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觀點香港網訊:8月3日,標普全球公布,香港7月采購經理指數(PMI)由上月的50.3進一步降至49.4,顯示私營經濟今年首次縮減經營活動,反映第三季初景氣輕微下滑。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 Pan表示,香港私營企業由重啟拉動的增長動力,似乎在下半年初耗盡。
調查指出,月內新增訂單量由升轉跌,企業因此降低產量,但來自海外和中國內地的業務仍有增長,因此經營活動整體跌幅屬于溫和,而來自海外和內地的出口需求仍在擴張,繼續支持企業經營。不單整體營商環境轉差,同時值得憂慮的還有價格壓力再度升溫,因該情況很可能進一步抑壓商業信心,影響市場未來數月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綜觀7月份數據,企業因經濟疲弱而訂單減少,于是七個月以來首次減產,若按行業分類,則以制造業首當其沖;但不管新增訂單與產出,兩者跌幅其實屬于輕微,經營活動也只略為放緩。反過來說,企業來自海外各內地的新增訂單仍受惠于旅游復常,繼續保持今年以來增長。供貨商7月延長了交付時間,反映供應鏈較6月緊張,而且造成企業積壓更多。
期內,市場需求重現收縮,企業因此降低經營信心,樂觀度下滑至八個月最低。業者對前景憂慮,沖淡對經濟好轉的期待。隨著新增訂單和業務量下降,企業于是縮減采購,跌幅為一年以來最高,但由于采購量與使用量相若,因此庫存水平變化不大。此外,企業加價以將成本負擔轉嫁客戶,且價格升幅比6月加快,高于一年以來的平均水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