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243萬存款被行長挪用,郵儲銀行拒賠背后,過橋資金橋斷了?

來源:一號企業家(ID:yihaocaijing1)

遠在天邊的硅谷銀行暴雷、破產,吃瓜則可;

近在身邊的郵儲銀行拒賠儲戶存款,可就坐不住了。


【資料圖】

因為,咱在硅谷銀行沒存款,在郵儲銀行可真說不定。這就是樸素的階層感情。

這兩天郵儲銀行的一則新聞引發熱議,據澎湃和上觀新聞報道,一儲戶在郵政儲蓄銀行南京江寧支行存了一筆243萬元,但被該支行原行長挪用,后該行長因犯挪用資金罪獲刑。

儲戶要求銀行銀行賠償,卻被銀行拒絕。理由是,“銀行認為儲戶長期不查詢銀行賬戶不符合常理,沒有盡到審慎注意義務,因此也有責任,因此銀行不應該賠償。”

乍一聽,就很荒謬,儲戶查不查詢銀行賬戶余額,那是他的權利。跟你銀行丟失存款、拒不賠付,簡直毫不相干。那為何郵儲銀行仍然死咬著這一點不放,愣是不愿意賠錢呢?

200多萬元雖說不少,但與失信于儲戶相比,根本九牛一毛,可是為何郵儲銀行偏不愿意順水推舟給賠付了呢?

在看這個新聞的過程中,一號財經逐漸產生了這么幾個疑問,不妨一起來一探究竟。

10年利息100萬?

綜合媒體報道,2008年,為幫時任江寧郵政局岔路口支局局長(后改為郵儲銀行江寧支行)時某寧完成儲蓄任務,儲戶李先生一家分別使用3個身份證,在其銀行存入了135萬元。

在之后的10年時間里,為了幫時某寧完成儲蓄任務,135萬元儲蓄款每年會連同當年利息一起再存入郵儲銀行江寧支行。

李先生提供的存折信息顯示,2008年1月6日開戶后,3本存折共計存入135萬元,之后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間,都有本金及利息的支取再存入信息。到2018年12月,3本存折余額共計:

243萬多元

也就是說,李先生一家從2008年存入135萬元本金到2018年已經產生本息243萬元了,10年間,利息金額高達100萬元?

雖然從報道中可以看出,李先生的存款是每年存取,但為方便計算其利息收入,我們就按照定存來計算,而且利息收入肯定比活期存款要高一大截。

銀行定期存款沒有十年期,最長是是五年,可以存五年,到期不取出來自動轉存一次就是十年的。

目前銀行五年期年利率為2.75%,2008年,央行定期存款利率調整四次:

2008年10月9日,調整后的定期存款五年為5.58%;

2008年10月30日,調整后定期存款五年為5.13%;

2008年11月27日,調整后定期存款五年為3.87%。

2008年12月26日,調整后定期存款五年為3.6%。

此后歷年利率都在下調,但是我們索性采用當年最高的存款利率5.58%,并且按照五年定存來計入,看看存入135萬元,5年后能拿到多少本息?

172.67萬元

5年到期后是2013年,這一年的五年期定存利率為2.75%,那么將這172.67萬元繼續按照五年定存,看看最后總的本息收入是多少?

196.41萬元

也就是說,即便是按照最高利率來計算,這一筆135萬元的存款10年本息也不到200萬元,何以李先生一家就能從郵儲銀行拿到本息243萬多元呢?

為何不需要本人也能開設存折賬戶?

還是據上觀新聞報道,儲戶李先生介紹,當家里要用錢時,才發現錢取不出來了。報警后發現,除第一筆存款信息是真實的外,存折上其他存取記錄都是假的。

這就非常吊詭了,存折是真的,余額是真的,為何只有存折上的存取記錄是假的?

先來看一審判決書。

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2020)蘇0115刑初84號《刑事判決書》顯示,經審理查明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間,時某寧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南京江寧區分公司(即郵儲銀行江寧支行)工作期間,制作假的存折交易流水,先后多次挪用客戶李某、陳某、胡某存款共計2430109元(約243萬元)。

因犯挪用資金罪,時某寧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3個月,并責令其退賠被害單位郵儲銀行江寧支行2430109元。

原來是以前的郵儲銀行支行長制作假的存折交易流水,不過他是怎么制作出來的?PS嗎?

還是來看一審審理,里面又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

時某寧原系岔路口分局局長(后為江寧支行岔路口郵儲銀行營業所),由時某寧開設郵政儲蓄存折賬戶,并由時某寧辦理款項存取,存折均加蓋有“南京江寧岔路口郵政儲蓄”的印章,儲戶有理由相信時某寧系履行職務行為,其與郵儲銀行江寧支行構成儲蓄存款合同關系。為此,法院作出郵儲銀行江寧支行返還儲戶存款的判決。

原來,存折賬戶是郵儲銀行支行長開設、款項存取也是他辦理,那么是不是這個存折和密碼都一并給了這個支行長呢?

只是這里又很奇怪了,既然存折賬戶戶名是李先生一家人,并且還用了3張身份證,怎么開設存折賬戶的卻又是支行長,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竟然也是這位支行長存取呢?

如果真是把存折和密碼放在了支行長那里,倒也說得通為何存折上有連續的存取記錄(交易流水),不過一審審理已經認定這是假的存折交易流水,到底是真實交易有假,還是記錄有假?

難度郵儲銀行的風控體系就這樣?可以不由儲戶自己本人到場開設賬戶?

而且中國人民銀行儲蓄管理條例相關要求,存折取款金額超過5萬元時,如果本人不到場,請求他人代為取款時,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代理人身份證,并提前一天預約,預約成功后可前往銀行取款。

而儲戶李先生一家的賬戶余額高達百萬,每年都會取出來再存入,涉及這么大筆資金存取,難道郵儲銀行也不需要執行人行相關規定,要求本人到場或出示身份證嗎?如果本人沒有出示身份證,錢是怎么取出來的?如果本人出示了身份證,怎么又說儲戶對此毫不知情呢?

是否還有許多內情沒有曝出?

百萬存款是否過橋資金?

最后一點疑問,其實也正是前面所述這么多不合理之處疊加所致,行業內人士就此表示此一筆款項或許涉及過橋資金用途,而非簡單的存款那么簡單。

“在我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過橋資金玩脫了,過橋橋斷了,遇到抽貸斷貸崩盤了。”一位行業內人士老陌分析認為,該行長多次挪用儲戶存款,顯然用途是指向“過橋”。

商業銀行普遍實行的貸款終身責任制,倒逼銀行審慎放貸,但總有溜縫兒。

貸款到期需要客戶一次性償還,如果客戶沒錢還逾期了,則不但要造成銀行壞賬,還要追究銀行行長的個人責任。

所以先找一筆第三方資金把這筆貸款給他先還了,等賬一平,然后再重新申請貸款,款下來以后,再把第三方資金還了不就行了嗎。通常就幾天時間,這就是所謂的過橋。

所以誰最需要過橋你明白了吧?然而誰又是最清楚客戶的資產狀況呢,誰最清楚銀行能給這個客戶批多少貸款呢?讓你去給一個陌生人墊資你去嗎?所以第三方資金是誰提供的,不言而喻了吧。

“這種事在我們圈子里挺常見的,圈外人稀奇而已”行業人士老陌稱,通常,行長都會兜底的,看來這次是金額不小,然后實在兜不住了。

因為200萬屬實是不多的,稍微給他點時間都能替你給掙回來,所以肯定還有大量的資金沒有曝出來。為什么不跟著一起爆呢?

因為過橋資金一般都是有關系的資金,但是也是見不得光的資金,一旦曝光,會被追問這筆錢從哪來。你被坑了幾千萬?那么請問你這幾千萬從哪來的?你怎么解釋?

這個儲戶曝出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授意要敲打一下銀行,行長也是背鍋的,因為他夠不到授信那個環節。

目前,這個支行長已經進去了,但剩下的錢卻沒有著落,于是才有了這么一出。

如果按照這個推演,倒也能說得通。這樣的話,郵儲銀行南京江寧支行背后還涉及多大一筆資金在“過橋”,又是什么人的資金,確實值得懷疑。

但是在公開信息出來之前,我們不能做任何推定,也許這真就是一筆普通存款被支行長挪用了呢,至于挪用干嘛了,那并不重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