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關注 >

環球最資訊丨抓緊辦理!個稅年度匯算6月30日結束,如何計算應繳納錢數?2023年新增規定中,哪些稅款可以免繳?

(原標題:抓緊辦理!個稅年度匯算6月30日結束,如何計算應繳納錢數?2023年新增規定中,哪些稅款可以免繳?)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文稱,2022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6月30日就要結束了,尚未辦理匯算的納稅人,抓緊通過手機個稅APP或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網站辦理。新一年退繳稅的政策有哪些新變化,如何計算自己應繳納的錢數?2023年新增規定中,又有哪些稅款是可以免繳的?


(資料圖)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辦理2022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3號)第三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需辦理匯算:(一)已預繳稅額大于匯算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二)2022年取得的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匯算需要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

所謂個人的年度稅款匯算,就是“查遺補漏,匯總收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

其中,年度匯算需匯總的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稿酬,勞務報酬,以及特許權使用費等。

辦理時間為,2023年3月1日至6月30日。

2022年度匯算較比往年有哪些新變化呢?

增加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個人養老金等可以在匯算中予以扣除的規定;

在維持預約辦稅起始時間(2月16日)基礎上,將預約結束時間延長至3月20日;

新增了對生活負擔較重的納稅人優先退稅的規定;

推出個人養老金稅前扣除智能掃碼填報服務。

那么具體的申請退稅流程如何呢?

第一步:下載個人所得稅APP。

第二步:登錄個人所得稅APP,在首頁點擊收入納稅明。仔細查詢,查看自己2022年度的繳稅明細。

第三步:在首頁,點擊綜合所得年度匯算填報入口。點進去選擇2022年度,進行申請操作。

補稅還是退稅?

有網友戲言,年年都進行匯算,但年年都不明白到底應該是補稅還是退稅。

其實,如果要想少交稅,掌握下面這三大抵扣個稅的操作,真能省下不少錢。

第一大操作就是,要檢查自己“7項專項附加扣除”,是否都符合,有沒有填全。

這七項分別是: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1000元/月/每個子女。

子女教育:1000元/月/每個子女。

繼續教育:學歷(學位)400元/月,職業證書3600元

贍養老人:2000元/月。

住房貸款利息:1000元/月。

住房租金:1500元/1100元/800元/月。

大病醫療:80000元以內據實扣除。

其中,如果納稅人是正在還首套房貸,每月有1000元的免稅額最多能免240個月,也就是20年;如果是正在租房,每月可以有800元至1500元的抵扣額(不同城市有所差異)。

不過,房貸和租房只能二選一,不能同時抵扣。

當然,建議大家哪個扣得多,就選哪個,省的更多。

少扣稅的第二個重要操作,在年終獎的報稅。

目前對于個人的年終獎收入,有兩種計稅方法可選:

第一種:合并計稅,工資和獎金一起算。

第二種:單獨計稅,工資跟獎金分開算。

年終獎的兩種扣稅方式,對于收入不同的人群,可能會相差幾干塊。

工資(年累計)>扣除數(年累計),年終獎在36000元以下的,選擇單獨報稅。

工資(年累計)<扣除數(年累計),選擇并入綜合所得。

上面提到的這兩種方式,大家都可以試一下,哪個操作對自己更有利就選哪個。

第三個重要操作是,個人養老金的抵扣,也可以少交錢。

目前,個人養老金的抵扣,按照每年繳納1.2萬元個人養老金,繳納到60歲測算(以上測算未考慮最后領取時要繳納的3%稅收)。

及時辦理,切莫因小失大

哪些人不需要辦理年度匯算?

一般來說,年收入不超過12萬的,可以不辦理年度匯算;

補稅金額不超過400的,可以不辦理;

不需要補稅(包含可以退稅)的,可以不辦理。

那么年收入不到6萬,就肯定沒有退稅嗎?

如果工作穩定,年收入不超過6萬,一般不用退稅,但也有例外。

比如一份月薪1萬的工作,你干了半年,這半年是交了稅的,但下半年你失業沒有任何收入。匯算下來年收入不超過6萬,可前期國家多扣了你的稅,也是要申請退稅的。

辦理年度匯算之后,發現需要補稅,可不可以假裝不知道嗎?

發現需要補稅先不要慌,還是先按照個“人所得稅APP”中的提示進行操作,先填報各項扣除并確認各項收入后再看結果。

如果確實需要補稅,則需要在申報期及時把稅款補齊,不及時補稅,不僅需要交滯納金,甚至還會上征信乃至算作刑事犯罪。

(以上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綜合整理)

本文源自:金融界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