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關注 >

光伏產業,洗牌從內卷開始

?從去年五月中旬“隆基股份”變更為“隆基綠能”之后,其股價已從階段性高點的68元/股,跌到階段性低點27元/股,最大跌幅超過60%,腰斬都不止。甚至有不少網友調侃其應改名為“隆基紅能”,以扭轉股價頹勢。調侃歸調侃,從近一年來的股價走勢來看,光伏行業的確正經歷著殘酷的震蕩和洗牌。?

一、龍頭唱空,由攻轉守


(資料圖)

在5月底的SNEC第十六屆全球光伏大會上,市值2500億的隆基綠能創始人李振國的一席發言引爆了人們對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普遍擔憂。他表示,目前的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未來兩到三年內,中國一半以上的光伏行業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光伏龍頭如是說,無疑把行業內卷提到了新的高度,因此有專業人士解讀“隆基的潛臺詞是,大家洗洗睡吧,別等我把你們清理出去”,就是這么豪橫。盡管陸續有光伏企業出來辟謠,但關于產能過剩的擔憂越來越強烈。

李振國的表態中還有一段“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科技公司,隆基綠能已經為即將到來的挑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投資決策十分謹慎且現金流充足”,這段話沒有上半句“爆炸”,所以容易被人忽略,但這段內容其實更重要。這不單單是隆基對光伏市場的整體判斷,也代表著以隆基為代表的光伏龍頭開始由攻轉守,整個光伏市場進入下半場,市場格局將會發生重大變化,龍頭集聚效應也將逐漸放大。

二、龍頭集聚,汰弱留強

隆基改名前,在下游裝機量大增刺激下,光伏產業鏈公司全面爆發,無論是上游的硅料、硅片、設備企業,還是中游電池、組件以及下游電站建設企業,均賺得盆滿缽滿。即使是隆基股價出現腰斬式下滑時,其業績依然亮眼,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在增長。但仔細對比光伏ETF(515790)的走勢,便會發現其趨勢和隆基綠能幾乎一致。這就說明,光伏產業龍頭效應已經十分凸顯,這和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行業地位頗為類似。

?

在二三線企業逐漸褪色的襯托下,我們看到了隆基的韌性。據其年報顯示,2022年隆基綠能營收1290億元,同比增長60.03%,實現歸母凈利潤148.1億元,同比增長63.02%。即使是經濟下行,各行各業哀聲遍野的形勢下,今年一季度隆基綠能實現營收283.2億元,同比增長52.35%,實現歸母凈利潤36.37億元,同比增長36.55%,依然十分亮眼。

三、洗牌持續,似曾相識

對比隆基綠能去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數據可以看出,其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都呈現出下滑態勢,其中歸母凈利潤下降速度更為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隆基已通過降價清庫存的方式擴大營收,占領市場,回收現金流。隆基的未雨綢繆,讓我們預感到接下來的行業可能會加速洗牌。今年上半年即將過去,對于隆基綠能半年報的情況,現在還無從揣測。如果隆基綠能的盈利能力下滑,則不單印證了李振國所言非虛,也印證了行業即將面臨新的血雨腥風。

對于后半程的淘汰賽,投資者也不用過于悲觀,畢竟所有行業的發展都有周期性:由草莽創業,到狂飆突進,到蜂擁而上,到盛極而衰,到最后“剩”者為王。每個行業的過剩產能出清,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伴隨著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回到光伏行業,光伏行業的快速洗牌的情況之前也出現了,且比這次洗牌更快,更劇烈。2011年至2013年間,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后光伏補貼下行而進入衰退期,再加上2011年美歐國家紛紛對中國光伏企業開展反傾銷調查。當時的行業龍頭天合光能和尚德都在調查的震中,付出了慘重代價。無錫尚德因為硅料價格暴跌,被迫取消了與美國MEMC簽訂的多晶硅供應合同,賠付整整2.12億美元,巨大沖擊之下無錫尚德被法院裁定破產重整,這樣的慘劇歷歷在目。據媒體報道,兩年多的時間內,共有350家光伏企業破產倒閉,其轟塌之勢令人駭然。

當我們回頭看時,行業的重新洗牌并未讓整個行業一蹶不振,而是會涌現出一批戰略更加篤定,經營更加穩健,技術更加先進的企業龍頭出來,各領風騷。所以,材料君堅定認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應當是大國股民應有的自信和底氣,特別是制造業更當如此。

原文標題 : 分析丨光伏產業,洗牌從內卷開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