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金融行業發展如何?經過多年的發展,能源金融已成為我國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有把能源戰略作為一種長期的發展方向,才能既發展了經濟,又有利于社會的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新突破,進入大規模高質量躍升發展新階段。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背景下,行業參與主體眾多、融資需求旺盛。
當前全球能源體系正處于深度變革階段,能源清潔轉型是大勢所趨,該過程需要大量資金支撐,為搶抓能源金融發展機遇,商業銀行圍繞保障能源安全與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兩大方向發力。隨著能源產業的發展和金融競爭的加劇,能源金融發展中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能源產業是21世紀的戰略產業,對新一輪經濟周期的發展起到帶頭產業的重要作用。
能源金融作為新型產業,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光靠政府的投資和補貼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充分利用市場,借助金融手段解決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短缺問題。
(資料圖片)
能源金融是通過能源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整合,實現能源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不斷優化聚合,從而促進能源產業與金融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
中國能源金融行業發展分析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新突破,進入大規模高質量躍升發展新階段。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背景下,行業參與主體眾多、融資需求旺盛。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背景下,統籌好保障能源安全、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既是商業銀行的擔當責任,也是歷史性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要求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
根據中直管理局聯合印發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費得到有效遏制,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消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產品成為市場主流,重點領域消費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綠色消費制度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健全。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能源金融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近年來銀行業逐步加碼能源行業綠色轉型布局。從數據上看,2022年年末,興業銀行清潔能源產業綠色貸款余額1325.71億元,較年初增長82.44%;西部風光大基地建設相關綠色金融融資余額1088億元,新增219億元;當年新投放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站項目貸款399億元,服務西部風電光伏大基地項目155個。
為搶抓能源金融發展機遇,服務能源產業高質量轉型,商業銀行必須圍繞保障能源安全與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兩大任務,推動“雙碳”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作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積極布局能源金融新賽道,發揮綠色銀行專業優勢,以“能源金融”賦能綠色發展,為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保障能源安全貢獻了興業力量。
從融資渠道來看,能源工業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以煤炭行業為例,我國煤炭行業融資模式出現了由財政主導向銀行主導發展,最后向多元混合融資模式過渡的變化。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仍是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主要資金來源。
根據工信部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新能源金融滲透要求: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20%左右;到2030年,這一占比提升到40%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占總銷量50%以上。“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聚焦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氫能等領域組織實施未來新能源金融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等。
能源金融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能源金融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能源金融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欲了解更多關于能源金融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能源金融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