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股票 >

環球精選!《新安全》雜志發表中央國安辦常務副主任劉海星文章《牢牢掌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主動權》

近日,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新安全》雜志發表中央國安辦常務副主任劉海星的署名文章《牢牢掌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主動權》。文章結合正在全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強調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推動構建新安全格局的重大意義,推動形成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合力,牢牢掌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主動權。

以下為文章全文:


(資料圖)

牢牢掌握以新安全格局

保障新發展格局的主動權

劉海星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式現代化規律性認識的持續深化,彰顯了我們黨抓住用好發展機遇、主動筑牢安全屏障的戰略思想。我們要結合正在全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牢牢掌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主動權。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一、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論述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蘊含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戰略思想。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發展和安全問題,但將二者統籌并重,并上升為黨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大創新。堅持經濟社會發展同國家安全一起謀劃、一起部署,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深刻變化、主動抓住并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深邃政治智慧和非凡領導才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安全方面的原創性成果。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進行論述,提升了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水平。隨著形勢變化和實踐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統籌發展和安全問題多次作出重要論述: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上明確把經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列為基礎部分,強調“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在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首次正式提出“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2018年4月17日,在十九屆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2020年7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更為安全的發展”;2020年8月24日,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明確提出“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理論”;2020年12月11日,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新形勢下維護國家安全,必須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2021年1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作出構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戰略部署,標志著統籌發展和安全重要論述的發展達到新高度。之后,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對構建新安全格局的內涵進行了豐富和發展:2022年4月26日,在中央財經委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3次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將其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原則并寫入黨章;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指出:“我們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隨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理論認識的逐步深化,我們黨在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方面的實踐不斷拓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論述,是對歷史上大國興衰經驗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發展與安全辯證統一關系的精準把握,是著眼于在不穩定不確定發展環境中更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

深刻領悟這一重要論述蘊含厚重的歷史邏輯。世界大國興衰歷程和中國歷朝歷代往替的事實證明,能否統籌好發展和安全,關系國家興衰、歷史走向。沒有發展作為支撐的安全,必然難以長久,沒有安全作為保障的發展,必定不可持續,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既是對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繼承,更是順應事業發展潮流的重大創新。

深刻領悟這一重要論述蘊含科學的理論邏輯。發展和安全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沒有經濟社會發展,就不可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沒有國家安全,就不可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基于上述辯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既要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

深刻領悟這一重要論述蘊含鮮明的實踐邏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國家安全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牢牢掌握了我國發展和安全主動權,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只有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才能經受住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事實證明,發展和安全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統一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二、深刻認識推動構建新安全格局的重大意義

推動構建新安全格局,體現了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內在要求,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啟示我們,只有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既抓好高質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又辦好保證國家安全這個“頭等大事”,推動實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民族復興的根基、增強攻堅克難的底氣,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北京市舉辦2023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晚會。

構建新安全格局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大舉措。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在“總體”,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強調的是系統思維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發展與安全關系的本質,即二者如硬幣的“兩面”,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一方面,發展是安全的基礎,不可能離開發展談安全。發展是最大的安全,國家落后可能會使其面臨的安全威脅變得更加嚴重;要實現可持續安全,就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安全是發展的條件,不可能為了發展罔顧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最為緊迫,也最為關鍵。發展和安全并重,不等于二者總是保持同步性。發展并不必然帶來安全,大發展也并不必然帶來大安全,國家發展后又會產生新的安全問題。

構建新安全格局是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主動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這既是前提和保障,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堅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實現兩個新格局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和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在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國家安全保障。與新時代更高質量的發展需求相比,我國的國家安全保障能力還有較大差距,客觀上要求實現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只有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不斷夯實新發展格局的安全基礎,才能經受住各種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

構建新安全格局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的必然要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依然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科技創新能力存在卡點、瓶頸,糧食、能源、資源、金融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面臨重大考驗。面對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挑戰,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更為緊迫。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統籌推進發展和安全的深度融合,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只有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把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才能始終牢牢掌握我國發展進步的主動權。

三、推動形成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合力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既是重大理論問題,也是重要實踐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四個方面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這是構建新安全格局的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正確處理速度和質量、發展和安全、發展和環保、發展和防疫等重大關系,不斷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構建新安全格局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必須著眼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維護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

(一)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實踐充分證明,“兩個確立”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對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具有決定性意義。一方面,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構建新安全格局的根本保證。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各級黨委(黨組)維護國家安全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確保黨中央關于構建新安全格局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構建新安全格局的科學理論指導。國家安全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這就決定了構建新安全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各類因素十分復雜。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加快構建統籌各領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江西省舉辦以“共筑新安全 保障新發展”為主題的2023國家安全論壇。

(二)牢牢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黨的二十大聚焦強化金融、資源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對“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出部署。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大興調查研究確定了12個方面內容,其中一個方面就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生產、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等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中的主要情況和重點問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是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明確了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戰略部署。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嚴守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開展種源技術攻關,強化資源普查收集、保護利用;健全農產品進口管理機制,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增強應對外部風險的韌性。

保障能源供給安全。能源被喻為工業的“糧食”,能源安全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以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為目標,保護能源供給渠道穩定、安全,進一步強化能源戰略儲備;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是國家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也是構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方面。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補齊瓶頸短板,切實提升產業鏈抗外部因素干擾的能力;堅持經濟性和安全性相結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供應鏈。

著力防范風險保障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已成為構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任務。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控風險的關系;完善債務風險識別、評估預警和有效防控機制,健全債券市場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提高開放條件下風險防控和應對能力。

(三)以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發展安全。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安全之基,是突破西方國家技術封鎖和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根本之鑰。只有牢牢掌握創新發展的主動權,才能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為提升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提供靈活應對手段、先進技術工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推動構建新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徑。構建新安全格局,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這個關鍵,穩妥把握機遇促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為促進我國經濟加快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提供安全支撐。要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破解重要領域“卡脖子”問題,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四)織密織牢開放安全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握好開放和安全的關系,織密織牢開放安全網,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必然要在更廣闊的空間構筑與之相匹配的安全格局。高水平開放就是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開放,是維護國家安全基礎上的開放。要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要準確識別和有效防范其中可能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和風險,趨利避害、掌握主動權;要創新監管思路和機制,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開放監管能力、安全維護能力、風險承受能力;要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主動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環境。

(五)打好安全發展人民戰爭。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構建新安全格局,需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匯聚黨政軍民學各戰線各方面各層級強大合力。一方面,要提升各級領導干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能力。領導干部要把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論述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增強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意識,加強推動安全發展的能力鍛練。另一方面,要舉辦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教育活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人民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提升參與國家安全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營造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安全發展人人盡責的濃厚氛圍,不斷夯實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社會基礎。

回望過去,我們深刻領悟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到發展不停步、維護安全不懈怠,對確保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社會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認識國家安全面臨的復雜嚴峻形勢,正確把握重大國家安全問題,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努力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展望未來,我們更加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必將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文章來源:《新安全》雜志2023年第1期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