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行情收官,滬指全月收漲0.74%,而創業板全月下跌5.88%。整體來看,2月市場走勢較為平淡,預期中的春季躁動并未兌現,核心原因還是 支撐市場中期修復的核心邏輯(中強美弱)遇到了諸多短期擾動,比如內部經濟復蘇印證不夠、外部美聯儲加息預期波動。
不過,3月份這些要素有望出現邊際改善 :一方面,近期高頻數據表現較好,預計3月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也會延續改善勢頭;另一方面,3月雖有美聯儲加息節點,但市場在前期已有比較充分的反映,預計加息更多是靴子落地。
?
除此之外,在換屆之年的全國兩會召開的特殊背景下,政策將成為3月行情最大的超預期。
整體來看,3月市場的核心矛盾仍然在內部,無論是大概率繼續改善的經濟數據,還是新一屆政府在開局之年的決心和執行力,都將成為市場修復的核心動力。因此,指數在度過2月的“糾結期”后,有望迎來震蕩反彈的窗口 。
配置上,輕指數重個股。兩會窗口,重點關注 自主可控(信創、工業母機等) 、 軍工 、國企改革 等政策預期較高的方向。
同時,近期漲價主線持續演繹,煤炭、造紙、化肥、氟化工、小金屬等板塊輪番上漲,可進一步挖掘輪動補漲機會——分析認為 ,當下處于業績真空期,行業輪動速度處于歷史高位,市場缺乏主線 。
而“漲價”題材具備業績確定性,受市場青睞。后續可從兩個角度來選擇可能存在價格上行的品種:一個是疫后需求復蘇影響下可能會漲價的行業 ,如啤酒、中藥等 ;一個是供給端或存在收縮的行業,如雞肉、船舶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