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股票 >

員工失聯、法定代表人離職?上百名學員投訴……揭開學歷教育中介機構的局中局

現如今,很多人都希望通過提升學歷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于是,申請國際碩博、同等學力申碩、考在職研究生……這些既能兼顧工作又能繼續提升學歷的深造方式,便獲得不少職場人士的青睞。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各類良莠不齊的培訓和中介機構。近日,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化名)向法治網反映,自己和上百名通過“萬通教育”這一機構申請國外碩士或國內高校同等學力的學員,遭遇了一場“騙局”,導致學業、學費“一場空”,且后續的維權困難重重。

學員通過機構花費數十萬,


(資料圖片)

合作高校卻稱未收到學費?

近日,多名自稱通過中介機構“萬通教育”報名“馬來西亞科技大學”MBA項目的學員稱,分別與上海萬通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云爍教育有限公司簽訂了入學協議,學員交費從15萬到20萬元不等,兩家簽約公司的銷售人員均不同程度承諾學員無需出國或是少量時間出國,即可獲得由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的學位及碩士畢業證書,并給出了多重保證。

圖源:受訪人供圖

王女士是馬來西亞科技大學MBA項目的第七期學員,她于2021年12月報名該項目,2022年4月拿到了“錄取通知”,并一次性支付了16.8萬元的學費。當時銷售承諾,2022年3月可以開課。然而,實際上直至2022年11月,王女士才開始上課,與承諾的開學時間相差半年多。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剛開課三個月又被學校停課,原因竟是學校未收到學費。

王女士表示,在嘗試與校方進行溝通時,校方在她的馬來西亞電子簽證批準函(以下簡稱“電子簽”)還有一個月有效期的情況下,稱她的電子簽已過期,不能到學校報到。王女士隨后致信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查詢,被反饋為電子簽未過期,可到學校報到,學校必須接待,并對學校有此類行為表示抱歉,責令整改。王女士隨后聯系馬來西亞科技大學中國辦公室(即校方駐華辦事處)再次進行確認,在校方提出了一些異議之后,王女士給出了相關證據及說明,然而此時,校方再次答復“不認可”,并表示不再做任何解釋。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第九期學員葉先生(化名),他于2022年6月22日與上海萬通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簽約并繳納16萬學費,并稱在2023年底可以順利畢業。然而,時至今日,葉先生所在的第九期學員班仍然沒有開課,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

葉先生致電馬來西亞科技大學中國辦事處了解到,學校并未給葉先生進行學籍注冊,之前收到的錄取通知,應該是萬通教育自已給學員發出的。葉先生沒想到,所謂錄取通知竟然不是由學校發出的,但是他的學費已全部繳完。針對第九期學員上課的問題,法治網記者也致電馬來西亞科技大學中國辦事處進行核實,對方稱第七、第八期學員雖然由萬通教育交了注冊費,但學費一直拖欠,學校不會再讓自己“入坑”。至于第九、第十兩期學員,確實沒有辦法給出承諾,并給出有問題找萬通教育的答復。

隨著前往核實學費和學籍的學生不斷增多,2023年7月4日,馬來西亞科技大學發出公告,宣布即刻終止與萬通教育集團的一切合作。據公告,在馬來西亞科技大學與萬通教育合作的項目中,部分學員擁有該校出具的入學信,另外部分學生沒有獲得大學真實入學信,即未進行學籍注冊,而只擁有萬通教育以自身名義開出的入學信,并且萬通教育聲稱已經為該學生申請了學籍。

針對學員上學問題,馬來西亞科技大學還聲明,已經獲得大學真實學籍的學生,他們會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沒有真實獲得學籍的學生,他們則提供郵箱作為保持溝通的方式。

圖源:馬來西亞科技大學中國辦事處網站截圖

銷售、教務、高層均“失聯”,

公司法定代表人稱已離職

被停課并發現學校方未收到他們的學費后,王女士與同學們嘗試聯系之前對接的“萬通”工作人員,卻發現包括銷售以及教務老師在內的一眾人等,幾乎在同一時間“失聯”。此外,萬通教育開始對此前承諾的“不出國或短期出國即可獲得留服認證”的說法不予承認。萬通教育的這種行為,以及長時間的艱難溝通,使得很多學員要求退款,然而萬通方卻遲遲不予答復。

據王女士稱,萬通教育在同一時間裁撤了幾乎全國的所有分支機構,包括北京、杭州、上海等地,以及大部分員工,造成討薪員工近百人。目前,全國各地已有“萬通”多個關聯公司被起訴。

法治網記者通過天眼查進行查找和梳理發現,萬通集團不論是員工、學員,均分為地區、項目,分別使用不同的公司進行簽署,涉及近百家公司,其中83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凌某”,注冊資本大多為10萬元,并且公司之間互為股東,來回反復套用,而大股東則是李某敏。

記者撥打了凌某的電話,對方稱已離職后將電話掛斷。隨后,記者又連續撥打了學員提供的李某敏、何某的電話,均無法撥通。

圖源:受訪人供圖

針對此事,在接受法治網記者采訪時,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分析認為,對于機構來說,如果收取了學員費用,卻不向合作高校繳納學費,不幫助學員注冊學籍,這種行為涉嫌詐騙。

熊丙奇同時表示,即便是對于那些真實授權的機構,讓學生不用實際到校上課就能畢業的國外高校而言,他們的招生把關、課程質量把關、學位收益把關也是存在問題的。而如果大學沒有授權機構這樣操作,機構自作主張聲稱“不用出國、少量出國”,這就存在虛假宣傳甚至詐騙的可能。

事實上,通過中介機構去申請國外學校碩士的行為,多年來一直存在。“提升學歷不是花錢‘鍍金’,這種沒有出國求學實質行為的學歷,在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上,也很可能存在問題。”熊丙奇說。

替國內大學進行同等學力申碩招生?

多所高校聲明:未合作!

法治網記者調查發現,掉入此類“陷阱”的,遠不止馬來西亞科技大學MBA項目的學員。在網絡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位學員曝光萬通教育及旗下機構。

在知乎平臺中,搜索“萬通教育”可以看到大量相關曝光帖。其中,有網友稱自己于2021年5月,報名了萬通教育旗下的東方云(北京)教育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云”)所宣傳的法國IPAG高等商學院MBA項目。

該網友表示,自己在繳納了83000元全額學費后,卻在后續很長時間里未上過課,公司對于學籍注冊時間出爾反爾、反復拖延。后期無法兌現后,更是直接提供了兩個學校讓學員簽署轉校協議,并告知學員不會退款,不滿意可以走訴訟程序。

此外,還有報名了巴黎第十二大學EMBA項目、俄羅斯西南國立大學心理學碩士項目等多個國際申碩項目的學員也曝光了萬通教育。

法治網記者進一步調查后發現,不僅報名國際申碩項目的學員有此遭遇,通過萬通教育或旗下公司報名國內大學同等學力的學員也深陷困境。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大量通過萬通教育報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的學員投訴,聲稱自己報名參加了相關課程培訓,萬通教育承諾年底現場確認并入學和代繳學費。之后卻無法聯系老師上課,無法注冊學籍。

除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之外,華北電力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多所擁有同等學力項目的大學,在萬通教育的宣傳下,都有大量學員通過其報名后卻無法正常上課和注冊學籍的情況。

圖源:黑貓投訴平臺截圖

那么,萬通教育真的如其宣傳的那樣,和這些國內大學有合作嗎?事實上,已有不少高校在官網發布了嚴正聲明,稱沒有與任何機構合作。

今年4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發布關于同等學力申碩嚴正聲明。聲明稱,學校未授權任何社會機構或個人開展同等學力申碩宣傳或培訓等相關事宜;凡未經學校授權的機構和個人進行違規宣傳,學校概不認可。

此外,北京理工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等也相繼發布該類聲明。

圖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網站截圖

法治網記者還注意到,在各大網絡平臺中,不少有相同遭遇的學員都提到萬通教育的“套路”:反復更換不同的公司名義進行虛假宣傳招生,例如東方云、云爍教育等,但無一例外都是收取高額學費后并不提供合同服務也拒不退款,等集中“暴雷”后再“跑路”繼續更換新公司。

企查查顯示,東方云股東為上海終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樣是凌晨,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也是李某敏,旗下持股公司又與萬通教育旗下持股公司高度重合。而云爍教育情況也基本是如此。

圖源:知乎截圖

圖源:企查查截圖

對于學員關于萬通相關公司“跑路”的猜測,《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慶律師表示,如果是合同糾紛,的確應當通過民事訴訟解決。但如果有大量不同地區的學員的遭遇如出一轍,那么公司統一虛構事實的可能性較大,涉嫌詐騙的概率增加。學員們應該盡力整理好相關證據,向警方舉報并如實陳述案情。

郭律師提醒,大眾想要提升學歷是好事,但一定要“擦亮”眼睛。首先要選擇正規的教育機構或代理機構,留意這些機構的設立日期、以往業績、注冊資本是否充裕、是否已經實繳,這一點決定了以后發生糾紛是否更可能得到賠償。

“另外,如果自己有能力與海外高校直接聯絡,最好能夠進一步核實關鍵信息,包括申請遞交的情況、學籍注冊情況、入學錄取情況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機構一直以來的口碑和業績是值得信賴的,但可能遇到資金鏈斷裂等特殊情形,就會出現學員沒有受騙上當也造成時間和財務損失等情況,這些都需要學員多關注留學行業的信息。”郭律師說。

(來源:法治網)

關鍵詞:

資訊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