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公眾號“私募排排網”。
近日,在利好消息接踵而至、美聯儲加息末期的預期等因素影響下,國內資本市場迎來爆發,素有“牛市旗手”之稱的券商板塊罕見掀起漲停潮,讓投資者歡呼雀躍。
(相關資料圖)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不少知名私募機構也在醞釀募資。據悉,去年“奔私”的頂流基金經理崔瑩旗下“勤辰創贏成長”系列產品,自今年4月階段性封盤后重啟募集。另外,源樂晟資產、中歐瑞博等也在計劃募資。
在募資的背后或許是私募對于市場回暖的信心,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也顯示,截至7月21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已經連續四周站上80%大關。
奔私頂流基金經理募資,看好半導體、計算機等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崔瑩曾是公募華安基金投資總監,離職前管理著華安逆向策略A、華安滬港深外延增長等5只基金,合計管理規模近250億元,其于去年4月份“奔私”加入勤辰資產。
勤辰資產成立于2022年2月,是一家匯聚中國中生代優秀基金經理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目前管理規模在50-100億。秉持著“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投資理念,以及“以基本面為核心、實事求是為準繩”的研究理念。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勤辰資產今年以來收益為***%。
[應合規要求,私募基金不能公開展示,文中涉及產品名稱及收益數據用***替代,合格投資者可查看收益數據。]
目前,崔瑩管理私募期間的業績并未披露,不過其對于未來充滿了信心。就在前幾日的路演活動中,崔瑩表示,下半年國內宏觀流動性有望更加寬松,國際環境有望趨于緩和,假如穩增長政策順利落地,市場對經濟復蘇的預期將不斷強化,投資情緒將得到提振。
對于當前市場,崔瑩認為,目前A股市場所呈現出的底部特征已經較為明顯。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重點關注三個方向:
一是以“自主可控,醫藥、能源等領域安全”為代表的國內供應鏈安全,包括儀器儀表、數控機床、半導體設備、計算機及醫藥服務等領域;
二是主要關注中國企業出口產品結構和區域變化帶來的投資機會;
三是由ChatGPT點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
昔日“奔私”誰最強?華通、李蓓排名前列!
帶著昔日光環“奔私”的基金經理往往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崔瑩也不例外。在早些年“奔私”的那些基金經理中,有人憑借著較強的投研能力在私募市場中站穩腳跟,也有人因為業績不佳從此隕落。
私募排排網根據基金經理職業背景為“公募”,截至2023年6月末,旗下至少有兩只產品展示業績等條件,篩選出了近五年排名前十的百億級私募基金經理。
正圓投資華通、半夏投資李蓓、睿揚投資彭硯近五年收益排名前三,分別達***%、***%、***%。
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華通是北京郵電大學碩士,擁有豐富的公募從業經驗,深諳公募基金投研思維,以“大賽道”和“格局公司”構筑優秀的進攻能力。另外,擅于在大賽道出現早期嗅探布局,深挖具備獨特競爭力和高壁壘的公司,并能充分把握產業和公司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資機會。
李蓓是國內宏觀對沖投資領域的先行者和領導者,曾于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專戶投資經理,也是國內少有的女性百億私募“掌舵人”。
彭硯是睿揚投資創始人,曾任職于中銀基金、南方基金等。睿揚投資堅持價值投資,精選個股,其認為公司研究、個股選擇永遠是第一位的,個股除了個別周期性行業,大多數行業都會有好公司。
此外,仁橋資產夏俊杰、聚鳴投資劉曉龍、望正資產王鵬輝等也都是較為優秀的一批“公募派”基金經理。
百億私募依舊樂觀,保持高倉位
對于后市,不少私募仍然表現的積極樂觀。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80.29%,雖然在上周基礎上小幅下降0.14%,但這已經是該指數連續第四周站上80%大關,表明私募對后市行情極為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股票私募倉位指數連續四周超80%還要追溯到2022年9月,不久之后,A股開啟了一波反彈行情,這波行情一直持續到來年的5月,足足半年多的時間。而且結合目前A股市場的種種跡象來看,A股有望再次迎來一波上攻行情。
具體來看,當前58.31%的股票私募倉位處于滿倉(倉位〉80%)狀態,31.65%的股票私募倉位處于中等(50%≤倉位≤80%)水平,而低倉(20%≤倉位∠50%)和空倉(倉位〈20%)股票私募占比依次為9.26%和0.78%。
其中,百億私募更為樂觀,并且連續5周超80%。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百億私募倉位指數為81.06%,明顯高于股票私募整體水平和不同規模的股票私募倉位水平,雖然在上周基礎上小幅下降0.29%,但這已經是該指數連續第5周站上80%大關,而且進一步統計發現,近13周中,百億股票私募倉位指數已經有12周超80%,表明百億私募對后市更為樂觀。
具體來看,目前59.35%的百億私募倉位處于滿倉狀態,33.93%的百億私募倉位處于中等狀態,而低倉和空倉百億私募占比僅為6.50%和0.22%。
風險揭示:投資有風險,本資料涉及基金的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諾或預測產品未來收益。投資者應謹慎注意各項風險,認真閱讀基金合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銷售文件,充分認識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投資決策,對投資決策自負盈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