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孫沐霖
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孫沐霖
(資料圖)
編輯|孫一鳴
3月17日,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汕頭超聲”)即將上會接受審核,擬登陸創業板,該公司是一家從事醫學影像設備、工業無損檢測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2019—2022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汕頭超聲業績持續下滑,變化趨勢與同行相悖,由此,該公司業績成長性遭深交所質疑。
報告期內,汕頭超聲累計分紅3.44億元,超過本次IPO募資金額,且研發投入逐年下滑,研發創新能力存疑。
業績持續下滑,或不符創業板定位
招股書顯示,汕頭超聲成立于1982年,前身為汕頭超聲電子儀器廠原廠辦研究所。截至2023年3月1日,汕頭市超聲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超聲資管”)持有汕頭超聲60.38%的股份,為汕頭超聲的控股股東,李德來通過超聲資管合計控制汕頭超聲60.38%的股權。
近年來,汕頭超聲的經營業績并不佳。據招股書,2019—2022年上半年,汕頭超聲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36億元、3.22億元、2.84億元、1.3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1億元、0.8億元、0.76億元、0.41億元。其中,2020—2021年,該公司的營收增速分別為-4.27%、-11.73%,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0.42%、-5.17%。
汕頭超聲在招股書中將邁瑞醫療(300760.SZ)、理邦儀器(300206.SZ)、開立醫療(300633.SZ)、祥生醫療(688358.SH)列為同行業可比公司。
據Wind數據,2020—2021年,上述4家可比公司的營收增速平均值分別為28.48%、8.6%,凈利潤增速平均值分別為74.97%、150.65%。
對比可見,汕頭超聲的業績變化趨勢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悖。
從主營業務收入結構來看,醫用超聲設備是汕頭超聲的核心產品。據招股書,報告期內,汕頭超聲來自醫用超聲設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36億元、2.06億元、1.75億元、0.82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2.33%、65.06%、62.53%、61.77%,收入規模和占比均呈持續下降態勢。
在售價方面,汕頭超聲醫用超聲設備的銷售單價整體也呈下滑態勢,從2019年的5.28萬元/套下降至2021年的4.37萬元/套,2022年上半年雖回升至4.74萬元/套,但仍不及2019年的水平。
對于業績的下滑,汕頭超聲在招股書中表示,2020年醫用超聲設備銷售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響訂單量減少,2021年醫用超聲設備銷售收入下滑的原因是主要客戶中私立、公立基層醫療機構的采購量下滑。
不過,首輪問詢函回復文件顯示,2020年,同行業可比公司邁瑞醫療、理邦儀器的同類產品收入均取得增長,開立醫療、祥生醫療同類產品收入雖有所下滑,但降幅小于汕頭超聲;2021年,上述4家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同類產品收入均顯著增長。
需注意的是,關于IPO企業創業板定位,深交所于2022年12月發布的《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均對業績成長性有量化指標的規定。
具體來看,對于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不足3億元的企業,需滿足三條上市標準中的一條,其中,前兩條上市標準均要求“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第三條上市標準要求“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
據招股書,汕頭超聲報告期內的最近一個年度為2021年,當年的營業收入為2.84億元,低于3億元;同時,2019—2021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逐年下降,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負值,業績成長性或不符合創業板的定位要求。
對此,深交所在首輪和第二輪問詢函中均對汕頭超聲的業績成長性進行質疑,要求保薦人說明汕頭超聲業績持續下滑,且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業績變動趨勢差異較大的情況下,仍認定汕頭超聲具有成長性的理由的充分性、合理性。
連續兩年現金分紅超當期凈利潤,研發投入逐年下降
在業績持續下滑的情況下,汕頭超聲連續兩年現金分紅金額超當期凈利潤,高比例分紅的合理性存疑。
據招股書,2019—2022年上半年,汕頭超聲的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1.43億元、1.06億元、5922.65萬元、3532萬元,合計約為3.44億元。需注意的是,2019年和2020年,汕頭超聲的現金分紅金額均超過當期凈利潤。
在第二輪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汕頭超聲說明控股股東收到現金分紅后的資金使用情況及具體流向,相應個人所得稅繳納情況,并要求中介機構就是否存在資金體外循環的情況進行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招股書顯示,本次IPO,汕頭超聲擬募資3.11億元,該公司IPO前的現金分紅總金額已超過擬募資金額。
具體來看,在募集資金運用說明中,汕頭超聲計劃投入1.29億元用于醫用成像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投入9186.34萬元用于便攜式DR系統研發、產業化及市場建設項目,投入5621.2萬元用于工業無損檢測系統研發項目,其余3478萬元用于創新基地建設項目。
不難發現,汕頭超聲上述四個募投項目均涉及研發費用支出,合計約為1.67億元。據招股書,在該公司醫用成像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中,約1.06億元為研發費用,占該項目總投資金額的82.52%;工業無損檢測系統研發項目的研發費用為3211.2萬元;便攜式DR系統研發、產業化及市場建設項目中的研發費用為1893萬元;創新基地建設項目的研發費用為100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汕頭超聲的研發費用連年下降。
據招股書,2019—2022年上半年,汕頭超聲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760.75萬元、4128.01萬元、3855.92萬元、1842.38萬元,呈持續下降態勢。其中,研發材料投入分別為1548.1萬元、722.58萬元、456.08萬元、269.09萬元,2021年的研發材料投入已不足500萬元。
為何汕頭超聲寧愿高比例分紅也不愿加大研發投入?該公司業績持續下滑是否說明其研發能力已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難以獲得客戶的認可?在賬面資金富余時不加大研發投入,反而在IPO募資時欲加大研發投入,其是否虛設募投項目以達到上市圈錢的目的?
參考資料
1.《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深交所
2.《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回復》.深交所
3.《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深交所
4.《關于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復》.深交所
(全文2429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