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我們村里的年輕人 | 做好這份“甜蜜事業”——記輝南縣返鄉創業青年肖金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走進輝南縣樣子哨鎮太平溝村,草莓園、柿子園、葡萄園……層層綠浪映入眼簾,57棟果蔬大棚讓人目不暇接。“2012年,村黨支部流轉了200畝低產田,領辦成立了新時代溫室果蔬合作社。從此,我們這個百年老村不斷煥發生機,百姓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村黨支部書記張曉東介紹說。合作社能夠持續發展,關鍵是村里引進了一位大學生,他把新理念、新技術帶進了村。這個“關鍵人才”就是肖金海,今年33歲,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在深圳、四川、云南等地從事葡萄種植、銷售行業8年。走進合作社葡萄種植大棚,一串串葡萄掛在枝頭,在陽光照射下紫里透紅,宛若瑪瑙。蹲在大棚深處的肖金海正忙著修剪葡萄枝條和果穗。“近幾年,全省棚膜經濟發展迅速,這是一個好機會。經過多方面考察,我了解到太平溝村有36棟葡萄種植大棚,在這里創業,既能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又能彌補村里葡萄管理經驗不足的短板。經過和村委會溝通,我決定以合作的形式留下來創業。”有前景、有空間、有需求,肖金海擼起袖子,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出點兒名堂。迅速投入工作,挑戰迎面而來。村民有6棟大棚種植“陽光玫瑰”葡萄失敗,肖金海根據經驗分析原因:省內大多種植早熟和中熟葡萄品種,“陽光玫瑰”屬于中晚熟品種,并且和市場上常見的葡萄品種需肥規律有很大差異,用過去的種植經驗管理“陽光玫瑰”很難成功。于是,他從樹形整理開始,歷經7個月的科學用肥和精細化管理,使畝產達到了500公斤,大大減少了農民的損失。走在葡萄園區,肖金海話里話外都體現出他對這份“甜蜜事業”的熱愛。“這是‘陽光玫瑰’,這是‘茉莉香’,我們以這兩個品種為主,以‘夏黑’品種為輔進行種植。‘陽光玫瑰’和‘茉莉香’每年一茬果,畝產大約2000公斤,能產生效益約為6萬元至12萬元。‘夏黑’是今年2月下旬栽種的,正在進行溫室一年兩熟的實驗。”在東北地區溫室條件下做一年兩熟的早熟葡萄品種難度很大,肖金海勇于挑戰,決心在提高溫室大棚利用率的同時,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目前,以“夏黑”“巨盛一號”品種為代表的種植實驗進展順利,預計在今年11月和明年6月兩次成熟,兩季畝產分別能達到1500公斤和1250公斤,每畝收益在10萬元左右。工作間隙,肖金海會抽出時間對村民進行農技培訓,為大家講授節約、增效、環保的水肥一體化、水肥發酵技術……參加病蟲害預防和科學用肥的培訓后,村民李孝華和蘭新翔不約而同地說:“真得感謝小肖,俺們現在能對‘李子灰霉’進行精準預防,不但減少病蟲害發生,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省了不少錢。”提起用肥新技術的優勢,肖金海告訴記者:“水肥一體化能夠節約資源和人力成本,配合水肥發酵技術,可節約灌溉用水40%,減少肥料施用量30%以上,效率高、污染少,更精準的施肥可以給作物提供更適宜的生長環境,產量和品質都會有保障。”晶瑩剔透的葡萄滿枝掛,串起了肖金海的甜蜜夢想。他這樣憧憬未來:“希望將整個園區打造成一個高端綠色葡萄產業基地,帶領村民增收致富,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裴虹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