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揭陽惠來靖海鎮:因地制宜輪種旱稻 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資料圖)

羊城晚報訊 記者張曉宜,通訊員張舒婷、蔡永剛報道:仲夏的揭陽惠來靖海鎮,在田野里放眼望去,稻穗已彎成月牙狀,長勢喜人。靖海鎮在有限的土地上通過發展旱稻種植,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從而牢牢地牽住了增收的“牛鼻子”,讓土地生金,讓農民增收致富。

旱稻,又稱陸稻,性耐旱,能適應生長于無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態環境。惠來沿海鄉鎮多為沙坡地,正適合種植旱稻。

3日,記者在靖海鎮后湖村看到,成片稻田滿目黃翠,長勢喜人。廣東中旭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旭農業”)董事長羅松濤一邊熟練地檢查稻谷,一邊介紹:“后湖這一片200畝旱稻是公司在今年4月初首次嘗試規模化種植的旱稻,目前已進入收割期,預計畝產能達550公斤。”

據后湖村干部介紹,后湖村通過盤活土地,將村荒坡地流轉給中旭農業開發種植胡蘿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胡蘿卜種植間隔期通常是每年4月至7月,胡蘿卜收割后正好輪種旱稻。”羅松濤說,去年公司首次嘗試種植旱稻,引進品種“恒豐優粵禾絲苗”,利用該品種耐旱性特點,在管理上利用胡蘿卜種植基地現有噴灌設施,制定科學的供水和施肥方案,與傳統水稻相比,大大減少了需水量,而且旱稻品種因其品質好、價格高,產品供不應求,相對其他傳統糧食作物,收益也更高。

近年來,靖海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安全,集中力量增加糧食生產面積,多措并舉推進復耕復種。據不完全統計,惠來縣靖海鎮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已增加可耕作土地超3500畝,引進本地種植大戶及專業企業3家,發展壯大了胡蘿卜、辣椒、番薯三個千畝種植基地,配套蔬菜加工工廠,全力打造全鏈條農業產業項目,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向邁進。通過做好土地的文章,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超140多萬元,2023年上半年中旭農業胡蘿卜出口額就高達800萬美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