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關注 >

江西“鐵拳”行動劍指民生領域違法行為

7月31日下午,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召開2023年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省監管系統共依法查辦各類民生領域案件6152件,其中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報送典型案件504件,涉案金額5223.11萬元,罰沒金額1.06億元,移送司法機關80件,保護了消費者,震懾了違法者,得到人民群眾積極評價,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


(資料圖)

全省反不正當競爭查辦案件88件 罰沒448.48萬元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的快速發展,很多消費者青睞于依賴商品銷售量及用戶評價進行選購、消費。為針對“傍名人”“搭便車”“刷單炒信”等網絡亂象,該局開展了對癥下藥式的專項整治。

年初印發的《江西省市場監管局關于進一步強化2023年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的通知》,重點查處刷單炒信、口碑營銷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采用偽造口碑、炮制話題、制造虛假熱點、虛構經營收入等方式進行營銷的行為,以返現、紅包、卡券等方式引誘用戶作出指定好評、點贊、虛構點擊、關注、轉發數量,從而虛構交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今年上半年,全省反不正當競爭“守護”專項執法行動查辦案件88件,罰沒448.4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1.3%和48.03%。其中網絡領域開展治理方面共查處46起(含刷單炒信案3件,仿冒混淆案20件),罰沒金額130.89萬元。

開展合同格式條款專項整治 約談相關經營主體162個

隨著網絡經濟不斷發展,直播帶貨、抖音電商等新的銷售模式不斷涌現,使合同格式條款應用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提升,對合同格式條款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為持續強化合同格式條款監管工作,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突出民生痛點,針對重點行業開展合同格式條款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緊密結合“2023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重點對醫療美容、網約車出行、物業服務、經營性培訓服務、餐飲住宿和攝影服務等行業,針對經營者是否存在利用合同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以及利用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

自5月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共約談相關經營主體162個、下達行政建議書65份、責令整改通知書57份、共立案23件、結案18件、罰沒款11.6萬元。

檢查山茶油生產經營單位2129家次

江西是全國油茶中心產區,發展油茶產業對實施鄉村振興、保障糧油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但從近年來調研和監管實踐看,部分茶油生產者加工條件差,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茶油市場魚龍混雜,虛假標識、摻雜使假、以次充好行為比較普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較為嚴重,影響了我省山茶油產品認可度和品牌知名度。

基于以上情況,今年以來,江西省市場監管局通過淘寶、拼多多等線上網絡平臺購樣,采集江西省在售山茶油企業、品牌、價格等基本信息,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各大電子商務平臺上涉及江西省低價山茶油、以調和油冒充純山茶油違法行為進行大數據監測,將銷售價格低于正常價格問題線索移交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調查處理,組織開展山茶油和油茶籽油專項抽檢。截至目前,全系統共檢查山茶油生產經營單位2129家次,責令整改179家,立案查處16起,注銷、吊銷生產許可3家。

開展電子計價秤監管檢查 向9592家商戶發放計量告知書

加油機、電子計價秤的量值準確,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電子計價秤監管納入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市場監管領域民生項目”。

為做好此項工作,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十日攻堅”行動,重點對各類集貿市場、商場超市、零售店鋪及流動攤販等用于貿易結算的電子計價秤市場經營主體開展監督檢查,并對使用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超檢定周期和安裝作弊裝置(或具有作弊功能)的電子計價秤等違法行為進行嚴查,嚴厲打擊“短斤少兩”欺詐消費者的計量違法行為。同時,省市場監管局派出督導組到各地對專項整治開展現場督導,形成省、市、縣、基層分局四級聯動機制,確保專項整治有力實施。采取上門約談、集中約談等形式對156家電子計價秤銷售主體進行行政約談。

整治期間,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出動執法人員11573人次,檢查農貿市場1362家、商超3129家、水果店2056家、流動攤販2141家,檢查電子計價秤27685臺,查處作弊秤226臺,立案查處69起,罰沒金額3.485萬元,共向9592家商戶發放了計量告知書,開展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的商戶7427家,營造了誠信計量良好氛圍。

譚紅、信息日報全媒體記者左陽天/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