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股票 >

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四大舉措劍指“數字化、產業鏈、品牌建設、人才培養”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以高質量文化供給賦能城市發展——新時代下新華書店的思考與探索”,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實現行業的共贏和可持續發展,探討了行業發展的現狀和未來,分享了行業內的最新技術和最佳實踐,以及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創新案例,為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獨家專訪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城市發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河南省鄭州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亞,精彩內容及觀點分享如下。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城市發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河南省鄭州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亞

書城文化綜合體商業模式亟待優化

今年是圖書發行行業發展的關鍵一年,也是真正的后疫情時代的第一年,“我們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機遇。在三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加之電子商務的興起和迅速增長,實體書店的經營和生存可以說是雪上加霜。”全國的實體書城、書店、書吧近年來都面臨巨大挑戰甚至危機,從外部市場環境看,2022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同比下降11.77%,實體書店渠道零售圖書市場同比下降了37.22%,同比2019年下降了56.7%。實體店銷售規模和渠道份額與2019年相比,均出現腰斬。

疫情加上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實體書店遭遇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艱難處境。人們的閱讀習慣也逐漸從讀紙質書轉變成讀電子書,紙質書的市場不斷被電子讀物擠壓,加上線下實體書店經營成本高昂,便捷的網上購物流程與廉價的運輸成本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在網上書店購書的效率,更是擠占了實體書店的市場空間,實體書店的痛點越來越凸顯,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從內部看,受三年疫情沖擊、文化消費轉型等因素影響,實體書店,特別是書城模式積累的問題也開始充分暴露,如已建書城的固定資產折舊攤銷費用高,初代書城業態設施老舊。業態創新不足,尚未培育出適應新興文化消費需求的新興文化業態,實體書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滯后,書城文化綜合體商業模式亟待優化,這些都制約了管理效能和文化空間消費體驗的提升。

聚焦文化屬性“一店一特色”

交流互鑒,淺談近年來各成員單位的有益探索。實體書店有商業屬性,更具備文化屬性和社會公共價值,因此實體書店想要走出經營困境,核心不在圖書本身,而在于經營思維方式的轉變。

本次各成員單位的交流材料已經很好的解釋和探討了這方面的內容,從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媒體發展趨勢、實體書店的突圍與轉型到文化先行和文化融合的探索與實踐。所以,一方面針對實體書店較高的運營成本,從城市文化發展的高度,呼吁政府做好公共閱讀服務的兜底工作,在工作協調機制與激勵實體書店的制度上發力,加大對實體書店的扶持、資助力度,為其紓困解難,是促進實體書店實現高質量、多元化發展的實踐探索;另一方面,實體書店要走出困境,關鍵是轉變經營模式,必須轉向多元經營轉型創新,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走進書店,提高實體書店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實體書店煥發新活力。此外,實體書店要聚焦文化屬性,深挖文化內涵,強化“一店一特色”,加快實體門店場景升級,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會客廳”和“第三空間”。

各城市店有益探索“各有千秋”

近兩年,各城市店都進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全力做好文化供給服務,構建教育服務產業鏈。例如:太原市新華書店太原有限公司配餐托管服務學校13所,研學旅行項目開展30期,涵蓋主題教育、晉商文化、職業體驗等多種主題。2023年,隨著美育課程實踐基地、新華書店文化交流中心落成,太原有限公司已經形成集中小學配餐服務、午休托管、課后延時服務、研學旅行、閱讀推廣于一體的教育服務鏈條。

南京新華書店圍繞科技、農業、紅色等文化主題,在消防隊、將軍館、人防館、城市規劃建設展覽館等地開展多場親子研學活動,僅五一小長假組織研學活動數十場,活動超300組家庭報名參加;廣州市新華書店打造“幸會”“高地文化”兩個支柱品牌,提供高質量文化服務。“幸會”品牌以用書為中心,積極聯動電影、旅游、親子教育等資源,形成“幸會”文化聯盟,打造青少年研學、夜間讀書吧等特色化品牌欄目,簽約品牌近30個,會員數量超過27萬人。2023年至今,“高地文化”項目積極承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服務合作金額累計190萬元。

打造獨具特色的“第三空間”

放眼當下,需加快門店場景升級,打造獨具特色的“第三空間”。“我在與深圳出版集團唐漢隆董事長溝通交流中了解到,深圳出版集團正在高標準推進建設和運營籌備的深圳書城灣區城,其目標是于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成為全國領先、面積最大的書城文化綜合體,致力于打造集知識成長、文化發布、藝文展演、科創展示為一體的復合式多元文化服務平臺,有效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的新一代書城,使這一灣區之眼真正成為輻射大灣區的城市閱讀生活新空間。”

杭州市新華書店與良渚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合力打造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的文創空間。杭州國家版本館是新時代的文化地標,是集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展覽館等多種場館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場館,也是中華文明的種子基因庫和網紅打卡地。武漢市新華書店參股武漢中心書城及江漢書院24小時書店。武漢中心書城作為華中地區最大規模書城,成為武漢又一重要文化地標。同時開業的江漢書院24小時書店,為城市夜文化添彩。1-8層裙樓以“沉浸式文化消費公園”為主旨,以“PARK(場景化社交樂園)”“GALLERY(悅讀生活情景美學中心)”“LAB(新經濟實驗室)”為三大亮點,打造差異化、具有競爭力的新都市文化商業體驗空間。

合肥市新華書店自2017年起,將閱讀空間的建設作為城市文化建設、推進全民閱讀的重要舉措。截至2023年3月,共建設城市閱讀空間63家,累計接待讀者2600萬人次,外借圖書543.7萬冊,開展各類型文化活動35719場,使"館店融合"中的實體書店更具特色,實現了為主業賦能的目的。青島新華書店2022年在疫情影響下實現利潤同比增長 26.23%,即使刨去特殊項目收益,書店系統利潤仍然實現了同比增長 12.73%的佳績。成績的取得,既有青島新華人守牢主業基本盤的基石作用,又有不斷破局創新的加持。其中萊西市店采取了“短視頻+直播帶貨”、“快團團+社群團購” 的組合營銷模式,實現直播銷售實洋超六千萬元 。城市傳媒(青島)研學旅行有限公司通過與青島市北區教體局合作的心理評測項目,順利進入市北區教體局第三方服務庫。全年研學業務,累計實現營業收入超200萬元。

#亮點聚焦#

城市發行專業委愿景:集聚會員創新共贏促發展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城市發行專業委員會,做為中發協領導下的全國城市店間交流互鑒的權威組織,愿景是:立足行業建設、強化行業自律、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集聚會員破局智慧,融合、創新、共贏,促進成員發展。

今年的年會,較以往的變化之處在于邀請了權威外腦專家解讀“行業政策”和展望“文化之于拉動消費的探索”;邀請了四家,在破局解題行業疼點,成效顯著的成員單位,授課解惑。這些都是城市發行專業委,在力求為成員單位提供切題、解題、實用思路的新舉措、新嘗試。

共促行業可持續發展:”四點”發力舉措

一、技術創新和應用。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行業內的技術也在不斷升級和更新。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傳遞更加快捷、便利,同時也為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應用新的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提高行業的效率和質量,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消費體驗。數字化技術與創新的發展,不僅為閱讀、為讀者帶來了便利,也為我們的未來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二、產業鏈協同和合作。加強出版與發行產業中各個環節之間的協同合作,以實現產業鏈的優化和提升整體效益。協同合作可以體現在出版社、印刷廠、發行商、書店等各個環節之間,通過信息共享、資源整合、互相支持、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等方式,實現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協同合作,還可以共同開展促銷活動和營銷推廣,研發圖書暢銷品和新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滿足讀者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推動圖書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三、品牌建設和營銷創新。品牌建設和營銷創新是現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品牌建設是企業塑造自身形象、提升知名度、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營銷創新則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活力、創造差異化的關鍵因素。品牌更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行業的重要標志。需要加大品牌建設和營銷創新力度,提高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的讀者和合作伙伴,推動整個城市發行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四、人才培養和創新。人才培養和行業創新是密不可分的,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不斷地創新來保持競爭力。而這種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和推動,人才是企業和行業發展的主要基礎,需要吸引更多的各類優秀人才進入到我們的行業,以促進行業內的創新和發展。另一方面是加強人才培養,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培訓和量才為用的發展機會,讓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水平,從而為企業的創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更加注重在滿足讀者場景化消費體驗上需求,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滿足讀者需求和期望。給讀者一個愿意來書店的理由。同時,也需要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發展路徑。“相信未來書店的業態將會繼續發生變化,具體來講,實體書店應探索出一種以學術、文化沙龍、電影、音樂、創意、生活等為主題的文化創意品牌經營模式,為讀者搭建一座可供開放、探討、分享的公共性平臺。”

“我們新一屆城市發行專業委員會將持續在發揮行業交流互鑒的橋梁作用上發力,不斷探索提升城市店發展方向,為圖書發行事業高質量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冬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