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如何進一步鞏固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正成為各方共同思考的重要議題。
【資料圖】
7月3日,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主辦南財合規科技論壇“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如何走入下半場”在線研討會,客觀評測國內主流游戲廠商防沉迷系統建設情況,并邀請各方專家、學者,圍繞家長監護責任、人臉識別邊界等議題,共商多方協同、合力共治的可能性。
會上,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艷帶來主題分享《家庭是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她從網絡依賴群體的特征,如何筑牢第一道防線兩部分入手,探討了家庭教育在防治網絡沉迷中的重要位置。
她建議,家長在心態上要接納孩子合理上網,同時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培養運動習慣、給孩子一定空間。
未成年人網絡依賴已上升至18.0%
在游戲防沉迷的過程中,家長承擔著至關重要的守護角色。
2020年10月22日修訂,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章“網絡保護”的第七十一條明確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通過在智能終端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選擇適合未成年人的服務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間,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孫宏艷在會上分享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在全國東中西部及東北部8省(市)的調研內容。結果顯示,未成年人的網絡依賴已經從2009年的6.7%上升至18.0%。
她和團隊分析發現,網絡依賴群體存在幾個特征。一方面,更容易沉迷網絡的未成年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缺乏交流,體現在住校學生網絡依賴多、沒有時間做感興趣的事、感到家附近的免費場所少、無人訴說心里話等。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與家庭養育的方式密切相關。“我們在很多調查中發展,家長最關心的是成績,第二才是身體健康,而心理健康則排在最后。”孫宏艷發現,這一部分的未成年人經常感到不被家長尊重、家長經常嘮叨,甚至家長用網更頻繁、家人各自上網不交流。
家庭是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
“筑牢預防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就是家庭。”孫宏艷在研討會上多次強調這個觀點。
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也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針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如何去滿足未成年人成長和發展的需求,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她向家長給出了多條建議。
首先應該尊重孩子,鼓勵孩子交朋友、培養運動習慣、經常陪伴,常與孩子溝通。在她看來,作為家長,既要管理,同時也要給予空間,“可以把網絡游戲當做親子活動的一個話題。不過我們研究發現,只有一成多的家長愿意和孩子談論網絡游戲,不到0.9%的家長愿意給孩子推薦游戲。”
她還進一步用數據支撐了建議家長支持孩子合理上網的觀點。在她和團隊在數年的調研之后發現,如果家長支持孩子適度上網,沉迷網絡的比例只有2%左右。而嚴格管理或放任不管,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比例則將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使孩子不迷茫,有成長的大目標、小目標。”她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