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財經評論 >

詠菊花黃巢朗誦_黃巢之《詠菊》全詩 當前播報

hello大家好,我是價值網小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詠菊花黃巢朗誦,黃巢之《詠菊》全詩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黃巢詩《不第后賦菊》 黃巢(—884),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荷澤縣西南)人,出生于鹽商家庭,富有財產,本人也從事販賣私鹽的活動。

他長于騎射,愛扶危救急也愛讀書,參加過進士考試,不中。


(資料圖片)

黃巢不滿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響應王仙芝的起義,在冤句率眾起義。

王仙芝被殺后,黃巢繼續戰斗,號沖天大將軍,深得人民群眾擁護,880年攻陷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起義失敗后,黃巢為叛徒所殺。

[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1],我花開后百花殺[2]。

沖天香陣[3]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4]。 [注釋]: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說“九月八”是為了押韻。

[2]殺:凋謝。

[3]香陣:陣陣香氣。

[4]黃金甲:金黃色的鎧甲,此指菊花的顏色。 [講解]: 黃巢除了精通武藝外,也愛讀書,能詩能文。

他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不過,科場的失利卻使他有了另外的收獲:那就是看到了考場的黑暗和吏制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考試不第后,卻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待到秋來九月八”,點明菊花開放的季節是在秋季。尤其是農歷九月九日,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重陽佳節,這一天親友聚會、登高飲酒、欣賞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風姿、引人贊賞的日子。

這種風俗在唐代特別盛行,比黃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經與朋友約定“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嗎黃巢在這里特別強調了“九月八”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堅定的信心:九月八日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的。

人們對重陽節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們迎接這個佳節到來的作用,向人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詩的第二句寫菊花的威力:“我花開后百花殺”。百花的凋零與菊花的開放本沒有必然的聯系,在詩里卻寫成菊花一開百花就枯萎了,變成了因果關系,這正是強調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視為國花。

據唐人李肇《國史補》載:“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

黃巢一反傳統的觀念,對菊花大加贊揚,你看,“我花開”與“百花殺”恰成為鮮明的對照,更顯出菊花精神抖擻、威力極大。重陽,是菊花的節日。 詩的三、四兩句描寫重陽節的景象。

第三句寫味,“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天,在封建社會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就連作為人間最高統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稱為“天子”。

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來管理萬民的。但菊花的香氣卻可以“沖天”不僅“沖天”,還能充塞京城長安。一個“沖”、一個“透”,表現了菊花、從而也體現了詩人那種藐視天地的雄偉氣魄。

第四句寫色。

如果第三句是傳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則是寫菊花的“形”。

“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黃金甲。

身披黃金鎧甲,屹立在颯颯西風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偉!況且,“滿”城“盡”是,如同云霞,映照著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長安!這里所歌詠、所塑造的,不是單獨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這首詩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懷,通過刻劃菊花的形象、歌頌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現了作者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當農民起義的“重陽佳節”到來之日,那些封建統治階級威風掃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樣凋零了嗎當浩浩蕩蕩的義軍開進長安之后,那身著戎裝的義軍戰士,不是象這滿城菊花一樣,金爛爛輝光耀目、威凜凜豪氣沖天嗎這首菊花詩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英雄的頌歌。 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寫了菊花的精神,也寫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備既寫了菊花的香氣沖天,又寫了菊花的金甲滿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鮮明。語言樸素,氣魄宏偉,充滿了使人振奮的鼓舞力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