手環、驅蚊APP效果堪憂

綜合25款蚊香、驅蚊產品的滅蚊驅蚊效果,得出綜合評價情況。

目前市面所能見到的驅蚊產品中,最有效的當屬蚊香類產品,無論電蚊香(電蚊香液、電蚊香片)還是傳統的盤式蚊香,實測均可在幾分鐘能擊倒50%的蚊子。

其中13款蚊香產品中,雷達電熱蚊香片、超威電熱蚊香片、欖菊電熱蚊香液的驅蚊效果均值得推薦。雷達、南極人電熱蚊香液效果稍差。

而12款驅蚊產品中,6款驅蚊液產品驅蚊效果均較出色,藥效達到A級。驅蚊手環、防蚊扣、驅蚊貼、驅蚊APP這4款驅蚊產品堪稱智商稅,實驗室驗證無防護效果,2款滅蚊燈殺蚊效果也不顯著。

另外,消費者除了需要重視驅蚊效果,對蚊香、驅蚊產品的副作用也應注意。

電熱蚊香液、電熱蚊香片、盤式蚊香這三種產品雖然種類和使用方法有差別,但實際起到驅蚊作用的都是同一類物質,即有效成分,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擬除蟲菊酯”。“擬除蟲菊酯”主要分為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一般在產品包裝外面會有標注,但含量一般為1%或以下,其余99%是輔料。這些輔料在蚊香使用過程中可能釋放出多環芳烴、甲醛、甲苯等多種風險物質。盤式蚊香還會產生明火,具有PH2.5等污染物。

驅蚊水、驅蚊噴霧使用比較方便,但不建議直接噴在寶寶臉上,以減少吸入風險。檸檬桉葉油和香茅油對3歲以下的嬰幼兒并不適用,部分植物成分產品中含過敏原,可能引發過敏。可以先噴在大人手上再抹到寶寶臉上,要避免碰到寶寶的眼睛、嘴巴和鼻子,皮膚有傷口、破損的消費者也需要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驅蚊產品中的微毒成分并不可怕,只要產品有農藥登記證號、農藥生產許可證編號,就說明成分含量已經達到安全的要求。

蚊香、驅蚊產品屬于農藥管理范疇,應當有農藥登記號、農藥生產許可證號等

某些海淘產品沒有國內的農藥登記號、農藥生產許可證號、產品質量標準號。例如此次測試的某平臺購買的Aerogard派卡瑞丁驅蚊液、日本叮叮環保驅蚊劑產品這2款外國生產的產品包裝上就沒有相關登記號和標準號。

根據國家《農藥管理條例》規定,驅蚊、滅蚊產品納入農藥管理范疇,須取得農藥登記證號、農藥生產許可證編號和產品標準號才能上市銷售,且相關信息需在包裝上予以標注。

某些產品名稱沒有“防蚊”“驅蚊”字樣,可不可以不標注相關證號呢?例如此次測試的雙飛人文敵抑菌噴劑、Bc Babycare防護扣、潤本叮叮植物精油貼均沒有相關證號,產品名稱沒有明確提及“驅蚊”“防蚊”,但產品宣傳或銷售頁面有提及,因此這幾款產品有打擦邊球的嫌疑。

根據農業農村部2021年9月發布的《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防蚊驅蚊類產品認定的意見》,判定某種產品是否屬于農藥,應當根據該產品的功能用途、使用場所、保護對象等進行界定。如果產品的標簽、說明書標明該產品具有防蚊驅蚊功能,無論其有效成分是化學成分還是植物源性成分,該產品都屬于農藥范疇,依法應當按農藥進行管理。

因此,不能說“產品名字”沒有“驅蚊字樣”就不屬于農藥范疇,可以不獲得農藥證號。

《消費者報道》建議

(1)警惕“智商稅”的驅蚊貼、驅蚊手環等驅蚊產品。很多產品打著“環保”“天然”“兒童”“孕婦”的旗號,不少都是營銷噱頭,除了能賣出更高的價格,效果上和普通產品并沒有什么差異。

(2)認準三種標志:農藥登記號、農藥生產許可證號、產品質量標準號。根據國家《農藥管理條例》規定,驅蚊、滅蚊產品納入農藥管理范疇,須取得農藥登記證號、農藥生產許可證編號和產品標準號才能上市銷售,且相關信息需在包裝上予以標注。

(3)兒童或有哮喘、呼吸問題的人群可使用更環保安全的物理防蚊方法,例如蚊帳。

(4)家中養貓、養魚的消費者不建議使用蚊香。擬除蟲菊酯對人類毒性不大,但對蟲、魚類和貓的毒性較大。

【特別聲明】:本報道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此次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