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信貸或迎“井噴式”發展
(相關資料圖)
貸款產品大體分為抵押貸款與信用貸款兩種,而信用貸款主要指消費信貸。經濟下行刺激消費市場需求,我認為消費信貸或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經濟下行,消費有待提振
2023年以來,受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影響,中國外需不斷縮減,加上內需萎靡不振,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2023年上半年,M2不斷增多,但CPI、PMI、PPI等重要經濟數據卻持續低迷,同時居民存款也在不斷增多,表明M2投放的錢并沒有真正流向實體經濟,而是空轉至居民存款中。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極端現象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乏力導致內需萎縮!因此,擴大內需與刺激消費勢在必行。但由于經濟低迷就業形勢嚴峻,在收入無法保障情況下,老百姓即使想消費都不敢也消費不起,因為老百姓手上沒有錢。
助力消費,信貸市場需求旺盛
為打消老百姓顧慮,讓老百姓放心大膽地去消費,央行先行全面降息,讓銀行讓利于企業與老百姓,真正做到為企業與老百姓減負。對于老百姓來說,房貸利息是家庭主要的一項支出,而貸款利率下調后意味著家庭開銷減少了,那么手上的錢也多了起來,老百姓手上有錢了自然也會放心大膽地去消費。
央行全面降息后,貸款利息將會隨之下降,這有利于刺激老百姓的貸款需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5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36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88億元。住戶短期貸款增加,意味著居民消費信心有所增強。5月,市場銷售持續恢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03億元,同比增長12.7%,環比增長0.42%。
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不少人還借助貸款升級消費,把生活打理得更加豐富。在北京工作的90后郝女士說,平時自己剛性支出不少,遇到想買的大件商品時,她更傾向選擇線上分期付款,“這樣開支壓力會小一些。”
消費信貸除了用于日常消費,還可用于房屋裝修、旅行等消費。目前,發放消費信貸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臺等。其中,銀行發放貸款的額度相對較高,在20萬元至30萬元不等,相應的貸款規模占比最高、產品利率更優惠;消費金融公司覆蓋人群較多,已累計服務近7.9億人次;互聯網平臺則在嵌入消費場景方面有更多優勢。
不過,消費信貸市場旺盛背后我們還需要做好風險把控。一方面需要把控授信尺度,過分授信導致過度負債,不僅損害消費者利益,最終也將損害金融機構利益,影響整個行業穩健發展;另一方面需要嚴把資金去向,需要謹防消費信貸資金流入房產、股市等資本市場。
綜上,經濟下行刺激消費市場需求,消費信貸或將迎來“井噴式”發展,但需要做好風險把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