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據市場人士透露,薄膜太陽能發電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薄膜)(00566.HK),在“啟動私有化”進程之后,其目的地或將鎖定科創板。
早在2月26日,漢能薄膜私有化方案公告已獲得香港證監會批準發布。
就在香港證監會發出批文一個月之后,科創板首批9家受理申請項目名單正式出爐,科創板戰略正式進入實施層面。
“盡管漢能薄膜未出現在科創板申請名單之中,從監管層的批復時間來看,仍然透露出漢能的資本運作脈絡,與科創板的推出進程有一定的關聯。”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分析指出。
科創板的推出一方面服務于目前內地尚未IPO的一些成長期科創類企業,另一方面,將致力于吸引已經在海外上市的中國科創企業龍頭。按照其邏輯,后者更為迫切和重要。
漢能正是在海外上市的頭部科創企業代表。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繼先后并購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e、GSE及Alta Devices等四家海外薄膜太陽能龍頭之后,漢能薄膜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技術,至少領先世界五至十年。
按照知情人士透露,要約人已聘請中國顧問已展開就A股市場上市的盡職審查。要約人預計,有關上市重組步驟將于計劃完成后六個月內完成。
百年不遇的成長
漢能薄膜管理層表示:“我們對這次計劃獲得獨立股東的通過感到高興,衷心感謝此次提議獲得漢能薄膜股東們的了解及支持,使獨立股東能通過持有SPV股份持有日后A股上市公司股份,有機會最終實現套現,解封股份價值。”
實際上無論是中介機構,還是普通投資人,一直以來,均對漢能的回歸抱有十足期待。
“建議獨立股東于法院會議及特別股東大會上就批準計劃的決議投贊成票。” 漢能薄膜回A的股份置換計劃安排的獨立財務顧問指出。
漢能薄膜回A的股份置換計劃,即被市場廣泛稱謂為“私有化”的方案,在港交所批準發布之后。
5月19日,漢能薄膜股份置換的計劃安排獲得獨立股東高票通過之后,百慕達法院將在6月4日就有關計劃進行法院聆訊,聆訊結果將會在6月5日公布。
按照計劃,漢能薄膜于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地位預計在6月11日撤銷。該計劃安排完成后,每股漢能薄膜獨立股東的股份將被兌換為一股SPV股份,獨立股東將通過SPV股份持有日后中國A股上市公司股份,而SPV股票將在6月18日寄發給獨立股東。
“漢能薄膜股東通過SPV股份置換計劃,是實現回A上市必要一步。” 燈卓投資董事姚劍鋒指出。
而此前港交所的順利批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監管機關保護投資人權益、支持漢能搭建新的資本運作平臺的態度。
根據一位漢能股東的分析,漢能回歸A股,尤其是科創板,將是企業發展的百年不遇的機遇。“盡管經歷了四年時間的煎熬,但這一刻仍然讓人十分振奮和期待。”
“百年一遇”這個詞,來自于漢能掌門李河君在談到四年前漢能薄膜遭遇海外對沖資金做空引發股價暴跌時的表態。其表示,“百年不遇的苦難,百年不遇的成長。”這一句話被媒體廣泛傳播,極富深意。
放眼國內宏觀大勢,中美貿易局勢時刻牽動全球宏觀經濟敏感神經,大國崛起變得越發迫切,在經歷“百年不遇的苦難”之后,“百年不遇的成長”正在發生。
科創招徠龍頭回歸
漢能薄膜意在回歸的科創板,正是為國內科創產業的大發展而搭建的資本平臺。
“宏觀政策走勢和企業發展趨勢,兩個發展線索下最終匯二為一,不謀而合。”上述投行人士對此表示。其認為,科創板的核心要義,在于為輕盈利、重技術、重研發的企業提供成熟和多元的資本支持,而漢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國強國的產業崛起、產業壯大,其實背后都是來自于科研和科創,沒有一個國家例外。” 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認為。
據了解,整個市場對科創龍頭回歸A股,在情緒上已經逐漸形成了共識。
按照財報數據,漢能薄膜最近公布的2018年業績表現亮麗,收入及盈利迅猛增長。公司于2018年內實現收入同比增長2.46倍至212.5億港元,凈利潤更猛升18.9倍至51.93億港元。
在同花順IFIND分類的138只A股新能源概念股中,漢能薄膜的凈利潤規模,僅低于長江電力、中國電建和國投電力三家國字頭的電力公司。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漢能薄膜與三家公司并不具備過多的可比性,前者盈利主要是傳統業務,而漢能薄膜則主要從事薄膜發電、移動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更能體現國家政策對于新興產業發展的推動方向。
“漢能作為一家領先的高科技新能源企業,業務遍布全球28個國家及地區,將繼續受惠市場的強大需求,加上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行業,公司未來前景亮麗。” 姚劍鋒分析指出。
實際上,對于新興產業,A股市場相比美股和港股等,均有更為績優的估值水平,這也是投資人對于漢能的回歸充滿期待的主要原因。
A股的估值優勢在奇虎360案例中體現非常清晰。按照WIND數據統計,奇虎360(三六零)A股上市之后市值比退市成本高出600%。
“估值水平僅是次要原因,國內高新技術企業在海外上市,由于投資人與企業存在信息壁壘,市場情緒極易被煽動,因此往往企業更容易受到敵意做空。” 對奇虎360案例一直追蹤的姚劍鋒對此表示。“奇虎360在海外屢屢遭遇外資做空,也是其最終決定回歸的一個主要原因。”
回A的雙重樣本意義
從國內政策鼓勵科創產業發展來看,漢能的回歸充分體現了國內資本市場,尤其是在科創板推出之后,“引蝶效應”正在逐步強化;與此同時,亦預示著國內科創類企業將會獲得更為充分的政策支持,企業回歸后將擁有更好的發展機遇。
“這也是投資人認可的主要原因。” 財稅專家李文海對此表示。
漢能回歸的樣本意義不止于此。據上述漢能薄膜股東的分析,股份置換計劃的創新意義,在于打破了傳統回歸路徑的實操性難題。伴隨著香港證監會批準,預計后續會有越來越多的海外上市企業或會選擇這一模式。
這意味著多重因素正在促成“最好的時刻”到來。
香港獨立股評人陳倪麟對于漢能薄膜評價較高,其認為,“(漢能)銳意開拓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及業務,積極開展新客戶,目前掌握了全球領先的銅銦鎵硒(CIGS)、砷化鎵(GaAs)和高效硅異質結(SHJ)技術,并持續提升薄膜電池轉換率及技術研發能力,建立競爭優勢。”
當然這一系列的技術優勢,仍在等待國內資本市場的有效助力。李文海認為,漢能有望成為國內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樣板案例,尤其是科創板助力國內科創產業發展的樣板案例。
漢能薄膜管理層表示:“我們相信,由于與公司業務類似的太陽能高科技企業在A股市場大受歡迎,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將更具優勢,有助公司的長遠發展。未來,將可為股東們實現更大的價值。”
據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漢能薄膜將聘請專業人員(券商保薦人、法律團隊、財務團隊及其他人員)按中國上市法規進行回歸A股上市工作。
記者: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