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美國超導美股盤前大漲,截至發稿,股價漲超100%。
韓國科學家聲稱發現世界上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
(資料圖)
最近,韓國科學家團隊宣布合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室溫常壓超導體——LK-99。該團隊興奮地指出,“所有證據都可以證明,LK-99是世界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LK-99的誕生意味著室溫超導領域的重大突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代。”
據媒體此前報道,3月7日,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朗加·迪亞斯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介紹研究新進展,稱團隊創造出的超導可在室溫和相對較低的壓力下工作。
這不是迪亞斯第一次將室溫超導公之于世。2020年,迪亞斯發布論文稱,已經在實驗室將氫、碳和硫元素,在金剛石壓腔中通過光化學合成簡單的碳質硫氫化物(CSH),并將其超導臨界溫度提升至15°C。然而,Nature認為迪亞斯的數據處理方式有問題,其實驗結果也未能成功復現,因此該篇論文以被撤稿告終。
所謂超導,全稱為超導電性。1908年,荷蘭物理學家昂尼斯成功液化了氦氣,并獲得了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4.2K(約-269攝氏度)。1911年,昂尼斯等人用液氮冷卻金屬汞時發現,汞的電阻在溫度降至4.2K左右時急劇下降,以至于完全消失,具備完全導電性。超導的概念隨之而來,人們將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稱為超導材料或者超導體。
根據中航證券研報,目前,全球超導市場以低溫超導為主,國內低溫超導材料及應用占超導市場總量的90%以上,高溫超導材料仍處于商業化初期。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提到的“低溫”和“高溫”是物理相對意義上的,并非日常理解中的高低溫概念。比如,低溫超導指的是在零下269攝氏度的液氦環境中,超導所具有的特性;而高溫超導指一些具有較其他超導物質相對較高的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態氮的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
換言之,不論是低溫超導還是高溫超導,形成的要求多,且條件高,“室溫超導”之所以引起關注,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條件和要求被大大降低。
此外,Taj Quantum公司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已經獲得了一項關于室溫超導材料的重要專利,這可能意味著該材料將進入生產階段。
A股相關概念股午后突然拉升
A股方面,超導概念股午后突然拉升,截至今日收盤,國纜檢測、精達股份、中孚實業等多股漲停。
新一輪工業革命是否開啟?
由于此次新聞過于轟動,以至于網友開始討論室溫超導能否帶來新一輪工業革命。
浙商證券指出,目前大多數簡單金屬或合金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都在40K(-233℃)以下,限制了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目前僅發現銅氧化物超導體和鎳氧化物超導體2種轉變溫度達到液氮溫區77 K(-196℃)的非常規超導材料體系。此次韓國科研團隊公布的超導材料體系在“室溫常壓”(轉變溫度約400 K(127℃))下即展現超導性。若被復現成功,這將是超導領域革命性的進步。
中郵證券表示,室溫超導意味著超長距離無損耗輸電得以實現,這將引起全球電力網絡的新一輪的基建狂潮,除此之外超導磁體、超導電纜、超導磁懸浮列車等方面均將有所突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