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經濟 >

一位真心聽眾的來信|預言家周報#225

我在網上寫文章十多年了,自然有不少朋友看完文章給我寫信,但是不久前收到的這封信,還是讓我大受震動。

上個月我和力心、知縣錄了一期播客,挺走心的。前幾天力心突然給我轉了一封郵件:

Re: 聽橙皮書和后浪有感


(資料圖)

Hi Helen你好,

(這封回信我也抄送了后浪和橙皮書的主播,Mable和李陽,以及知縣)

非常非常感謝你的來信。

我自己在構思這次合并的宣發的時候,原本的規劃就是把這次宣發不僅僅做成一次“announcement”,而是要通過這次宣發,讓大家感受到合并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么,以及我和知縣是什么樣的人,甚至,有沒有可能通過這些深層次內容的表達,給大家傳遞一些能量。這也就有了跟Mable和李陽的兩期播客的錄制——跟他倆聊的這些內容,是不可能通過傳統媒體來表達的(在此也再次感謝我們的這兩位 wingman )。

非常感謝你的回信——因為你的回信讓我感受到我們的目的達到了。

你提到的“高高在上”,其實我知道我自己一直存在這個問題,并且也一直在努力改進,改得還不是很好——不過好在知縣是一個修練得比我到位的人,他的ego比我小多了。哈哈。是不是又磕到了?

最后,再次感謝你對我們的關注和祝福。這些祝福讓我越發覺得,創業不再僅僅是創業,創業也是在創造人與人的連結。

謝謝。

我的微信:XXXXXX 可以加一個,常聊。

力心


附上Helen最初發的郵件:

您好力心,

我是Mable播客的忠實聽眾,您和知縣的事業粉 :)

您在播客中說最近這兩年從對【事】的關注轉到對【人】的關注;對于這次合并擔心過組織融合的問題,所以很想把我聽到的,感受到的分享給您。

5月20日早上聽你們合并那期后浪的時候就很有感觸;后面聽了橙皮書后,感觸+1。但又不想在社交媒體公眾留言(我覺得不合適讓任何相干不相干的人都能看到);非常巧,五月底復旦鏈協活動上您留了郵箱,于是有了這封郵件:

1. 關于coaching pattern。

2. 關于共同培養2歲的寶寶。

那期的后浪充滿溫度,又很有厚度;緊接著聽了橙皮書,隔著電波都有被你們感動到,特別的療愈。在節目ending的時候仿佛看到李陽臉上【釋然.GIF】,refresh and recharged,準備好了,充滿勇氣再出發的樣子,真好!

能感受到你很關心李陽,會敏銳的察覺到他的情緒;當他傾訴后立即就去安慰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開解他,同理他,超暖~

當一個人很痛苦,想要找朋友傾訴的時候,如果對方也分享了自己經歷過的傷痛,的確是能夠被安慰,會覺得自己不是最慘的或者唯一慘的,甚至和人家比起來就是屁大點的事兒,不值一提。但有時候心里的傷痛還在,并且可能還多了一層對自己的失望,覺得自己很沒用,矯情,特別不抗事兒。這個時候如果對方能只是傾聽,聽到當下的感受/期待/需要,不急于提建議,安慰,表達自己態度,或者分享自己曾經的經歷,只是全心全意的去聆聽,去體會,表達自己聽到的并且給出恰當的引導,那療愈的效果可能會更進一步。不知道當員工遇到困難和您傾訴時是不是也類似的coaching pattern(在那期橙皮書中聽到了3-4次),尤其對于研發同學或者設計師(各類腦力創造者們),所以想和您分享。

我對于兩個團隊一無所知,純猜想。我想象中兩個團隊是很不同的,無論是人員構成還是風格:

- UniPass程序員的比例應該蠻高的,扎實且硬核;Keystone五臟區全,商務和國際化能力尤其強;

-知縣一畢業就在創業,管理風格可能更偏實用主義?您是MNC的管培,可以想象是非常的職業,各種bar很高,operation excellence也是杠杠的。

如何彼此欣賞,和而不同,優勢互補,齊心協力把天花板推到更高我也還沒有答案,但想說至少不要再Q年齡梗了,一個團隊成立時間不能充分表現體現它作為組織的成熟程度哦 : )

我感覺知縣在管理上挺有方法的。如果說有時候安慰是雞湯,那知縣那天對李陽的安慰是有勺子的雞湯。除了讓李陽感受到自己有被好好的聽到了,并且對方很懂自己,說出了李陽心里感受的同時又幫他梳理了思緒,抽象出了思考框架,讓他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能更加篤定,從心底里想通了,和它和解,自洽。這種方式對于管理理工科同學可能尤其有效哦 ~

以上純是我個人聽了播客之后的感受,很片面,純主觀臆斷,而且可能也過于敏感了,just as a side observation and only for your reference ?。。。。?!

祝福Account Labs蒸蒸日上,再創新高,所得皆所愿?。?!

Best regards,

Helen


不夸張的說,讀郵件的時候我竟然眼睛有點濕,竟然有人這么認真地聽我的播客,能聽出這么多隱藏在水下的東西。

Mable 、我和知縣都回信了。

感謝Helen你的來信。

其實在外面的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各個階段都知道兩邊的想法和顧慮,仍然沒辦法親身體會到真正運作公司的人的瞻前顧后和所有的憂慮。不只是力心,知縣也是一樣。知縣在技術研發的領先,從他的角度是比很多其他同類產品要高的,如何愿意放下自己的所有本我去接受被別人領導,這是對他來說很難的。那么力心呢,作為公司的CEO,需要所有人在關鍵時刻的絕對齊心,很多合并進來的人是否能夠真心真意的在關鍵時刻接受他的決策和方向,這些都是最難的問題。

且行且珍惜。

Mable


頭一次看到這么長的聽眾來信 讀完挺感動的 Helen 你的感知力真是太敏銳了 比我這個當事人敏銳太多 真是旁觀者清

我的微信是XXXXXX 交個朋友~

李陽


哈哈

Mable


Helen 你好!

看完你的來信,心里不斷冒出的兩個字就是「佩服」,真的太強了。我摘出一段我認為最精彩的分析:

「我想象中兩個團隊是很不同的,無論是人員構成還是風格:

- UniPass程序員的比例應該蠻高的,扎實且硬核;Keystone五臟區全,商務和國際化能力尤其強;

- 知縣一畢業就在創業,管理風格可能更偏實用主義?您是MNC的管培,可以想象是非常的職業,各種bar很高,operation excellence也是杠杠的。

如何彼此欣賞,和而不同,優勢互補,齊心協力把天花板推到更高」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你好像一直在我們公司參與了日常工作,而且還跟大家打成了一片!我沒法想象這是一位聽了幾期播客的朋友就能給出的分析,真的太厲害了!

非常感謝你對我們兩個老男孩的關注,也很感激你提出的擔心和寶貴的第三方視角的建議。這里我多分享一些我的視角,作為對這份如此用心的建議的回應:

首先在「道」上,合并這件事情的難度和風險,我們雙方,包括撮合我們的 Mable 和劉鋒老師,都是有很充分的認識的。站在我的角度,最終讓大家達成共識的是我跟力心的互補性,以及「兩邊有充足的智慧來粘合彼此」這種基于互相地充分了解而產生的信心。UniPass 需要通過落地來發揮產品優勢,Keystone 需要更大的空間來發揮團隊能力,兩邊的合并一定是 1+1 > 2,這是大家堅實的共識基礎。

然后在「術」上,我跟力心的管理風格確實非常不一樣,而且如你所言,適應的團隊狀態也不一樣。目前 Account Labs 整體的遠景是要真正地做好落地和采用,服務好用戶,占領市場。這些目標都需要非常強的商業戰略和執行力,那么力心的能力和風格都是更加 match 的,他來指揮整個團隊,作為方向盤、發動機來決定方向和節奏是非常合適的。在這個過程中,產研小伙伴(尤其是 UniPass 這種偏產品和研究而非開發的)如果有不適應,那么我來需緩和、引導,但是目標還是要按照整體的節奏來往前走。這個定位在后來我提出合并邀約的時候就已經想清楚了,目前來看效果是不錯的!

創業真的是如履薄冰,我們也會時刻保持危機意識,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節奏。力心的白頭發占比表明了他在這方面比我更能操心和焦慮,哈哈!

最后我的微信是 XXXXXX ,期待以后能夠多聊!

知縣


過了一會,Helen 也回信了:

哇哇哇哇,天啊,這也太感動了吧?。。≈x謝力心,謝謝Mable, 謝謝李陽,謝謝知縣?。。。。?!

這封郵件斷斷續續寫了有一段日子,一直沒發出去,一方面覺得太冒昧了,另一方面更是擔心自己太片面太主觀臆斷了。昨天晚上做完瑜伽之后安安靜靜的把兩期播客又完整的聽了一遍。就像Mable說的,播客真的是非常好媒介,當把感官集中在聽覺上,是可以清晰的鏈接到其中的情緒的,尤其是你們這種老朋友之間的對話。你們的真誠讓我有機會更多的去聽到。我能理解合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尤其是這個圈子節奏如此之快,兩位又都已有這樣成就的情況下。最終能走到一起真的太好了,特別的難得,我想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守護這珍貴的緣分。

得知新家庭漸入佳境,美滿和睦,粉絲表示【欣慰.GIF】

BTW,CP黨真的是太喜歡你們這樣的啦,正主親自下場喂糖,太甜了吧 ~~~

@ Mable, 聽了你和李陽老師那期橙皮書非常的心疼,嗚嗚嗚。。。希望新的篇章能早日到來,愿寧靜常伴你左右~~~

@ 李陽,又溫暖又能始終做一名綜合觀察者,太妙啦~~~

我的手機號/微信/TG XXXXX,微信發好友申請已發送 ~

遙祝周末愉快~

Best regards,

Helen


前幾天我和Helen在線下見面了,怎么說呢,這個感覺就是很神奇。當時我就覺得應該把這件事寫出來,this is a magic story.

真心的人做出真心的內容,真心的內容吸引真心的人,真有意思。

值得閱讀的文章

OP_QUESTION:一個討論比特幣技術的論壇

https://github.com/btc-study/OP_QUESTION/discussions/2

@阿劍:一個公開的論壇,朋友們可以在里面討論比特幣相關的技術,提出比特幣軟硬件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并得到其他人的解答。

What we’re reading (A16Z)

https://a16zcrypto.com/posts/tags/what-were-reading

@路遙:a16z 的博客里有個類別叫 what we are reading。他們會研究不同的領域,讀很多東西,然后會把這個領域里值得一讀的文章匯總成一篇博客。

我覺得是深入研究一個領域時不錯的入口。

Stateless Ethereum: a preview by Verkle tree core developer Guilliam Ball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iQXNZQcRw

@張卓:講解了無狀態的必要性和實現路線圖。Verkle tree 這種優雅方案,和 Helios Building Helios: Fully trustless access to Ethereum 這種現實方案,相映成趣。

BIP 158 致密區塊過濾器詳解

https://www.btcstudy.org/2023/06/15/bip-158-compact-block-filters-deep-dive-by-elle-mouton/

@阿劍:逐步解釋了 BIP 158 致密區塊過濾器背后的工程思想。

Shill Your Stack: Mud 2 sneak preview with Justin Gliber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I_DUoJbQA

@空島:Lattice founder解釋MUD 2,MUD 2已經從一個游戲框架(MUD 1)轉變為鏈上復雜應用的通用框架了

Zuzalu 錄像

https://zuzalu.streameth.org/

@王超:Zuzalu各會場的錄像全部放出來了,覆蓋了長生、生物學、數字城市、公共物品、Zk、AI+Crypto,AI安全等話題。

種子輪 1100 萬美金,Web3「大眾點評」BlackBird 如何帶給行業新活力

https://www.web3brand.io/p/web3-blackbird

@Leon:雖然這個敘事并不流行,但我覺得這是 mass adoption 應該探索的方向。

關鍵詞: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