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第39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為充分展示今年以來全市教育戰線涌現出的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先進事跡,進一步發揮榜樣示范帶動作用,掀起人人爭當先進、社會廣泛傳頌優秀教師美德的熱潮,即日起,濱州市教育局、濱州新聞傳媒中心、大眾網·濱州聯合推出“慶祝第39個教師節·優秀教師風采錄”欄目,為全市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濃厚氛圍,凝聚助力品質濱州建設的更廣泛力量。
(資料圖)
大眾網記者 張迪 濱州報道
劉曉英,高級教師,2000年 9月參加工作,現為無棣縣碣石山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先后被評為濱州市優秀教師;無棣縣優秀教師、第三批名師、師德標兵;濱州市學科帶頭人;無棣縣教學能手、教壇新星、教學教研先進個人、優秀教研組長;曾獲濱州市優質課一等獎、執教過市級公開課,主持過省、市、縣級課題,撰寫的游戲案例評為省級優秀案例,撰寫的論文多次在省、市刊物上發表………
堅持小跑式快節奏,愛用午休時間備課,被同事們稱為“小鐵人”
23年的幼教生涯,讓劉曉英琢磨出自己的教育觀點:教育是一場最有愛的遇見。為此,教師要積淀深厚的教育自信和文化底蘊。
多年扎根離縣城最遠的鄉鎮學校,劉曉英從不抱怨環境的艱苦,她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為農村娃送上高質量的幼教理念。同事們都知道:劉曉英有個不服輸的性格,只要工作需要,她會自告奮勇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從來不計個人得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比如,為講好一節新課,劉曉英虛心向老教師請教,搬著板凳跟著老教師聽課;為了講好一節新課,她奔波于全鎮4所幼兒園,講了改,改了講,一遍遍切磋琢磨;為了講好一節新課,她經常對著鏡子練,在細節上改來改去;為了講好一節新課,她用涼水趕走瞌睡蟲,不記得曾有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了。
劉曉英認為,時間是最寶貴的,她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譬如,中午孩子午休之后,她有時寫寫筆記梳理課堂中的得與失,有時弄弄墻飾,有時準備幼兒游戲活動時所需要的材料……無論嚴冬還是酷暑,她養成了不午休的習慣,惹得老師們都說她是“小鐵人”。
對此,劉曉英解釋:其實每天工作在小跑式的快節奏模式下,她不是鐵人,只是不知疲倦地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已。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曉英的課堂深受孩子們喜歡,并多次在市、縣執教公開課。
強調愛的不偏不倚,分享給每一個孩子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劉曉英漸漸地悟出:作為幼兒教師,不僅要有耐心,更要擁有一顆持之以恒的愛心,用“愛”去守護孩子的世界。
曾經,她的班級有個特別的孩子,因為出生時缺氧,入園后大小便還不能自理。每當孩子尿褲子,劉曉英沒有一點嫌棄,總是在孩子家長到來之前幫孩子清理干凈。正因為不怕臟不怕累,劉曉英很快走進了孩子們的世界,同時也贏得了家長的認可。
在參加工作后的二十三年里,劉曉英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與偉大。班上的小朋友總會找她說悄悄話:“劉老師,告訴你個秘密,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都會想您。”“老師,我能叫您媽媽嗎?”
對于一名幼兒教師來說,要真正愛上這些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孩子,且要愛得公平、愛得得法,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劉曉英卻同媽媽一樣愛著每個孩子。她常常這樣說:“愛就要不偏不倚,愛就要平均分享給每一個孩子”。她做到了,并且二十幾年如一日!
她指導的多名青年教師在市、縣優質課評選中獲獎
面對如饑似渴的孩子們,劉曉英廣泛涉獵先進理念,努力汲取新鮮血液,著眼于全面提高幼兒的能力培養。她重視一日常規活動細節,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課下,她積極撰寫論文,寫活動反思,對一日活動中的得與失都做好記錄。在她的努力下,幼兒真正成了幼兒園的小主人,她也逐漸成長了起來。
近年來,劉曉英在教研中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取得了不少成果。譬如對區域活動,劉曉英很動腦筋。她廣泛閱讀,密集地和同事們交流探討。課上課下,她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擺、一起研究。2022年5月,劉曉英主持的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指導策略的研究》在濱州市教育規劃課題中立項,讓她對該領域有了系統的理論思考。
一路走來,劉曉英深知自己的成長得益于身邊領導、老教師的點撥、幫助,使她從一名教育戰線上的“小白”快速成長為教學排頭兵。對此,她十分感激,也深有感觸:人的成長不是個人單打獨斗的結果,而是團隊努力的結晶。
正因此,近年來,她把“發展自身,帶動他人”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努力做教師團隊建設的優秀引領者。
她經常深入年輕教師的課堂,與他們一起備課磨課,幫他們熟悉活動內容,分析幼兒發展現狀,設計活動方法,有求必應、有問必答。她將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青年教師。幾年來,她指導的多名青年教師在市、縣優質課評選中獲獎。
面對過去的榮譽滿墻,劉曉英想到的更多是如何吸取經驗教訓,讓明天邁向更新、更高的臺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