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上市公司 >

時刻知道丨北方高溫南方雨,厄爾尼諾重現影響幾何? 世界快看

近日,北方多地遭遇高溫“炙烤”,37℃以上的高溫影響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和山東等地有2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南方地區大范圍強降雨持續,100毫米以上降雨覆蓋面積達20.57萬平方公里。

這些天氣過程是否和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有關?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又將以什么機制給我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資料圖)

目前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氣候現象,會導致全球氣溫和降雨模式變化,平均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

1951年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共發生了21次厄爾尼諾事件,曾給我國帶來高溫熱浪、洪澇和干旱等影響。

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比如2006年夏季受厄爾尼諾影響,重慶、四川東部、湖北西部、陜西南部等地遭遇罕見持續高溫熱浪。國家氣候中心分析歷史數據發現,厄爾尼諾發展年夏季,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華東中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易偏高,部分地區高溫日數可達30天以上。

今年6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明顯上升,目前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未來三個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將維持厄爾尼諾狀態,海溫指數持續上升,將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強度的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

專家表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疊加中等以上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可能導致極端天氣頻次更多、范圍更廣、強度更強。

厄爾尼諾的影響不只是高溫

在厄爾尼諾形成的早期——北半球夏季,它對于熱帶及南半球天氣氣候系統影響最為顯著。厄爾尼諾帶來的暖水會加劇太平洋中東部的颶風;在厄爾尼諾發展高峰期——北半球冬季,它的影響會偏向熱帶高緯度地區,并影響北半球冬季氣候。

在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期間,東非地區發生暴雨和洪澇;印尼和澳大利亞北部的雨季提前結束,并遭遇高溫和干旱,多地發生森林大火。2014年我國出現“暖冬”,2015年印度出現高溫,菲律賓發生嚴重干旱,我國夏季南方暴雨頻發,都與厄爾尼諾事件有關。

西班牙馬拉加省一處干涸的湖泊。

厄爾尼諾年臺風活動路徑西太平洋較南海更為活躍,活動中心偏東偏南,活躍范圍包含日本海及其以東洋面,影響南海及華南南部的臺風偏少。受厄爾尼諾影響,全球糧食產量也會產生波動,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產量都將受氣象條件影響產生不同程度波動。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造成2016年印度小麥減產至少14%,南非糧食產量減產25%,我國大麥產量下降7.3%。

就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而言,國家氣候中心分析歷史數據發現,厄爾尼諾發展年的夏季,華北南部、華中北部、華東中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易偏高。其中華北西南部、江南中部、華南東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溫日數達到30天以上。

6月23日,溫度計顯示北京室外氣溫超過40℃。(圖/新華社)

厄爾尼諾也會給我國部分地區帶來極端干旱現象。例如,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帶來明顯高溫熱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國西南地區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秋冬春連旱。

專家表示,此次厄爾尼諾至少將持續8至10個月,對我國冬季氣候和夏季降水有顯著影響。一方面,厄爾尼諾的發展將會導致夏季我國南方降雨量增加,北方降雨量減少,出現南澇北旱的形勢,需警惕南方城市出現內澇;另一方面,厄爾尼諾將會導致冬季偏暖,甚至出現暖冬。

近日,持續強降雨致株洲市茶陵縣洣水河水位猛漲。(圖/中國天氣網)

厄爾尼諾影響下的安全提醒

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如今氣溫高漲,且南方地區多伴有潮濕、悶熱感,因此遇到高溫天氣時,應盡量避免在室外進行劇烈活動,外出時請戴好遮陽帽、太陽鏡和太陽傘等。平時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如遇高溫,建議不要在上午10點后-下午2點前進行戶外作業,因為此時太陽直射容易導致中暑;還要注意戶外作業時間不要太長,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水分和休息。如果出現中暑癥狀,例如大汗淋漓、神志恍惚,要及時去通風陰涼處降溫解暑;嚴重者如出現昏迷現象,應立即用冷水反復擦拭皮膚,并送醫院進行救治。

南方城市持續迎來強降雨,為了自身安全,在發生極端天氣時,盡量減少外出,尤其是不要讓未成年孩子在戶外玩耍。在遇到較大范圍的路面積水,不要貿然駕車或涉水通過,應先觀察再決定是否需繞行。一旦在水中受困,機動車駕駛員要立即報警求救,必要時果斷棄車逃生。

隨著氣溫上升和降水量增加,蚊蟲密度進一步升高。為預防登革熱、乙腦、絲蟲病等多種蟲媒傳染病,請及時清除蚊蟲孳生地,做好防蚊措施,居家使用紗窗、紗門,睡覺時掛蚊帳或使用防蚊劑等。

關鍵詞:

資訊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