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承百年的慕尼黑車展(前身是法蘭克福車展,簡稱IAA)在全球汽車圈都可謂“德”高望重,但這一屆有些不同。豐田、本田、日產、通用等品牌缺席,好在中國品牌足夠給力,和德國本土的奔馳、寶馬、奧迪、大眾一同撐起了場面。
(資料圖片)
有媒體報道,IAA市場傳媒總監坦誠表達了對中方合作伙伴的感謝:“歷盡艱辛,幫我們邀請到如此眾多的參展商。”這屆慕尼黑車展的陣容也巧合呼應了國內汽車市場格局——日系美系暗暗焦灼、德系求變、中國品牌開始占據主動。
01
中國方陣組團亮相,比亞迪陣容強大
中國汽車品牌正加快進入歐洲的步伐。這次參加慕尼黑車展的中國方陣由比亞迪、零跑、阿維塔、賽力斯、名爵、小鵬等車企組成;還有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中創新航等電池領域的企業。據統計,本次中國汽車企業參展的數量近乎上一屆的兩倍。
中國隊中,比亞迪無疑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它一口氣亮相了6款車型,包括海豹、宋PLUS EV冠軍版(海外命名為BYD Seal U)、元PLUS(海外命名為BYD ATTO 3)、海豚、漢以及騰勢D9。其中海豹正式在歐洲上市,兩個版本的售價分別為50,990歐元和和44,900歐元;宋PLUS EV冠軍版也將在不久后與歐洲消費者見面。
通過海豹上市,比亞迪還向海外朋友介紹了自主研發的CTB(Cell to Body)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和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統。如今,比亞迪已是全球車企和相關金融機構的重點研究對象。
比亞迪的來勢洶洶讓“德國造”們倍感壓力,這種逼到家門口的秀實力比中國市場傳遞過去的數據變化更加令人焦慮;而中國消費者已經適應了比亞迪的遙遙領先。去年11月,比亞迪首次超越一汽-大眾登頂中國汽車銷量第一。
不僅如此,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崛起也壓制了合資車型在國內的價格,讓海外品牌無法在中國“躺賺”。風水輪流轉,掌握新技術的國產汽車不再走低質低價路線。慕尼黑車展上市的比亞迪海豹如果折合成人民幣,售價達35-40萬元,這個價格在國內都快夠得著一臺方程豹了!
雖然坊間那些“打敗傳統豪強”的輿論不夠理性,但能證明一種普遍情緒:我們期待中國汽車崛起久矣。
02
實力出海,比亞迪加速全球征程
如何看待今日的比亞迪?無論是國際眼光或者是國內消費者,大概都覺得這家車企像是異軍突起,發展太猛太突然。從新能源轉型大勢來看,比亞迪是被時代選擇的真命天子;但從它自身成長經歷來看,這不過是蓄謀已久的努力。
今年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它是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作為新能源領域最早的參與者,比亞迪在過去很長時間里都只能充當小眾角色。今日令人羨慕的產銷規模,是比亞迪堅守耕耘20年的結果。
有技術,方能長久;有規模,才有效益——大眾豐田是這樣,對于All in新能源的比亞迪來說亦是如此。今年1-6月,比亞迪新車銷量達125萬輛,首次躋身全球前十行列;今年1-8月,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179.2萬輛,同比增加82.16%。如今,比亞迪單月銷量超27萬輛,曾經在燃油車時代稱霸的兩田一眾合資前輩們無奈只能望其項背。
長久以來,中國汽車產業受困于“大而不強”,僅僅把銷量搞上去并不能改寫這一局面,掌握供應鏈話語權才是關鍵。新能源轉型賜予中國車企的機會,沒有一家愿意錯過,更何況已經在這一賽道奔跑了20年的比亞迪呢?
比亞迪這次出展慕尼黑會產生哪些全球影響?售價比國內貴一倍的海豹在海外有多大戰斗力?按照瑞銀證券研究部對海豹的拆解報告,其總體成本相比上海生產的Model 3和大眾在歐洲生產的同級別車型具備明顯優勢——收獲規模效益的比亞迪開始掌握產業鏈主動權。
從最新公布的出口銷量來看,比亞迪的全球夢正在加速。8月,比亞迪出口量達2.5萬臺,環比增長37.7%。去年全年比亞迪的海外銷量不到6萬輛,而今年1~8月的銷量已將近12萬輛。
據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分享:“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在近一年內已進入了15個歐洲國家,并攜手優質本地合作伙伴,在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開設了超140家門店......”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在歐洲有100家經銷商,計劃在今年年底達到200家。
【寫在最后】
和往年借助慕尼黑車展亮相提升國際曝光度不同,中國車企這次參展幾乎都是為打開歐洲銷路做實際性準備。在慕尼黑車展中國媒體專場溝通會上,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透露,比亞迪2023年出口量將達25萬輛;首個比亞迪歐洲整車工廠地址將在今年年內確定。“目前來看問題不大”,李總如是判斷。
從國內產銷一哥到領跑全球新能源市場,比亞迪不僅代表自己,更代表中國實力。慕尼黑車展已接近尾聲,但中國汽車帶來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