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股票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青島鄉野田間的網紅農技達人-當前要聞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希望。在青島,正通過高質量培育高素質農民,使其加快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和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中堅力量。

近6年的時間,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微信、快手等平臺推出科技助農短視頻2989條,收獲粉絲量77127人,觀眾瀏覽量達300余萬人次,被譽為“鄉野田間的網紅農技達人”。

——他就是農民朱典玉,得益于青島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從農民成長為青島21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農民之一,成為了“高素質農民培育指導師”,完成了身份的華麗轉變。


(相關資料圖)

朱典玉在田間地頭侍弄蔬菜。

生于斯長于斯奉獻于斯

“老鐵們大家好,我是即墨移風店鎮的朱典玉......,”這是朱典玉錄制每一個小視頻的習慣開頭,這句話他說了7年,重復了上萬次,自因超高的“出鏡率”和精湛的種植技術,成為青島名副其實的網紅“土專家”“田秀才”。

朱典玉生在移風店鎮、長在移風店鎮,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娃,自打他開始種地那一天起,朱典玉就踏踏實實地將雙腳扎進了泥土里,開始了與莊稼的“深入交流”。

移風店鎮毗鄰大沽河,擁有萬頃良田,歷來就是青島地區的“菜籃子”,朱典玉的從農之路也是從種菜開始的,不同于普通種植戶種菜僅為了糊口,朱典玉種菜用心用腦,謙虛好學且喜歡琢磨,向老農學、向種植大戶學、向專家學者學。二十多年來,他積極參加青島市農廣校組織的農民技能培訓班、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學到了很多種植新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也內化成了他獨特的“種植理念”。

朱典玉說:“每一種生命體都有它最適應的生長環境,蔬菜也是如此,什么菜品喜歡怎樣的溫度、濕度、光照、積溫、土壤的酸堿度等,我們要善于觀察、學會傾聽,掌握了蔬菜的語言,就掌握了它的生命密碼和生長規律,循著規律種菜,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他種出來的菜產量高、口感好、成本低、無公害,深受市場和消費者歡迎,也備受周邊種植戶的推崇,大家都口口相傳的來找朱典玉“拜師學藝”了。

抱團發展助力拓寬“致富路”

隨著過來學習取經的農民越來越多,朱典玉發現很多農戶雖然常年種菜生活卻依然拮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一家一戶單打獨斗式的種植、銷售模式,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難以規避市場風險,如何才能讓農民的辛苦物有所值,避免菜賤傷農?

2018年,時值中央政府鼓勵積極發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朱典玉聯合128戶村民創辦成立了青島恒源順生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恒源順”和“天霖佰禾”兩個蔬菜品牌。合作社以“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發展方向,從源頭上保障“菜籃子”質量安全,讓消費者吃到安全放心的綠色無公害蔬菜為主旨目標。

為實現這個發展目標,朱典玉采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優質種苗、統一測土配方、統一田間管理、統一采摘收獲、統一包裝銷售的“六統一”服務模式,合作社的菜農們實現了標準化生產。

合作社成立5年來,共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10萬余噸,銷售價格平均提高了10%,戶均收入提高2萬余元,菜農們再也不用擔心種出來的蔬菜賣不出去或者賣不上好價格了。2020年,恒源順果蔬基地獲得了青島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成為青島市主供城區蔬菜基地之一,合作社的蔬菜還遠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田間學校”助生土地“新經濟”

二十多年的從業路,讓朱典玉練就了“火眼金睛”。 2019年3月,即墨區大信鎮的一位黃姓西紅柿種植戶遇到了難題,種的五畝西紅柿出現葉片萎蔫、部分病株倒伏的現象,情急之下,黃某打電話讓朱典玉去看看,朱典玉過去一看,判斷種植戶的西紅柿得了嚴重的晚疫病,西紅柿一旦得了晚疫病,輕則減產、重則絕產,會嚴重影響農民的種植效益。

為幫助農戶盡量挽回損失,朱典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分析導致西紅柿晚疫病發生的具體原因,并從水、肥、土、光、溫、氣等方面提出了綜合治療方案,隨后朱典玉隔三差五就到該種植戶的棚里去查看西紅柿長勢和病情變化,依據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措施。一個月后,黃某的西紅柿莖稈粗壯,長勢喜人,果實甜酸爽口,市場銷售前景看好,朱典玉極大限度的幫助該種植戶挽回了損失。

諸如這種助農事例有很多很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朱典玉有300多天都在種植戶的棚里、地里進行指導,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一年到頭的,我不是在菜農的地里,就是在趕往菜地的路上!”他每年指導農戶達1500多人次。考慮以一己之力難以護菜農周全,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朱典玉決定開辦“農民田間培訓學校”,將自己的種植經驗和技術惠及更多的百姓。

2019年,朱典玉在青島市農廣校的幫助下創辦了“恒源順農民田間培訓學校”,學校培訓采用理論+實訓+跟蹤指導的模式,向農戶傳授先進的種植理論,并帶著農民走進田間地頭、現代示范園區等,讓農民在看一看、干一干中將理論付諸實踐,為鞏固培訓效果,朱典玉定期組織農業院校專家和“土專家”“田秀才”到農戶地里和他們面對面溝通交流,并就種植戶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現場解答。五年來,恒源順農民田間培訓學校共舉辦公益農技培訓班 50多場,受益農民 3000 余人次。

“互聯網+”科技助農跑出“加速度”

通過學校培訓受益面還是太窄,朱典玉還是不滿足,怎么能讓好的種植技術以及種植“避坑方法”惠及更多老百姓,讓他們少走彎路多掙錢呢?朱典玉開始嘗試借助網絡這個神器,朱典玉初次試水拍攝農技推廣微視頻是在2016年,那時的他不會編寫文案、不會剪輯視頻,也不知道哪個拍攝視角觀眾看起來更直觀明了,導致拍出來的視頻要么畫面模糊不清、要么視頻和語言不一致,要么畫面晃動觀看效果差等,后來他報名參加了由青島市農廣校舉辦的微視頻拍攝制作培訓班,通過系統學習和實操演練,朱典玉很快掌握了短視頻的拍攝、制作要領。

從此以后,拍攝、編輯、發布農技微視頻成為朱典玉的另一項拿手“農活”,他的微視頻內容涵蓋了農產品新品種、種植新技術、高產新模式、植保方法等等,七年來,發布作品近三千個,平均每天一個,很多“農業小白”受益于他的視頻教學,成長為一個個農業種植專家。其中最典型的是移風店鎮太平莊村的朱崇華和前古城村的李昌輝,兩人經朱典玉的指導和觀看朱老師的教學視頻,種植的黃瓜、西紅柿每斤比一般農戶多賣0.2-0.5元。

2022年朱崇華還憑著精湛的種植技術被評為青島市農民中級農藝師;李昌輝年收入超50余萬元,成為前古城村周邊的示范戶。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朱典玉的努力和無私奉獻不僅贏得了學員的廣泛贊譽,而且個人也獲得了多項榮譽,2021年以其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獲評青島市農民正高級農藝師,同年11月被選派為山東省科技特派員,2022年當選為齊魯鄉村之星,2023年5月入選山東省高層次人才庫等。

記者問朱典玉是否會轉行,他笑著搖搖頭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的本分就是要種好地,種好地的同時如果能幫助到更多同行,大家齊心協力實現鄉村振興,那就是我的福澤和夢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江玉萍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