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健康 >

不采不買不食野蘑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又到誤食毒蘑菇高發季,疾控部門提醒

目前我市正值夏季高溫,雨水充沛,是野生蘑菇生長的旺季,也是誤食毒蘑菇的高發季節。近期我市已接到3起誤食毒蘑菇導致的中毒事件。為預防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市疾控中心特發布健康提示:不采不買不食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許多品種與食用菇外形相似,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征鑒別十分困難,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因此市疾控中心特別提醒廣大市民:不要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也不要在移動商販處購買蘑菇,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買來食用,要到正規市場購買;不要輕信所謂的“民間偏方”去辨別有毒野生蘑菇。毒蘑菇中毒可分為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損害型、橫紋肌溶解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分別產生急性肝損害、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胃腸炎、神經精神癥狀、溶血和光敏性皮炎等相應癥狀,中毒者救治非常困難,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

市民食用蘑菇后如果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中毒癥狀,應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診治,同時最好保留剩余毒菇樣品或留存影像資料,必要時送相關部門鑒定,從而幫助確定毒菇種類并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另外,需特別警惕的是,肝損害型的毒蘑菇中毒可能存在“假愈期”。所謂假愈期是指,部分患者經治療后,急性胃腸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但患者的病情會在1-2天后迅速惡化,進而對肝腎等重要臟器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在中毒初期癥狀緩解后,應該繼續留院觀察數日,確保病情穩定好轉再出院。

關鍵詞:

資訊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