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平安","title":"中國平安(601318)深度報告:人工智能技術革新的重點受益標的","newslogo":"","newsid":"1c465585d4854435bded2e6cad4fb354","tagname":"","fromkmcinnerid":"","fromkmcurl":"","followcount":0,"seosubject":"中國平安(601318)深度報告:人工智能技術革新的重點受益標的","newscontent":" 理由一:十年科技戰略,探索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覆蓋金融+醫療兩大場景 1)中國平安自從2012年開始布局金融科技,探索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的深度融合。十年間始終以客戶需求為科技創新的出發點,戰略由科技引領金融演變為科技深度應用于“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智慧城市”生態圈;2)科技布局:全面覆蓋金融+醫療兩大優質場景。平安旗下科技子公司重點布局了金融、醫療、汽車等領域,且市場份額均做到了行業領先。考慮到AI大模型研發的高昂成本,AI應用方向應當具備適宜的付費場景、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技術應用切實解決用戶痛點,平安多年來布局的金融+醫療領域均為AIGC落地的適宜場景。 理由二:百億投入筑就龐大互聯網生態,凝聚7億用戶,客戶引渡挖掘價值 1)平安年研發投入近200億,人工智能專利數全球第一。2022年,平安科技業務總投入達182億元,擁有近3萬名科技開發人員,公司科技專利申請數46077項,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數字醫療業務領域的專利申請數排名均為全球第一;2)互聯網生態凝聚了7億用戶,其中待開發用戶數4.9億。截至2022年,平安互聯網用戶量接近7億人,其中還未轉化的用戶為4.9億人。平安打造了7款APP,2022年活躍用戶量達3.5億人;3)通過客戶轉化與交叉銷售,客戶價值得到更深挖掘。截至2022年末,平安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個人客戶數達9020萬人,占整體個人客戶比例達39.8%,客均合同數持續提升,2022年達到3個。 理由三:人工智能深度應用,賦能坐席提效降本,數字化提效及風控初見成效 1)數字化提效:AI坐席快速應用,技術發展降本增效。2022年,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26.0億次,同比+26%,覆蓋平安82%的客服總量;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規模約3444億元,同比+25%,在整體坐席產品銷售規模中占比48.5%,同比+19.2pct;2)數字化風控:核保賠付自動化,風險預警精準化。截至2022年末,試點機構累計完成超10萬件復雜案件的全自動理賠,理賠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超28%。通過產險鷹眼系統DRS2.0等技術平臺,2022年累計為客戶提供精準預警超441萬次,為超3.8萬家企業客戶和重點工程項目提供防災防損服務。 理由四:科技子公司引領金融、醫療、汽車等領域,獨角獸打造未來增長潛質 1)陸金所,普惠金融引領者。截至2022年6月,陸金所在非傳統金融機構賦能普惠金融領域市場份額達17.6%,排名第二。公司運用專有端到端系統、人工智能風控以及Fimax區塊鏈架構等先進技術,賦能到普惠信貸的流程、風控及系統安全等方面;2)金融壹賬通,國內金融軟件收入行業排名第二。2022年實現來自第三方客戶收入14.8億元,同比+6.5%。公司通過加馬平臺提供AI技術產品,賦能金融機構實現智能客服、搭建財富管理平臺;3)平安好醫生,領先醫療健康平臺。付費用戶數持續提升,2022年達4300萬,同比+10.3%,后續隨著AI技術應用落地,平安好醫生有望將平臺流量進一步變現;4)汽車之家:汽車互聯網平臺龍頭。2022年12月當月月活量達5439萬人,二手車交易量市場份額達21.5%,同比+4.5pct。 展望未來,一方面,中國平安持續推進渠道改革,重視供給側創新,預期負債端持續改善。同時,深耕醫養、綜合金融等業務,生態圈方面的優勢將協助公司構建未來的產品與定價壁壘;另一方面,公司有望應用新技術實現傳統金融業務的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旗下科技子公司繼續引領創新,為公司貢獻新的增長動力,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AI技術發展不及預期;2、AI商業化落地過程存在風險;3、盈利預測假設不及預期的風險。","praisecount":0,"seodesp":"數字化提效:AI坐席快速應用,技術發展降本增效。2022年,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26.0億次,同比+26%,覆蓋平安82%的客服總量;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規模約3444億元,同比+25%,在整體坐席產品銷售規模中占比48.5%,同比+19.2pct","newsdate":"20230614090342
時間:2023-06-14 09:24:36
理由一:十年科技戰略,探索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覆蓋金融+醫療兩大場景
1)中國平安自從2012年開始布局金融科技,探索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的深度融合。十年間始終以客戶需求為科技創新的出發點,戰略由科技引領金融演變為科技深度應用于“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智慧城市”生態圈;2)科技布局:全面覆蓋金融+醫療兩大優質場景。平安旗下科技子公司重點布局了金融、醫療、汽車等領域,且市場份額均做到了行業領先。考慮到AI大模型研發的高昂成本,AI應用方向應當具備適宜的付費場景、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技術應用切實解決用戶痛點,平安多年來布局的金融+醫療領域均為AIGC落地的適宜場景。
理由二:百億投入筑就龐大互聯網生態,凝聚7億用戶,客戶引渡挖掘價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平安年研發投入近200億,人工智能專利數全球第一。2022年,平安科技業務總投入達182億元,擁有近3萬名科技開發人員,公司科技專利申請數46077項,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數字醫療業務領域的專利申請數排名均為全球第一;2)互聯網生態凝聚了7億用戶,其中待開發用戶數4.9億。截至2022年,平安互聯網用戶量接近7億人,其中還未轉化的用戶為4.9億人。平安打造了7款APP,2022年活躍用戶量達3.5億人;3)通過客戶轉化與交叉銷售,客戶價值得到更深挖掘。截至2022年末,平安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個人客戶數達9020萬人,占整體個人客戶比例達39.8%,客均合同數持續提升,2022年達到3個。
理由三:人工智能深度應用,賦能坐席提效降本,數字化提效及風控初見成效
1)數字化提效:AI坐席快速應用,技術發展降本增效。2022年,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26.0億次,同比+26%,覆蓋平安82%的客服總量;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規模約3444億元,同比+25%,在整體坐席產品銷售規模中占比48.5%,同比+19.2pct;2)數字化風控:核保賠付自動化,風險預警精準化。截至2022年末,試點機構累計完成超10萬件復雜案件的全自動理賠,理賠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超28%。通過產險鷹眼系統DRS2.0等技術平臺,2022年累計為客戶提供精準預警超441萬次,為超3.8萬家企業客戶和重點工程項目提供防災防損服務。
理由四:科技子公司引領金融、醫療、汽車等領域,獨角獸打造未來增長潛質
1)陸金所,普惠金融引領者。截至2022年6月,陸金所在非傳統金融機構賦能普惠金融領域市場份額達17.6%,排名第二。公司運用專有端到端系統、人工智能風控以及Fimax區塊鏈架構等先進技術,賦能到普惠信貸的流程、風控及系統安全等方面;2)金融壹賬通,國內金融軟件收入行業排名第二。2022年實現來自第三方客戶收入14.8億元,同比+6.5%。公司通過加馬平臺提供AI技術產品,賦能金融機構實現智能客服、搭建財富管理平臺;3)平安好醫生,領先醫療健康平臺。付費用戶數持續提升,2022年達4300萬,同比+10.3%,后續隨著AI技術應用落地,平安好醫生有望將平臺流量進一步變現;4)汽車之家:汽車互聯網平臺龍頭。2022年12月當月月活量達5439萬人,二手車交易量市場份額達21.5%,同比+4.5pct。
展望未來,一方面,中國平安持續推進渠道改革,重視供給側創新,預期負債端持續改善。同時,深耕醫養、綜合金融等業務,生態圈方面的優勢將協助公司構建未來的產品與定價壁壘;另一方面,公司有望應用新技術實現傳統金融業務的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旗下科技子公司繼續引領創新,為公司貢獻新的增長動力,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AI技術發展不及預期;2、AI商業化落地過程存在風險;3、盈利預測假設不及預期的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