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上市公司 >

看點:A股沖上熱搜!4200股殺跌,原因找到了?

大盤全天低開低走,三大指數均跌超1%。

盤面上,電力股逆勢大漲,桂東電力、深南電A、新中港等超10股漲停。復合集流體概念股再度走強,雙星新材、英聯股份漲停。光伏等新能源賽道股沖高回落,帝科股份、寶馨股份、鼎際得等漲超5%。板塊方面,電力、燃氣、復合集流體、貴金屬等板塊漲幅居前。

下跌方面,AI概念股持續大跌,劍橋科技、慈文傳媒等多股跌停,海天瑞聲、昆侖萬維等多股跌超10%。ChatGPT、數據要素、云游戲、英偉達概念等板塊跌幅居前。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近42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連續兩個交易日超4000只個股下跌。


【資料圖】

截至收盤,滬指跌1.48%,深成指跌1.68%,創業板指跌1.16%。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9773億,重回萬億元下方,較上個交易日縮量446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21.1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17.3億元,深股通凈買入38.47億元。

01

AI行情見頂了?

今天的A股,就像是“六月的雨”,伴隨著點點滴滴痛擊廣大股民心里。其中又以AI賽道最為“無情”,無論是文化傳媒、游戲等應用端,還是計算機設備、數據要素、算力等上游軟硬件,今日都迎來深跌,不少AI相關的指數跌超5%。“A股”詞條也再度跌上熱搜。

事實上,由于端午假期海外風險沖擊,市場對A股今日下跌早有預期,無論是歐美加息風險再起導致全球股市下行,還是地緣沖突擾動,亦或是臨近半年末市場資金面較緊張,都對A股形成壓力。除此之外,今日跳水最慘烈的AI概念還有消息面利空。

首先,中際旭創的一則公告則令AI雪上加霜。

6月21日收盤后,中際旭創公告稱,控股股東中際控股擬不超1%股份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這個公告在市場引起很大爭議,部分網友認為,影響中性,因為5月份公司就有此類公告。但更多網友表示,這是重大利空,公司在變相減持。3月份以來,中際旭創頻頻刷新歷史新高,最大漲幅超過380%,日前還觸及了170元/股的高點,最新市盈率超過了118倍。受AI“熄火”影響,中際旭創今日一度跌超9%。

其次,美股AI龍頭也有減持套現的新聞。

當地時間6月22日晚消息,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利森在6月20日至6月22日期間行使到期期權,以每股30.11美元的價格獲得了525萬股股票。在此期間,他以平均每股122美元的價格出售了相同數量的股票。這意味著埃利森通過此次操作獲得了約4.8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6億元)的巨額利潤。此外,英偉達近期也遭遇了密集減持。

股東密集出逃、股價高位跳水,是否意味著此輪AI行情已經見頂?

從歷史回顧來看,成長賽道單日暴跌超過5%,大多發生在股價上行周期。天風證券認為,近日大跌的觸發因素更多是減持、傳統業務較差等情緒和事件性沖擊,但是沒有基本面短期證偽或者產業周期結束的信號,因此大概率不是見大頂的信號,也很可能不會有太長時間和太大幅度的調整。中期維度來看,TMT和科創板還是未來1-2年最有可能形成基本面β的板塊,背后是全球半導體周期觸底疊加創新(AI、國產替代、數字經濟、智能汽車)。

02

電力板塊為何大漲?

慘淡行情下,今日只有極少數板塊實現上漲,其中電力行業逆市走高,板塊指數漲超3%,個股普遍拉升,桂東電力、深南電A、新中港等超10股漲停。

電力板塊走強,主要是受到高溫天氣影響的供需失衡。

近期,北方地區再現極端高溫天氣,其中北京觀象臺觀測史上首次出現連續三日超40℃。目前,夏季已至,國內多地氣溫持續高企,電網用電負荷隨之快速攀升,用電高峰有所提前。用電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正常氣候情況下,今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約13.7億千瓦,較上年增加8000萬千瓦左右。

發電端,由于前期氣候干旱,降水較少,今年云南、四川兩個水電大省的水電出力情況沒有好轉,發電量同比下降幅度還在進一步擴大。國家統計局數據庫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四川省水力發電量同比下降24.4%,較4月下降11.9%的降幅繼續擴大;云南省水力發電量同比下降43.1%,也較4月下降41.9%的降幅繼續擴大。

當前,市場對于6-7月厄爾尼諾、夏季高溫、電力供需偏緊及電改政策關注度較高,國內用電量仍保持較高增速,疊加夏季用電高峰影響,作為“壓艙石”的火電托底作用或將繼續凸顯。

國盛證券最近研報認為,基于當下能源供需緊張的局面和電力系統亟需電力平衡與靈活性資源的實情,火電迎來新一輪裝機熱潮。煤炭港口及電廠庫存高位上行,市場煤價下跌趨勢明顯,長協煤保障力度持續加強,電廠成本端壓力釋放,火電盈利修復在即。

03

當前或是又一個戰略布局點

回顧A股年內表現,雖然有AI概念強勢領漲,但整體行情走得并不順暢,兩步一回頭,滬指如今更是失守3200點。面對當下的波動,投資者又該如何應對?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認為,站在一個較長的周期里,投資者的最佳策略一直是低位吸籌、持有不動。下一步的變化不可預測,當下估值的高與低卻是明牌。低位買入,耐心持有,對中間的波折反復盡量做到無動于衷,就能跑贏大多數人。

往后看,從概率角度而言,A股接下來的行情值得期待。一方面,后續政策仍然值得期待,既便僅是“托而不舉”,以時間換空間,基本面企穩向好也能提振市場預期;另一方面,市場情緒常常在悲觀與樂觀之間周而復始,當下市場已計入過多悲觀預期,否極泰來,未來一段時間,樂觀預期有望卷土重來。

因此,機構普遍認為,若節后回調或是年內又一個戰略布局點。

興證策略張啟堯團隊指出,如果接下來一段時間市場風險偏好受到外部因素沖擊、指數出現動蕩,那么或許將迎來年內一個戰略布局時點。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當前市場本身已處在一個隱含風險溢價較高、多數行業擁擠度較低的位置,從擁擠度來看,大多數行業仍處于歷史中等乃至偏低水平。在經歷5月以來的調整后,當前上證綜指股權風險溢價已逼近“三年滾動平均+1倍標準差”的相對較高水平,指向權益資產已具備較高性價比。

第二,未來一個階段仍將是政策加大力度呵護市場、提振信心的窗口。近期各項政策寬松措施已在逐步落地,央行、國常會、發改委等均有發聲。往后看,經濟壓力下政策呵護有望持續落地。

第三,三季度市場將進入一個經濟壓力的擔憂緩解、同時政策呵護力度提升的窗口。進入二季度,尤其5月份以來,市場又開始擔憂經濟復蘇的持續性。而三季度,隨著政策寬松的持續落地,對于經濟最悲觀的時刻或將過去,由此整體的市場情緒或逐步恢復。

具體方向上,興證策略認為,除了“數字經濟”與“中特估”,其他板塊中也可從三個維度出發,尋找景氣與股價背離、有望低位修復的α機會:1)年初至今漲幅相對一季度業績改善尚未充分兌現的行業;2)后續業績預期改善較大的方向;3)擁擠度水平較低的行業。

結合三大指標,23Q1業績增速改善排名位于前50%、年初以來漲跌幅排名位于后50%、23年預期業績增速高于23Q1實際業績增速、且擁擠度小于60%(即擁擠度處于中等偏低及以下)的細分方向,主要集中在:制造(航空發動機、軍工)、消費(酒店餐飲、旅游及景區、食品、乳制品、調味品和紡織服裝)、醫藥(醫療機構、美容護理和創新藥)和周期(航空運輸、橡膠)等領域。

本文源自:證券之星

關鍵詞: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