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職場賦能者,職業指導師像一顆小太陽,當別人處于人生低谷時,賦予別人積極的能量。”這是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首席職業指導師李弘對于自己職業的詮釋。從業16年,李弘幫助過數千位在求職路上迷茫無措的求職者。從解心結到授予求職技能,再到對接崗位信息,李弘在公共就業服務路上與寶山區人社團隊持續賦能,努力幫助求職者實現人生價值。
做起來,在行動過程中不斷修正目標
喜歡與人接觸交流、傳遞溫暖快樂的李弘大學畢業后放棄了熟悉的法律專業,投身公共就業服務領域。“實際上我剛入行時也遇過職業迷茫期。”2008年,在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剛做滿一年前臺工作的李弘和很多職場人一樣面臨著職業發展選擇,是在單位里從事職業指導、創業指導,還是選擇活動宣傳策劃,抑或是其他工作方向?當時迷茫的李弘找到了單位職業指導師尋求幫助。在交流中,李弘逐漸認識到自身的特質和特長,決心選擇職業介紹板塊,成為一名職業指導師,用專業力量與公共就業資源,幫助更多求職者。
(資料圖)
“職業規劃沒有既定目標,更多的是在行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對于在求職初期和自己有著同樣困惑的大學生,李弘這樣回答。李弘入職時,職業指導還是新生事物。甚至不少求職者聽到職業指導,抱有抵觸情緒。“我只要找工作,不要和我談這些空的,你有崗位嗎?”“給我打印一張面試單,我去單位看看不就行了,為什么還要職業指導?”失業焦慮的求職者常常把職業指導師當做發泄情緒的“工具人”,給滿懷熱忱的李弘澆上一盆盆“冷水”。工作中,每一名來訪者的訴求千差萬別,還有很多“疑難雜癥”,而她作為職業指導師就要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開出對癥下藥的病方。
“38歲的人工作找不到,女朋友也沒有,你說你這輩子還有什么希望?”第一次見到咨詢者小偉時,聽到小偉的父親這樣數落他。李弘意識到,得不到家庭鼓勵和支持的求職者,只會更加沮喪不自信。李弘與小偉的父親交流,希望從家庭層面給兒子更多支持。接著李弘針對小偉覺得自己年齡偏大、沒有技能、從來沒找過工作、自我評價偏低等問題,幫助其回顧過往工作經歷來梳理出對方身上的優勢,讓小偉漸漸對求職這件事有了一定的信心,并細心指導他有效搜索崗位、在簡歷中突出優勢。按照李弘教授的求職方法,小偉很快收到了某信息系統公司安全員崗位的面試通知,但由于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初面效果不佳。經李弘積極與企業溝通,給予小偉二次面試機會,并指導小偉做足功課、真誠表達自我和主動學習相關安全員的知識。最終,小偉順利通過面試,被企業錄用。
遇到此類來訪者求職受挫的情況,李弘會即刻復盤,分析原因,并給出二次解決方案。李弘知道,光有“熱情”不夠,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兼備才是做好工作的關鍵。在寶山就業促進中心的悉心培養下,李弘參加了職業指導師培訓并考取了國家二級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在每年多場現場招聘會、就業指導講座、現場職業咨詢等活動上,李弘的指導臺前有越來越多的咨詢者尋求幫助。在就業指導路上,李弘自學了心理學并運用在職業指導中,通過耐心與求職者模擬面試,引導求職者發現自己求職中的不足。在大量的學習和案例實踐中,李弘由輔助角色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職業指導師,并在2014年成為一名出色的首席職業指導師,連續多次在國家級、市級的職業指導競賽中磨練技術、展現風采。
貼近“Z世代”,為高質量就業提供一體化服務
近幾年,李弘發現,新一代的大學生,特別是90后、00后,他們更加關注就業崗位與本人能力、興趣、個性等的匹配度,可是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接觸卻不多,往往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不夠清晰、不夠準確。1993年出生的小郭是一所211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一畢業就進入一家國企從事設備檢測等安全管理工作。但在工作中,小郭逐漸發現這看似“穩定”的和自己想要的目標職業差距很大,產生了想要離開的沖動。在沒有和家里人商量的情況下,他以要考研深造為由裸辭,希望通過學歷的提升和專業的選擇為自己爭取進入理想職業的機會。
但考研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順利,備考后的失敗讓他有了一年的職業空窗期,也受到來自家人的責備和壓力,他不得不重新開始求職,可這一次的求職小郭沒有了剛畢業時的運氣和底氣。
李弘通過專業的指導技術和技巧,引導小郭認知自己的職業價值觀排序、清晰目標定位;通過梳理小郭的職業能力、職業傾向和個性特質,幫助小郭認識自己的優勢;在與市場上的崗位做匹配的過程中,指導小郭動態認知目標崗位工作內容,并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與目標崗位相關的職業能力以增加競爭力。在李弘的指導下,小郭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主動,并在自己喜愛的新能源公司成為了一名市場分析助理。
新形勢下,更多的年輕求職者不再滿足于“實現就業”,而是追求“高質量就業”,為了更好地幫助求職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崗位,李弘和她的團隊主動靠近年輕人,與寶山區域內5所高校、3所中職院校聯系,自主開發20余個職業指導課件,并帶領團隊每年巡回授課。此外,還通過微信公眾號免費分享自制職業指導課件,通過各類直播帶崗活動出鏡分享求職技巧。她制作的《職業選擇中的困境與對策》課件曾獲得上海市十佳優秀課件獎。課件《職業定位與求職能力提升》曾作為人社部課件在全國雙創周展示。
2023年,為進一步延伸基層公共就業服務觸角,李弘和她的團隊被納入社區治理學院“師資庫”,這一次,她的課件從學校來到居村,成為基層條線隊伍賦能成長的“營養”。12個街鎮、600多名居村條線工作者、密密麻麻的課程表,成為李弘工作的日常。
帶教“助飛”團隊,幫助更多求職者就業
近年來,隨著求職者對職業指導的認同度提升,來找李弘的人越來越多,李弘的擔子越來越重了。日常工作中,除為求職者提供心理咨詢、溝通協調、職業指導等全方位服務外,李弘會花大量精力為每個求職者建立指導臺賬,做好長期跟蹤服務。據統計,李弘每年的1對1專門指導人數在80人以上,但李弘也意識到,個人的能力畢竟不能覆蓋全區的求職群體,于是她提出打造職業指導團隊的想法。她結合10余年的職業指導經驗,制定了寶山區星級職業指導隊伍建設方案,2021年,寶山區星級職業指導師團隊成立。她將實踐經驗和指導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扎根于基層的數十名星級職業指導師。通過推進基層就業服務站點建設,織密基層服務網絡,讓更多的求職群體享受家門口的專業就業服務,進一步擴大寶山區“助飛”職業指導工作室的品牌效應。
如今,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在求職有惑時,可以在家門口找到公共就業服務,找到寶山區“助飛”職業指導團隊。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介紹,星級指導師隊伍在成立首年,開展職業指導1601人次,其中專門指導290人次,過半成功就業。“接觸越多的案例,才能越了解求職者的困境,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是李弘在工作水平提升中的不二法則。在這個過程中,李弘也從一名專業的首席職業指導師蛻變成星級職業指導團隊的首席帶教官。
“其實很普通,沒什么驚天動地。”對于自己取得成績,李弘表現得非常謙虛淡然。然而,據她的同事說,每當李弘收到求職者的一條喜訊、一封表揚信和一面錦旗時,她還是難掩心中的激動,這種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李弘說,來自群眾的認可才是她做好這份工作最大的動力。她也將以最大的認真、熱忱和努力,作為賦能求職者的“小太陽”繼續發光發熱,保持初心常在。
記者:李桃
編輯:張睿芃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