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延退”大潮勢不可擋 打工人出路在哪?

要說今年職場最熱議的話題,非延遲退休莫屬。作為未來第一批“銀發紅利族”,這個群體正面臨35被職場嫌老,60歲又成“低齡老人”的尷尬。

“等你60歲大壽那天,還要跟30多歲的領導請假過生日”,“拄著拐杖擠地鐵帶著老花鏡改PPT”,“父母90歲了還得給下班回家的你做晚飯”......關于延遲退休的各種段子背后,滿是年輕人對未來的擔憂和無奈。


(資料圖片)

作者:木木

從去年10月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到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兩次重磅消息接連出現,說明延遲退休這次是真的來了!

沸沸揚揚的討論了這么久,延遲退休到底怎么實行?年輕人在焦慮和擔憂什么,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01
延遲退休為何成0打工人心頭“大患”?

上個月,一篇關于“延遲退休”的研究報告將這個話題頂上了熱搜,報告中提到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實施,到2055年前后實現65歲男女同齡退休。一時間,各大社交媒體上滿是打工人的吐槽,有的抱怨人生無望,有的稱不如現在就躺平,更多人還在關心自己交了幾十年社保,到老了究竟能領幾年?

年輕人的焦慮和無奈當然不是無病呻吟。就拿眼下這種996、007的工作狀態來說,我們還要還要拼到65歲?

這些年,社會新聞上不時能看到因過度加班引發的各種生理、心理疾病甚至猝死。隨著加班過勞死的新聞越來越多,網絡上抗議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2019年某招聘網站曾對2268位職場人士進行過一次調研分析,數據顯示,近九成的職場人難逃加班。其中45.5%的職場人每周加班2到3天,更有24.7%的人幾乎每天都在加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齡越小的群體加班比例越高,95后所占比例最高,達到31.28%。

另一份發布于2022年的中國職場壓力報告顯示,職場人平均壓力指數連續三年增長,2021年平均壓力指數7.26,再創新高,其中25歲至30歲的人是壓力最大的群體。

這份報告中還提到,收入處于兩端的群體壓力最小,即年薪10萬以下和年薪40萬以上的壓力較小,中間群體壓力最大,這個群體的年齡往往在兩代人中間,上有老下有小。

如此看來,無論是加班強度還是精神壓力抑或是個人收入,90后和部分80后都是重災群體,而他們又恰恰是受延遲退休影響最大的一波人,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網絡上吐槽聲會如此之大了。

打工人的焦慮還來自于對未來的擔憂。

社?;鶖到陙硪恢痹谏蠞q,這就意味著從打工人口袋里掏出的這筆預支給未來的錢在不斷增多,前文提到,受延遲退休影響最大的80后、90后正是上有老下有下的年紀,大多還背著房貸、車貸,是當下生存壓力最大的一波人,從他們口袋里掏出的每一分錢,都得用到“刀刃”上。近幾年在年輕人當中興起的“消費降級”就印證了這一點。

那么這筆每月不算小的開支,究竟劃不劃算?打工人心里都在算一筆賬。如果自己要面臨延遲退休5-10年,那么就意味著要少領、多交社保5-10年。有人甚至在網上算賬,究竟活到多少歲能實現社保的“收支平衡”?還有些網友搬出了科學研究,證明在50多歲后,每多工作五年,對壽命的負面影響就會呈指數級增長。甚至還有不少網友發出“致命”疑問?按照當下這樣的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我們能活到“收支平衡”的那一天嗎?

02

延遲退休成全球大潮勢不可擋?

盡管網絡上對延遲退休吐槽聲不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全球延遲退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不是個例。

早在2013年,我國官方媒體就曾探討過延遲退休,并列舉出了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等其他國家的相關政策。

大家可能還對前不久法國人抗議延遲退休政策行動記憶猶新。這波大抗議行動就源自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新年講話。他提到2023年將開展推遲已久的養老金改革,退休年齡需要從目前歐盟內最低的62歲延長到64或65歲,以便為現收現付制度提供資金。

隨著全球老齡化加劇,不少國家的退休金支付都是“壓力山大”,對退休年齡作出調整也就勢在必行。除了法國和中國之外,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也都制定或在研討延遲退休的法案,多國的退休年齡都將提高至65歲以上。

英國目前法定退休年齡66歲,根據計劃要在2037年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8歲,而此前首相特拉斯曾公開表示不排除提前提升民眾退休年齡的可能性。日本、新加坡等國則計劃最高將退休年齡調整至70歲,相信不少網友已在網絡上看到日本、韓國很多70歲的老年人還在上街工作 ,出租車、保潔員等行業的老年人比比皆是。

既然這是全球大趨勢,想必你我也難逃“老年打工”的命運。因此我們要關注的就是這項政策會如何實施,將怎樣影響我們當下和未來的生活,大家又該如何面對這不可抗拒的大趨勢?

03
延遲退休到底怎么個“延法”?

延遲退休這件事在我們國家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就提到過要“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彼匝舆t退休政策的推出必定是經過了長期、周密的考量和商議的,針對我國勞動力現狀,“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要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這些政策具體如何實施?

根據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的解讀,小步調整即延遲退休改革不會“一步到位”,將采取漸進式改革,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例如在改革前臨近退休的人,只會延遲1個月或幾個月。而對于10年、20年后退休的群體,他們也將會有長時間的調整和適應。

同時綱要中也特別說明了“彈性實施”,延遲退休不會“一刀切”,會根據不同職業群體、不同崗位的就業等具體情況,增加彈性因素,考慮多元化需求,具有靈活性和包容性。

分類推進是對不同群體的勞動者提出了相應的退休政策,對于現有不同職業、地區、崗位存在的差異,例如性別差異、工人與干部的差異等,會保持一定的延續性,能夠保證平穩的過度。

最后統籌兼顧,則是考慮到了相關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對于延遲退休帶來的問題和挑戰,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及時跟進。

目前網上流傳著各種退休年齡計算表,雖然還未有官方的正式發布,但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從80后開始延遲退休政策帶來的改變會越來越明顯,也就是確定了綱要中提到了小步調整。10年、20年后退休的群體受影響最大。

網絡流傳的說法中還提到了將來男性和女性會逐步統一退休年齡,但一些特殊崗位仍會有提前退休的“待遇”,這也進一部確定了綱要中的“彈性實施”和“分類推進”。

04
延遲退休,我們該如何面對

當然,除了這些宏觀層面的延退政策,應該有同步跟進的調整和保障。

首先就是如何緩解當下打工族的過度疲勞和焦慮,保證大家能夠以健康的身體和正常的生活工作節奏來面對延遲退休。

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協委員蔣勝男就在提案中表示,應加強勞動法對勞動者的休息權保護,對企事業單位8小時工作制的執行情況加強監督管理。蔣勝男在多年的調研中觀察到,不遵守8小時工作制已經成了很多工作單位的常態,造成勞動者個人身體和精神的損傷。此前,全國政協委員李國華也關注到職場廣泛的加班現象,他表示這些問題背后是企業失控、監管失序、工會失靈,“996工作制”必須受到監管。

其次,要減輕年輕人對未來的擔憂,職場“35”歲失業的問題也必須得到解決。

例如前文提到的政協委員蔣勝男就曾提出國家公務員招考需要消除35歲門檻,以此帶動全社會改變職場的年齡歧視。讓不同年齡群體的人都能夠發揮所長,安心工作。

最后全社會應當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能培訓、就業幫扶等措施促進大齡勞動者就業創業。同時,應當加強社會保障,更大力度地對特殊群體給予社保補貼,緩解年輕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當然,從個人層面來說,我們也要做好自己的養老規劃,從現在開始關注健康、做好家庭或個人的財務管理,或許也可以在65歲之前實現“靈活退休”。

延遲退休真的來了,希望你我未來都能以更加安心、體面的姿態迎接這一全球大趨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