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上市公司 >

力壓一眾南方城市 青島躋身中國城市夜經濟十強前三

原標題:夜經濟發達之地多在南方嗎?山東“殺出重圍”,青島表現亮眼

消費的恢復向好成為今年以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但提振消費仍需堅持擺在優先位置。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恢復和擴大消費二十條措施”,為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加碼。往回望,消費領域有哪些新趨勢新亮點?向前看,哪些新萌芽新轉變將成為消費增長的潛力所在?用數據說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消費新觀察”。

當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夜經濟熱度開始升騰。


(資料圖)

夜間經濟繁榮的多為南方城市嗎?在《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1-2022)》里,青島卻能力壓成都、上海、武漢、深圳等諸多南方城市,躋身中國城市夜經濟十強前三。

夜經濟只是提振消費的補充因素嗎?在長沙等城市,其夜間消費占到全天消費的6成還多,成為諸多城市消費增長的核心支柱。

2023年度小微觀察論壇上,網商銀行針對餐飲小微商家的調研顯示,68%的商家已經參與夜經濟,一半以上的小微商家計劃把營業時間延至9點以后。越夜越美麗,不止指風景,還指“錢景”。

山東的夜,頗有“熱度”。

一般而言,夜經濟是指從當日18時至次日凌晨2時所發生的服務業類經濟活動。

夜經濟的繁榮有南北差異嗎?客觀上來說是有的。

有學者以“夜經濟”發展狀況為導向,從“夜經濟”的參與者、相關產業、基礎設施三大方面選取六項指標構建“夜經濟”綜合評價體系,形成“夜色繁城指數”,排名最高的前十個省份有七個在南方。

從城市來看,《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1-2022)》里,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評價課題組通過傳播力、創新力、成長力、產業規模、商圈流量等維度進行專業評價,夜經濟十強中也是南方城市占多數,其分別為重慶、長沙、青島、成都、上海、北京、武漢、深圳、廣州、天津。

從上述可以看出,南方省份及城市夜經濟確實相對更加繁榮,但是山東卻“殺出重圍”,在省份中,夜色繁城指數可排到全國第三,在城市中,青島也能在夜經濟十強中位列第三。

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提出了城市夜間經濟繁榮度指數,基于抖音打卡和生活服務消費數據,通過用戶在夜間(18:00—02:00)時段的活躍度、消費力和城市夜間服務供給來綜合評估城市的夜間經濟活力,在其篩選出的2023年中國夜經濟繁榮TOP100城市中,山東共有濟南、青島、菏澤、濟寧、臨沂、濰坊、煙臺、淄博8個城市上榜,從上榜城市數量來看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四。

反映縣域夜間經濟發展狀況的“2021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榜單中,青島市城陽區、嶗山區、膠州市,濟南市章丘區、歷城區共五地上榜。城陽區更是以93.92的高分,排名全國第七。

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已公布兩批共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山東占據12個席位,總數僅次于以13個聚集區名列榜首的四川,與上海、浙江、江蘇、重慶并列第二。

山東近年來在促進夜經濟發展方面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省市縣各級切實舉措層面都持續著力,在當前提振消費的背景下更是不斷加大力度。不過,夜經濟的發展與多種因素相關,不僅涉及消費水平、營商環境、基礎設施保障等,還包括氣候條件、生活習慣等等。從不同維度評價城市與省份夜經濟發展或者繁榮指數所得的榜單會有所不同,但是,在北方省份乃至全國,近年來山東夜經濟的發展都足可稱道。

我們為何如此看重夜經濟?因為,它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文化和旅游部專項調查顯示,受高溫及目的地夜間旅游產品不斷豐富等影響,端午假期參與夜間游的游客比例達22.3%。根據數據監測,端午節期間,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3625.3萬人次,平均每個集聚區每夜4.97萬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38.8%。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夜間經濟規??焖僭鲩L,2022年,中國夜間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約為42.4萬億元,較上年增加6.0萬億元,同比增長16.7%。預計2023年中國夜間經濟行業市場將超48萬億元。

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對今年1—5月抖音夜間POI(point of interest)打卡人次進行統計,表示有超過9300萬人次喜歡在夜晚游玩,超過7000萬人次喜歡夜食,超過6000萬人次在夜晚安排了休閑娛樂項目,近5000萬人次喜歡在晚上逛商場,超3000萬人次在抖音打卡了酒店住宿……

艾媒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期間中國居民夜間時段參與的主要業態為線上線下購物、餐飲宵夜、休閑娛樂和出游出行,參與指數分別為4.13、3.93、3.90、3.69。

除購物為線上線下結合外,餐飲、文娛等夜間消費行為也有明顯的線上線下齊發力特征。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居民夜間餐飲消費中,到店堂食比例和線上外賣比例分別為32.5%和23.3%。夜間的文娛活動中,線上文娛活動的占比為24.4%,線下文娛活動的占比為34.9%,線上線下持平的占比為40.7%。此外,隨著夜間經濟不斷綜合發展,越來越多新業態在夜間開放,愿意在夜間走出家門的人數在增多,比如今年到店堂食比例明顯增加,青睞在夜間看電影、健身與聚會的居民也占比頗大。

從商家角度看,網商銀行針對餐飲小微商家的調研顯示,68%的商家已經參與夜經濟。而與去年相比,45%的小微商家夜間營業額占比有所提升,其中18%提升幅度超過2成。與此同時,一半以上的小微商家計劃把營業時間延至9點以后。晚間營業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以便利店為例,18:00—22:00的收入貢獻占比是最高的。

目前,以夜間經濟帶動的“以夜興城”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評估指標,也成為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考量因素之一。根據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的調研數據,七成受訪者表示一個城市的夜生活會成為吸引他們去旅游的原因;有超過60%的調研用戶表示夜生活的繁榮與否會影響他們對一個城市的印象。

塑造夜經濟品牌形象已成為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的重要一部分,總體來看,山東各市都在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夜間經濟發展路徑,不過,長遠來看,做出特色、打造出品牌才能長久,不論是“光影商都、不夜之城”的重慶,小吃薈萃、業態多元的長沙,還是文旅深度融合、科技賦能打造“聲、光、影”盛宴的青島,夜經濟都特點鮮明,有其獨特的吸引力,各地要發力夜經濟,在做好基礎保障和市場培育之外,更應結合自身歷史文化或資源稟賦,以更高層次、更深內涵的夜經濟賦能新消費,引領新增長。

策劃:代玲玲

數據/文案:趙小菊

設計:呂文佳

大眾日報數據新聞工作室出品

【來源:大眾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