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環球觀點:業績下降,股價反漲?中信、國元證券去年凈利潤均同比下降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崔鵬志

年報季來臨前,兩家上市券商率先披露了2022年業績快報。


【資料圖】

1月12日晚,中信證券(600030.SH)、國元證券(000728.SZ)分別發布了2022年業績快報。相比2021年,兩家券商的各項主要盈利指標均有所下降。其中,中信證券的歸母凈利潤為211.21億元,同比下降8.57%;國元證券的歸母凈利潤為17.18億元,同比下降10%。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去年券商整體業務發展穩定,受到疫情因素及整體經濟下行影響較多,2023年預計券商會拿出更好的成績。

1月13日,券商板塊漲勢不錯,其中,中信證券以上漲1.42%報收20.75元,國元證券以上漲2.87%報收6.8元。

營收與利潤均下降

從業績快報來看,兩家券商2022年營收與利潤均出現下降,但是總資產均有所提高。

據公告,中信證券去年營業收入為655.33億元,同比下降14.36%;歸母凈利潤為211.21億元,同比下降8.57%。此外,中信證券總資產為13101.49億元,同比增長2.46%。

在公告中,中信證券稱,2022年,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及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經營宗旨,各項業務穩健發展,業績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的2021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中,中信證券在凈資本、營收、凈利潤上均穩居第1位。而據Choice數據,截至2022年中報,國元證券凈資本規模位列券商第24位,處中游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兩家券商的2022年業績反映了券商行業整體的走向。

業績快報顯示,國元證券去年營業收入為53.58億元,同比下滑12.31%;歸母凈利潤為17.18億元,同比下滑10%。在總資產規模上,國元證券有較大提高,總資產為1307.65億元,同比增長14.09%。

對于經營業績指標變化,國元證券表示,2022年內公司投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證券承銷、資本中介和固定收益投資等業務穩步發展,國元創新和國元期貨等子公司經營業績持續提升,但權益投資受市場和投資管理能力的影響,發生較大金額的虧損。

此外,國元證券提到,總資產規模增長主要為公司財務杠桿率有所提高,以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增加等所致。

“兩份券商2022年財報各項經營業績指標都有雙位數的下滑,應該說下降幅度還是比較明顯的。”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中信證券作為頭部券商尚且如此,說明去年以來的經濟不景氣對于券商的負面影響還是較大的,預計其他券商表現大概率會遜于中信證券。

1月13日,時代周報記者撥打中信證券董秘電話,針對業績相關問題未獲有效回復。

隨后,記者撥通國元證券證券部電話,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正如公告所說,公司權益投資虧損較大是營收、凈利下滑的主因,此外業務“都還可以”。該人士還表示,公司權益投資策略不方便透露,倘若今年股市大盤走勢良好,預計公司整體業績也將拉升。

如何應對今年的市場環境

新年伊始,多家券商研報皆看好券商板塊上漲趨勢。

國信證券指出,短期來看,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地產融資環境改善,壓制市場的風險因素得以緩釋,市場情緒改善,券商板塊有望迎來反轉效應。從長期來看,作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券商會長期受益于資本市場制度改革以及財富管理大時代的紅利。

光大證券研報稱,證券行業有可能在年初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從經濟修復的角度,2023年年初穩經濟增長的各項政策有望快速推出,從而利好證券等大金融板塊表現。

“在大盤整體上漲行情中,券商板塊往往都會先起來。”知名財經博主“王大力如山”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作為通道之一,券商會在經濟重啟的時刻受益。他認為,券商近年來加快轉型動作,如今已經到初有成效的階段。2022年,大多數券商受環境影響,轉型進展稍顯緩慢,今年或將迎來提速。

Choice數據顯示,截止發稿,2023年開年以來中證全指證券公司(39975)上漲6.27%,超越滬深300指數同期漲幅5.64%。今日滬深300漲幅1.41%,上述券商指數上漲2%,領先0.59個百分點。

對于券商而言,如何應對今年的市場環境呢?

柏文喜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23年逆周期調節政策效應會逐步顯現,作為與宏觀經濟、資本市場運行態勢關系密切的券商板塊,預計業績會在整體性改善的情況下板塊內的分化將呈現擴大趨勢,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

他進一步指出,各個證券公司應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發掘自身比較優勢,在細分領域內塑造自身的相對競爭力以應對當下“馬太效應”,在行業轉型趨向重資本業務及財富管理模式等現象籠罩下找尋適合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之道。

關鍵詞: 同比下降 國元證券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