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觀察 >

每日觀點:保定徐水:創新公益財政項目 建設宜居美麗鄉村


【資料圖】

(中國改革報)“以前村里這些街道沒法走,現在完成了一期工程,很快我們就要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狀況,這多虧了‘一事一議’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政策啊。”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遂城鎮小馬各莊村,村民們談起村里修路的事,言語間充滿了欣喜。原來,小馬各莊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村內路況差,修路花錢多,按以往政策很難辦成。“有了財政獎補項目的政策機遇,小馬各莊村獲批了3年中期規劃項目并且第一期工程已經完成,村民們出行難將很快解決。”該鎮財政所負責人介紹說。

保定市徐水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施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作為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抓手,在深入調研中持續探索項目管理模式,把好事、實事做到了群眾心坎上,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增添動能。

以“穩”應變,破解項目規劃難題。面對上級投入難確定、項目小而散、效益不突出等困境,徐水區牽住資金投入這個“牛鼻子”,建立了“總量保持穩定、動態調整補充”的投入機制,將資金投入量穩定在每年1800萬元左右。對一年難以完成的較大項目,引導鄉村因地制宜,組織2至3年中期規劃,一次規劃、分年實施、久久為功,消除了上級投入總量波動對基層項目規劃建設的不利影響,放大了社會效益。2022年徐水區規劃實施的49個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中,中期規劃項目達到7個,實現了零的突破。

以“績”為尺,激發項目建設活力。徐水區認真貫徹績效統領理念,成立工作績效評審小組,重點對財政獎補項目資料報送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等“工作績效”評估;聘請第三方專家團隊,重點對項目的成熟度、精準性、合理性等“項目績效”評估,雙方的績效評分按照一定權重加權匯總成每個項目的整體績效得分,上年度績效得分與下年度資金安排掛鉤,誰進度快、績效好,誰就能拿到更多的項目、得到更長期的支持。

截至今年5月底,根據13個鄉鎮項目事前績效評估結果批復項目56個,審減項目15個,申報成功率為79%,較去年成功率提升了19個百分點,項目申報啟動時間提前了90天。

以“制”為綱,規范項目運行秩序。按照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要求,徐水區積極推進項目績效管理制度建設、績效指標體系建設,印發《農村公益事業績效管理工作方案》,完善了項目申報、事前績效評估、事中績效運行監控、事后績效評價四個階段績效管理機制。修訂出臺《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獎補項目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各個環節項目績效管理指標評價內容,為做好農村公益事業項目建設提供穩固的制度保證。

(保定市徐水區委改革辦供稿)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