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三月份短暫回暖后,房價下跌的城市,又變多了。
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份70城房價數據。樓市溫度計又轉涼了:
(相關資料圖)
5月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多達55個,比上個月足足增加了21個。
上海更是憑著跌幅-0.8%,領跌全國。
僅僅是在三個多月前,上海二手房價格一度領漲全國。當時朋友圈里瘋傳一句話:“疫情三年,房價漲回來只用了一周。”
沒想到的是,另外三座一線城市,竟然也出現在了下跌城市名單里——
北京,二手房價格環比-0.6%
廣州,二手房價格環比-0.2%
深圳,二手房價格環比-0.1%
一線城市齊齊下跌,這種情況是十分罕見的。
我在梳理了2020年以來的數據后發現,其實只出現過兩次:
一次是2021年下半年開啟全面去杠桿,限購、限貸、限售、加息等等重量級大招密集發布,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價格,連續跌了三個月;
另一次發生在去年11月和12月,一半時間在居家搶菜,一半時間在對抗病毒,當然沒有余力顧得上買房。
而現在,購房門檻幾乎是歷史最低水平。
今年以來,有超過40座城市下調首套房貸利率下限至4%以下。肇慶、湛江、惠州等城市甚至取消了下限。
強二線城市的“限購圈”基本已經收縮到核心區域,佛山東莞直接不限購。一線城市的邊緣區域限購也開始松動。
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
二手房掛牌量激增,房子越賣越多,也越來越難賣。
我們不禁要問問,是投資客在拋盤嗎?
答案沒有那么簡單。
“市場先生”的情緒,總是在過度狂熱、過度恐慌之間切換。
打開社交媒體平臺,目之所及都是“暴跌”“腰斬”“大跳水”這樣的字眼,再搭配上“炒房客”和“恐慌性拋盤”這兩個元素,各路人馬瘋狂帶節奏,怎么刺激眼球怎么來。
唱衰樓市,已然成了“流量密碼”。
他們說,掛牌量越來越高,降價房源越來越多,可不就是拋盤跑路嗎?
易居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二手房掛牌量激增現象研究報告》顯示,今年6月初13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掛牌量為199萬套,相比今年年初的159萬套增長了 25%。
也就是說,短短半年時間里,在售二手房增加了40萬套。
其中,上海、武漢和西安的增速最大,分別為 82%、72%和 40%。
這就相當于每天一睜眼,又多出幾個潛在的競爭對手,房東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全國 13 城二手住宅掛牌量(套)來源:易居研究院
但是!你要說這些都是炒房客在拋盤,那就太太太離譜了。
我以廣州為例。目前貝殼對外二手房掛牌量超過13萬套,正處于歷史高位,
是不是覺得很慌?
但把篩選條件設置為“20年以上”+“20年以內”,你就會發現,符合條件的房子有近10萬套之多。
這些“老房子”,顯然并非炒房客的目標,自然也不是他們在“拋盤跑路”。
易居的二手房報告里,也提到了一個判定標準。從掛牌房源的房齡構成來看:
如果房齡過小,那說明存在高位拋售的恐慌心理;
如果房齡適中,則可能和換房需求積極釋放等有關。
納入統計的13座重點城市里,大部分掛牌出售的二手房,樓齡都超過了10年。其中10-20 年房齡的房源占比將近一半。
說明大多數掛牌源于真實需求,很可能就是換房。
全國 13 城二手住宅掛牌的房齡結構 來源:易居研究院
持有多套房產的人,會不會大量降價拋售呢?
大概率也不會。
一般來說,他們買房的時間都比較早,要么已經還清了房貸,要么租金遠遠可以覆蓋月供。
比起賣掉房子,把錢投入收益日漸走低的大額存單,或者動不動“保衛3000點”的股市,當然不如有一份穩定的現金流收入。
既然如此,何必自尋煩惱去賣房呢?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壓根不在意所謂的“拋售潮”,只想安安心心地當個包租婆。
所以,我們的認識一定要清醒,不能被一時的市場恐慌情緒裹挾。
二手房困局的背后,樓市最本質的問題是“需求不足”。
而賣不掉的二手房里,是積壓著很多改善置換需求的。
所以說,對樓市調控松綁的“鑰匙”,可能會從二手房市場入手。減免交易稅費、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等等,都是切實可行的辦法。
昨天刷屏的“房貸降息”,不光新聞媒體和房產號在轉發,一些意想不到的平臺也在轉發——
甭管效果好不好,看來這氣氛是烘托到位了。就憑這么多人關注,至少說明樓市一時半會還涼不透。
但像我之前說的,降息給的甜頭太少了,用處實在不大。
你想啊,為了每個月省下兩杯奶茶的錢,背上100萬房貸,有幾個人愿意?
能被“推一把”的,估計只有那些本來就在看房,基本決定要買房的朋友了。
來源:廣州房姐
上周的國常會,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
雖然沒有點名房地產,但“風險防范化解”這一項,無疑是與樓市息息相關的。
所以說,接下來會有什么“給二手房松綁”的政策,可以期待一下。
但從長期來看,需求不足的問題,還是得靠大家“兜里有錢”。
這也意味著,經濟韌性更強、恢復更快的城市,房地產一定會更早企穩。
正如我們一直在強調的,全國只有10%的城市值得選擇。這句話,至少能管未來十年。
事實上,房價最穩的北京,分化的劇烈程度,也遠超想象。
上周《財經》雜志發布了一篇題目為《北京房價見頂了嗎?》的報道。深入一線采訪的記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劇烈分化的圖景:
“五環以里的確有部分30年左右的老舊小區在大幅降價;北五環外互聯網大廠周邊的房子受裁員及新盤沖擊,降價也較突出;京郊的房價繼續萎靡不振。”
市區老破小、大廠碼農房、遠郊區……北京不僅有房子在跌,而且跌的相當慘。
老破小“失寵”,是因為拿不出與高房價相適配的居住環境,漸漸失去了性價比。即便是北京,老破小也是前景堪憂。
大廠碼農房和遠郊區不必多說了,與之掛鉤的兩類群體——程序員,剛需打工人,收入和預期都不樂觀,自然支撐不起高昂房價。
“北京城區樓齡在10年左右,區位和物業品質較好的小區比較‘抗打’,掛牌價及成交價并未出現明顯波動,部分優質豪宅仍在‘偷偷’上漲。”
無論市場冷或熱,北京城區的高品質新房(次新房),一直都是稀缺品。有全國最具實力的購買力撐腰,房價自然堅挺,而且遠未到天花板。
今時今日,樓市不再相信“北上廣深永遠漲”的神話。但對普通人來說,這個結論其實沒啥意義。
真正重要的一句話是:
大城市依然有許多優質資產,充滿潛力。你手里持有什么貨,才是關鍵。
THE END
商務合作微信:15813396949(曾先生)
素材投稿請加微信:szlsqb123
房產咨詢/免費賣房加微信:szlsqb123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