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關注 >

增鑫科技IPO終止:毛利率走低、子公司虧損,信披真實性存疑

深交所網站日前發布了關于終止對江西增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增鑫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審核的決定。

作為海大集團、新希望、溫氏股份、雙匯發展、傲農生物的供應商,增鑫科技主要從事生豬養殖專用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銷售服務。此次IPO,增鑫科技擬募集資金65,016.13萬元,用于智能數字工廠建設項目、技改及智能倉儲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多家子公司虧損

此前便有相關媒體報道過增鑫科技營收和利潤增速雙雙下滑的情況,《壹財信》進一步研究招股書發現,增鑫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呈現波動態勢。

具體來看,2020年至2022年(下稱:報告期),增鑫科技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6,840.32萬元、-14,245.30萬元、1,937.26萬元。與此同時,增鑫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也走“下坡路”。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增鑫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5.76%、25.58%和19.51%。對此,增鑫科技表示,公司產品的綜合毛利率受原材料市場價格、人力成本、產品結構、市場供求、議價能力、行業競爭程度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

不僅如此,增信科技的多家子公司還出現虧損的情況。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增鑫科技共有四家全資子公司,一家分公司。2022年有三家子公司凈利潤虧損,分別為江西增鑫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凈利潤為-45.55萬元;佛山粵新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13日)凈利潤為-9.88萬元;江西牧信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6日)凈利潤為-28.69萬元。

信披真實性存疑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邦科技)成立于1996年,并于2007年上市,主要業務是飼料生產銷售和生豬養殖及獸藥等,而正邦科技的業績暴雷或也影響了增鑫科技的此次IPO。

據招股書,正邦科技是增鑫科技間接持股5%以上股東,雙方在報告期內存在關聯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正邦科技與增鑫科技存在關聯交易的內容表述或存在瑕疵。

具體來看,招股書320頁關于關聯方銷售商品的表述中,增鑫科技披露的是“向正邦科技及其子公司銷售養豬設備和生豬”但是其320頁-322頁附上的圖表顯示的全部是銷售養豬設備,將“生豬”去掉,直接顯示“向正邦科技及其子公司銷售養豬設備”。

除此之外,兩者關聯交易的金額也存在疑問。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正邦科技及其子公司向增鑫科技采購養豬設備和生豬的金額分別為14,729.27萬元、5,339.23萬元、11,558.74萬元。

但正邦科技2021年及202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正邦科技與關聯方增鑫科技的交易內容為采購設備,交易金額分別為15,687.56萬元、5,337.96萬元、11,558.74萬元。綜上,報告期內,正邦科技與增鑫科技招股書披露的對應數據相差分別為958.29萬元、1.27萬元、0.00萬元。

(截圖來自正邦科技2021年、2022年年報)

此外,增鑫科技在引用同行數據時也出現了矛盾。

據招股書,增鑫科技共選取三家同行公司作為比較,分別為青島大牧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牧人)、北京京鵬環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泥腿牧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牧人為擬上市深市主板企業,于今年6月26日更新招股書。據大牧人招股書,2022年大牧人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次)為9.86,而增鑫科技招股書顯示,2022年大牧人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次)為9.68。

(截圖來自大牧人招股書)

更值得關注的是,增鑫科技招股書自身的信披也存在問題。

首先是招股書中關于高管薪酬的披露真實性存疑。

招股書63頁顯示,報告期內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薪酬分別為857.35萬元、588.26萬元、336.22萬元。同時,據招股書63-64頁披露的2022年現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最近一年的領取薪酬情況,除董事林智毅、監事龔正華未在增鑫科技領取薪酬外,其余人員領取薪酬共計331.75萬元,與第63頁披露的2022年高管薪酬有出入。且招股書顯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近三年的變動情況中,2022年無人員變動。

此外,增鑫科技招股書關于主要產品的銷量收入計算錯誤。

招股書203頁顯示,報告期各期,增鑫科技銷售分娩欄的銷量分別為11.11(萬套)、8.24(萬套)、6.56(萬套),銷售分娩欄的平均單價分別為2,783.52(元/套)、2,784.80(元/套)、2,839.46(元/套),計算得出,分娩欄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0,924.91萬元、22,946.75萬元、18,626.86萬元,而招股書顯示銷售收入分別為30,933.42萬元、22,941.79萬元、20,110.66萬元。上述兩者數據相差分別為8.51萬元、4.96萬元、1,483.80萬元。2020年以及2021年的銷售收入數據差異較小或可能為四舍五入導致,但2022年的銷售收入數據差異較大,其中緣由就不得而知了。

關鍵詞:

資訊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