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近日,上游新聞記者專程前往北碚區公安分局禁毒支隊采訪,了解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禁毒警察的故事。
在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的一間辦公室內,江軍(化名)獨自一人坐在電腦面前已經兩個小時,他的雙眼緊緊盯著屏幕,一會兒微微皺眉,一會兒面露微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與毒販周旋進行生死搏斗、喬裝打扮臥底辦案,以身犯險逮捕毒販……這些都是一線禁毒警察最真實的狀態。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江軍也與時俱進成為一名“技術流”高手,通過無處不在的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對線索進行抽絲剝繭,高效打擊毒品犯罪。
△抓獲販毒嫌疑人現場
入行多年,他多次與死神擦身而過
2011年,江軍畢業于某大學刑偵專業,隨后進入公安系統工作,但并未分配到刑偵部門,這一度讓他感到失望,“畢竟我學的是刑偵專業,不讓我辦案子,感覺自己在大學基本上是白讀了。”沒過多久,江軍就被調到了北碚區公安分局禁毒支隊,成為了一名禁毒警察。
禁毒警察是一份非常危險的工作,但一開始江軍不以為意,“我當時沒有想那么多,反而有些高興,想著我終于可以辦案子了。”隨著工作的深入,他也經歷了不少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時刻。“記得有次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追趕販毒人員,他們有兩輛車,我們開車到他們第一輛車前面攔了下來。我剛剛從車上下來,毒販就啟動車輛要跑,此時我剛好夾在中間,要是距離再窄一點,整個人就可能就被扭成‘麻花’”。
提及往事,江軍臉上的表情云淡風輕,“當時一心想著要怎么抓住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全問題,可能事后想起來會覺得危險,但是很快又會忘記,繼續投入工作中。”
作為一名禁毒警察,江軍還會喬裝成吸毒人員臥底辦案,在危險的環境中謹慎前進。“這些年,我多次扮成不同的角色,有一次在一個販賣毒品的窩點呆了整個下午,同事們都覺得我心理素質過硬。”從參與禁毒工作至今,江軍共破獲大小涉毒案件500余起,繳獲毒品200多千克,成長為北碚禁毒的中堅力量。
△繳獲的現金
大數據時代,他通過數據發現禁毒新途徑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近些年毒品交易呈現出了新的變化,加大了辦案的難度,對禁毒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跟得上新變化?江軍對此一直在積極思考。
“之前我們抓獲了吸毒和販毒人員都會收繳他們的手機,看著擺成一排的這些手機,我想著或許能夠有什么突破,從而順藤摸瓜將其一網打盡。”江軍說。于是,對電腦編程比較了解的江軍與同事搭檔,研究出可以識別吸販毒案件相關聯系人的程序,準確率能夠達到90%。“自己平時比較喜歡電腦,研究出來的這一套東西,也是針對當下毒品犯罪的新趨勢,在辦案方面取得的突破。”這一全新的分析研究方式,還獲得了上級指導部門的表彰與認可。
△北碚區公安局民警上街進行禁毒宣傳
吸毒人員現在越來越少,牢記遠離毒品
擔任禁毒警察多年工作的江軍,他心中最大的心愿是重慶成為無毒城市。“和我剛剛工作的時候相比,現在吸毒人員的數量少了很多。轄區內一些販賣毒品的固定窩點被清除,一些吸毒人員比較多的地點也得到了整治。希望大家能夠遠離毒品,只要沒有人吸毒,販毒人員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也就沒人販毒,重慶距離成為無毒城市也會越來越近。”
在工作中,江軍接觸到了許多吸毒人員,他們中大多數人一生都脫離不了毒品的魔爪,甚至最后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吸毒不僅嚴重有害身體健康,很多人在吸毒后與社會脫離,家里人也不愿意再與他們聯絡和接觸,大部分可以說是毀掉了一輩子。因此,作為一名禁毒警察,告誡大家一定要牢記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如今,偽裝成‘糖果’‘奶茶’等的新型毒品也非常多,生活中一定要小心謹慎擦亮眼睛,也不要因為好奇去嘗試。”
上游新聞記者 何艷 實習生 傅齡萱
編輯:夏洪玲
責編:林祺
審核:張松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