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迷離》是曹正文出版的第77本書。我與正文認識,大約在1987年,當時我調任上海新聞出版局,他正在執編“讀書樂”,因書結緣,已三十多年了。
曹正文的這些著作,題材豐富,體裁多樣,既有散文小品、名人訪談、文學游記,也有武俠評論、歷史小說、偵探史話、雜文隨感,篇幅達1300多萬字。加上他主編的120多部書稿,那就接近200部了。
【資料圖】
歷數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很少有人在一生中能完成這樣大的工作量。想想看,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加起來也不過360多萬字。當然兩者質量難以比較,但從數量而言,可看出正文在寫作上很勤奮,很努力。
曹正文是蘇州人。自隋唐科舉取士以來,全國共出過596位文狀元,其中蘇州有45位,占7.55%,居全國各城市之首,而蘇州當時人口只占全國的1%。蘇州地靈人杰,朋友笑稱,曹正文傳承天地之靈氣,是名副其實的蘇州才子。
但正文并不認可這種說法。他在《書香迷離》這本書中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其父母對培養自己獨生兒子可謂盡心盡力。凡是兒子感興趣的事,總是千方百計滿足兒子的心愿。正文喜歡繪畫,母親就帶他到哈定、劉海粟的畫室,請名師指點,并臨摹《芥子園畫譜》;正文喜歡樂器,母親給他買了口琴、二胡、手風琴;正文迷戀評彈,母親送他去一家私人彈奏班學三弦。學繪畫、面塑、音樂花了不少精力,均未修成正果。
少年人有諸多愛好,他做過無數次嘗試,又都放棄了。正文最后選擇了書籍——讀書、淘書、藏書、寫書、編書、捐書,是他一生中無法割舍的愛好,為之付出一生的心血。
早在剛剛識字的童年,他就將父母給他買早點省下的錢到路邊書攤租借連環畫閱讀。每逢周日,必去老城隍廟、舊書店淘書,初中畢業時,他已有近200冊藏書。參加工作后,他把大部分工資用來買書,1995年,他以16000多冊藏書(包括近千冊名家簽名本),被評為上海十大民間藏書家之一。每到晚上,他就辭謝一切社交活動,閉門讀書寫作,幾十年雷打不動。
愛讀書的人大多喜歡寫作,正文亦如此,但這條路走得也很不順當。他在20世紀70年代三年中連續投稿48篇,都被退回,有點沮喪,母親鼓勵他堅持下去。直到1973年4月19日,《解放日報》發表了他一首兒歌《打虎》,他跑到附近一家郵局,把當天零售的解放日報全買下來,營業員大為驚詫,問:“今天發生了什么大事?”曹正文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說:“沒什么大事,是我個人的重要日子。”
1981年,曹正文考入《新民晚報》當記者,從1986年起主編“讀書樂”專刊,頗受讀者歡迎。他獨立執編“讀書樂”專刊22年。22年中他先后寫了1000多篇答讀者問,1993年榮獲上海市第一屆韜奮新聞獎。
正文沉湎書海,幾十年在書中探尋史實真相:皇帝誕生于秦朝,為何第一位皇后卻出現在西漢?屢戰屢敗的劉邦何以能戰勝兵精馬壯的項羽?西漢相國蕭何晚年為什么低價強買民宅自污?司馬遷慘遭宮刑的真正原因何在?榮登九卿之位的造紙發明家蔡倫為何要自殺?東昏侯蕭寶卷做了多少荒唐事?初唐名將李靖怎么會在文學作品中變身成“托塔天王”?寫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為何遭遇褒貶不一的定論?劉鋹為何要開創“閹人之國”?文理兼通的沈括為何死后竟無人肯寫墓志銘?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死因是什么?《金瓶梅》作者到底是誰?清朝第一漢臣張廷玉晚年辭官竟如此艱難?掌控太平軍權力第一的楊秀清何以不堪一擊?楊乃武冤案怎么會真相大白?作者都有精辟詳盡的獨到分析。
《書香迷離》收入與讀書有關的短文近百篇,分八輯,前七輯主要是對古代書海中珍聞軼事的考證與闡述,對文史、武俠、偵探與傳統戲曲的評點,頗有新鮮的史料與可讀性。第八輯“煙云往事”是作者人生道路的縮影,讀來倍感親切,對年輕讀者更有啟迪和教益。 (本文為《書香迷離——米舒讀書小品集》序節選,上海文化出版社,2023年8月第1版)(賈樹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