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白酒“老二”五糧液,再漲價恐怕也追不上茅臺了!-世界要聞

“老大不好當,老二也不好當,當過老大的老二更不好當。”五糧液前董事長李曙光的一席話,道盡了五糧液的尷尬處境!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五糧液都是中國有名的白酒巨頭,濃香型的代表;可你不知道的是,20年前五糧液卻是妥妥的“白酒一哥”,茅臺還未在酒業稱王。

然而,換帥的五糧液卻在當上王者之后,迎來了動蕩歲月。


(相關資料圖)

伴隨著高端白酒競爭的白熱化,在多次提價失敗、經銷商管控失利、品牌雜亂等多重因素下,五糧液“成功”將老大的位置拱手相讓,成了“千年老二”般的存在,白酒行業就只剩下茅臺及其它!

一年前,五糧液再次換帥,曾從欽剛從李曙光手中接下五糧液,就立下豪言:2025年,五糧液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利稅總額達到800億元。

可是,面對身后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國窖等多個品牌虎視眈眈,在當下白酒這個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五糧液還能夠重振雄風,奪回“榮耀石”嗎?

白酒行業是典型的“長坡厚雪”賽道,非常受周期影響!

近些年,白酒行業競爭激烈,茅臺露臉國產電影、洋河冠名央視綜藝、仰韶贊助河南春晚……國內知名酒企們為了“紅出圈”也是各顯神通。

這個春節,五糧液“回來了”!在各種白酒霸屏的央視春晚廣告上,終于又看到了五糧液的身影;

曾從欽執掌五糧液帥印后的第一個春節就如此投入,原因很簡單,疫情轉機,市場回暖,自然不能錯過消費反彈+過年這波行情。

單從二級市場來看,A股市場白酒板塊1月初就開始回調持續活躍,數據顯示,白酒概念板塊一月漲幅近1.95%。

也是,經歷了三年的疫情,白酒市場的競爭早已是“刺刀見紅”,存量趨勢市場不斷承壓。

目前,白酒行業處于“一超多強”的競爭局面。貴州茅臺遙遙領先,其它白酒品牌奮力直追,各梯隊之間又相互廝殺!

就今年春節后各酒企的業績預告顯示,貴州茅臺(600519.SH)、山西汾酒(600809.SH)等行業龍頭繼續報出高增長,水井坊(600779.SH)微增,五糧液的還未出預告;

不過白酒行業出財報有個慣例,業績越好出的越早,當然每次都先出的水井坊(600779.SH)是個例外(A股唯一一家外商控股的白酒企業)!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月14日,五糧液集團官微發布消息稱,1月份,五糧液產品發貨量和動銷量均同比增長兩位數,其中發貨量同比增長超過30%,為2023年開局奠定了良好基礎。

鄧子均這個名字大家可能很陌生,但是他卻創立了家喻戶曉白酒大單品:五糧液。

1909年,鄧子均對祖傳的“陳氏秘方”進行了多次改良,最終甄選出高粱、大米、糯米、玉米、蕎麥五種糧食,并在各種糧食配比上結合氣候變化進行了調整,形成了獨特的釀制技術和“五糧配方”,取名“五糧液”上市銷售,積累了大量的人氣。但是隨著連年戰亂,“五糧液”的生產一度陷入了停頓。

建國后,宜賓專賣公司國營酒廠成立,著手恢復“五糧液”生產,并請回了鄧子均重新調制窖池,1963年榮獲國家“八大名酒”的美譽。

1988年國家放開了白酒的定價權,五糧液選擇了“高端路線”,停供保價,毫無疑問這步棋奠定了五糧液初期的品牌形象,憑借著多次提價超過了當時的“汾老大”,坐上了高端一哥的寶座,并于1998年成功上市。

五糧液上市以來經過了近25年的發展,按照上市后第一天收盤價計算,股價翻了50倍。但相較于晚上市的后生茅臺(股價自上市翻了360倍),顯得有點后勁不足。

在五糧液,王國春的形象無可替代,他才真正算的上是五糧液第一代創業人,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走向輝煌。但同樣是因為他,改革沒能及時跟進被茅臺趕超,丟失老大寶座。因此王國春個人爭議也非常大。

1985年,王國春上任宜賓五糧液酒廠廠長,當時的白酒行業尚是清香型龍頭山西汾酒稱霸的時代。

這也得益于放開定價權后,汾酒低價走量,而五糧液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沒降價反而進行了提價。

經過提價,1989年五糧液出廠價超過瀘州老窖,1994年出廠價超過汾酒,1998年出廠價超過茅臺,成為了價格老大,自此穩坐酒企龍頭十余年。

而真正奠定五糧液王者寶座的,是大商制和OEM貼牌和買斷經營模式,幫助五糧液短期內完成全國化擴張。

所謂的買斷經營制度,就是將市場開發和銷售制度全權交由總經銷商負責,利用分銷網絡和客戶資源實行快速擴張;而所謂的OEM模式,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貼牌模式了。

當然,這也為日后被茅臺反超埋下隱患。

對于五糧液而言,OEM的眾多品牌不僅不能貢獻利潤,反而增加了五糧液運行成本,也沖擊了五糧液的高端市場,進而拉低了五糧液的整體品牌價值;而買斷經營制度導致了供應商為爭奪市場而互相攻擊,內訌不斷。

直至2019年,五糧液仍在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對嚴重透支五糧液品牌價值的42個品牌129款高仿產品進行了清退和下架處理。

2000年左右五糧液的輝煌達到頂峰。截至茅臺2001年A股上市,當年營收16.18億,凈利3.28億,市值僅92.5億元。而同年五糧液營收47.42億,凈利潤8.11億。市值卻已經到了193.64億,相當于貴州茅臺的2倍。

在過去的2019-2021財年,五糧液與茅臺的營收差額分別為353億元、376億元、399億元,差距逐漸在擴大,也意味著五糧液即便穩居第二,但想超越茅臺,也已變得愈發艱難。

每逢年底,多家酒企采取了提價控貨的手段對產品價格作出調整。因為提價是擴大營收和提升盈利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提價也涉及到利益鏈各方、經銷商、終端消費者等不容忽視。

從21年底至22年3月,五糧液先后將普五的出廠價和建議零售價提高、對標飛天茅臺之心路人皆知,但事實上,從普五的市場反應可以看出,其提價之路并不順暢。

而且從歷史看,五糧液的提價策略并非每次都成功。

2019年以前,普五批價上漲的速度其實很快——2018年是800+,2017年是700+,2016年是600+。

2019年以來批價上不去,是五糧液做錯了什么嗎?也不是,更多還是出于外因,有太多主要的白酒消費場景直接消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這個春節之后,誰也無法否定的是,白酒市場已經正式進入“后疫情時代”。

不過,伴隨著高端白酒競爭的白熱化,五糧液“行業一哥”的地位早已被茅臺取代,身后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國窖等多個品牌虎視眈眈。

正如大部分消費類企業,如果不能從競爭激烈的梯隊脫穎而出,企業很容易陷入不進則退的被動局面。能否借力資本市場盡快提升體量拉開差距,某種程度上關系著企業的未來命運。

中國酒業協會近日在《2023白酒產業發展新趨勢》中提到,2022年八大白酒品牌營收已占到全國白酒營收的51.74%,利潤占比提升到76.71%。

可以看出,白酒市場頭部企業的馬太效應逐漸顯現。

國內白酒行業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已成行業共識,僅僅依仗大規模走量的打法顯然已不奏效,只能在中高端市場的價格層面上尋找更多的增量。

而且,隨著疫情影響的結束,聚飲和走親訪友等消費場景復蘇,白酒消費開始明顯回暖,競爭也會愈發激烈。

面臨強大競爭對手茅臺的擠壓,瀘州老窖、洋河等一眾“小弟們”的步步緊逼,再疊加疫情引發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消費需求下降等不確定影響因素出現,五糧液的未來會如何尚存變數。

而作為濃香龍頭的五糧液,在上一個行業調整期內貿然提價導致丟失了市場份額,行業龍頭位置也拱手讓與茅臺,此后可能再無超越茅臺的機會!

參考資料:

《五糧液:如何走出茅臺“陰影”?》,錦緞

《五糧液突然漲價,或欲借此走出茅臺陰影?》,每日財報

《很不幸!五糧液,怕是再也追不上茅臺了》,功夫財知道

《五糧液換帥:留給“老二”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