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七月,暑期已至
“2023港澳青少年暑期研學·江門行”
【資料圖】
如約起航!
今年夏天,一批批港澳青少年走進僑鄉江門,浸潤僑韻,通過研習班、考察交流團、主題活動、實習計劃等方式,在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珠西創谷(江門)科技園、梁啟超故居、開平赤坎古鎮等多個交流基地進行參觀研學。
近年來,江門深入推進“港澳融合”“僑都賦能”工程,不斷促進江門與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港澳青年們也通過在江門學習、體驗和實踐,進一步激發科學興趣與創新精神、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感悟紅色精神、增強祖國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6條精品線路各具特色
粵港相融,非遺相承。7月6—7日,香港臺山兩地青少年僑鄉排球文化交流的多場比賽先后在臺山正賢體育館、臺山一中展開,比賽激烈而精彩,展示了兩地青年球隊的球技和激情。香港青少年體育文化交流團師生對臺山作為“排球之鄉”的濃郁氛圍印象深刻,他們希望通過體育競技的交流,不斷促進健康,凝聚友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之間的交流。
賽后,香港青少年體育文化交流團還參觀了臺山一中校園及校史館,并前往臺山華僑博物館深入了解臺山華僑的歷史和發展情況,感受老一輩華僑對家鄉的赤子之情。
為進一步促進江門與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增進港澳青少年對祖國的認識,厚植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江門在今年暑假期間舉行“2023港澳青少年暑期研學·江門行”活動,香港青少年體育文化交流團此行正是其中的一項內容。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江門與港澳兩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脈相通、往來密切。為了讓港澳青少年更加全面、更加系統地認識僑都,我市制定發布了6條各具特色、富有研學價值的精品線路,涵蓋“科普研學”“科創園區”“工業智造”“鄉村振興”“僑鄉文化”“紅色傳承”等主題,將江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港澳青少年暑期研學首選地、熱門地,為港澳青少年深度觀察、沉浸體驗國家在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發展成果提供參考指引。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副會長吳慧君參加了主題為“飛越灣區體驗計劃”的活動,通過走訪李錦記、澳新食品等企業充實學問、增長見聞,對僑鄉企業有了更直接、更具體的了解,也對僑企創業精神有了新的認識。吳慧君認為:“江門有很多很大的企業值得了解,香港大學生還必須要到的是青創基地,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有很多選擇,在大灣區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機遇。”
“港澳青年看祖國 同心共繪灣區夢”“陶造青年夢,力行大灣情”“2023粵港澳青年發展暨‘文化遺產與鄉村振興’研習營”……今年以來,已有16批次約500名港澳青少年熱情參與各類主題的港澳與江門的交流活動,實地感受僑鄉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增強港澳青年對祖國的向心力。
“行”有所向、“學”有所得、“研”有所悟,暑假期間的研學之旅是青少年交流互動重要形式。今年以來,我市新增6所與港澳學校結對的姐妹學校,現與港澳學校結對的姐妹學校達44所,兩地學校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研討,推動學校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比如,開平市風采實驗學校今年6月與香港風采中學締結成姐妹學校,隨后開展了兩天的交流活動。其間,開平市風采實驗學校師生全方位融入香港風采中學的學習、生活等,包括清晨無鈴聲早會、各科課堂體驗、參觀學生藝術畢業展覽、兩校學子文藝匯演、互動體育活動等,推動兩校友好情誼走向深遠。
6400名青少年交流交融
“三周的實習時長遠遠不夠,要是能有三個月就好了!”在實習的最后一天,來自浙江大學的香港籍碩士實習生鄒卓林表示非常感謝江門為她提供的實習崗位,讓她得以在陳白沙先生的家鄉深入研究“白沙文化”。回去后,她還將繼續發揮專業特長,關注和支持江門的發展。
鄒卓林等香港籍青年得到的實習崗位,來自“大灣區文青實習計劃”。該計劃由香港五邑總會主辦,并獲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合辦的“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同時也是“2023港澳青少年暑期研學·江門行”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該計劃啟動后,共有鄒卓林等16名香港籍青年到江門進行為期三周的實習交流活動。他們當中有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和社會青年人士。江門結合青年實習生的專業特點,將他們分配安排到市廣播電視臺、市博物館以及市文化館的實習崗位。
陳婷婷是一名在讀博士,被安排在市博物館實習。她研究的近代漢語和域外漢語方向就與僑鄉文化研究有較高的吻合度,館內大量的僑批一手資料讓“對特殊的語言材料尤其感興趣”的她受益匪淺。“館藏的僑批不僅數量多,而且時間跨度長,資料精度高,放大查看都非常清晰。”這趟僑鄉實習之旅為陳婷婷接下來的學術成果增色不少。
同樣地,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也聯合我市有關部門舉辦“青春岡州行 共融灣區智”2023年澳門青年人才同心圓項目,讓澳門青年走進僑鄉,了解新會歷史文化和城市魅力,讓青年成為兩地交流的使者,促進兩地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促進兩地青年人才合作。通過實習走訪,澳門青年陳麗芳看到了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優勢:交通發達、生活便利、風景秀美,尊才愛才之風氣濃厚,各類人才扶持政策給力,城市發展潛力很大。
根據計劃,今年7月至9月期間,我市將組織約65批次6400名來自港澳臺及海外的青少年到我市開展暑期研學實踐和產業考察活動,涵蓋港澳中小學生、青年,商業協會、青年企業家,準備入讀大學的港澳臺僑新生,臺灣青年等。市僑務局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將充分發揮好江門僑資源優勢,主動鏈接港澳資源、搭建平臺,以研學為窗口和橋梁,推動粵港澳青少年交流向縱深發展,不斷增進青少年情感聯結和思想文化交融,凝聚起同心共圓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香港五邑總會副理事長蘇穎瑜:助力灣區青年追逐夢想
今年7月,蘇穎瑜再一次帶隊回到家鄉江門,助力開展“大灣區文青實習計劃”交流活動。助力灣區青年追逐夢想,是蘇穎瑜工作之余一直在推動的事情。
作為一名祖籍江門新會的“港三代”青年,蘇穎瑜去年從清華大學畢業,但受父輩愛國愛鄉情懷的熏陶,她早在十年前就開始社團工作生涯,比如積極加入香港的多個青年團體,擔任不同社團的骨干。此外,她還在多個平臺參加文化傳承、愛心送暖、扶貧等活動,為香港注入青年活力。
如今,作為香港五邑總會副理事長,蘇穎瑜有了更多的責任和機遇,也清楚地意識到灣區青年們渴望互動交流和創新創業的機會。因此,她推動了以“大灣區社交游戲”為主題的青少年創業培訓計劃,為灣區青年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今年2—7月,蘇穎瑜就帶隊前往江門、珠海等7個灣區城市,進行了為期多日的系統培訓和交流活動。在江門,香港青年們在五邑大學參加創業培訓,在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感受僑鄉文化,在開平塘口文旅基地進行劇本殺游戲體驗。一連串的走訪與體驗,讓香港青年對江門的歷史底蘊和發展活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同活動參與者黃祺淳所言:“這次江門行活動收獲多多,實地場景化、獨具特色的僑鄉劇本殺讓我看到了江門文創事業的廣闊前景。”
大灣區,大未來。蘇穎瑜用自己的開朗、堅毅與自信,為灣區青年們樹立了典范,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臺,助力他們圓夢大灣區。
臺灣青少年足球代表隊“打卡”僑博館
近日,臺灣青少年足球代表隊一行40人來到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參觀學習。據悉,隊員們中大多是第一次到訪大陸,希望通過本次交流,增進對大陸的了解。
在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講解員為大家講解了“序廳”“遠赴重洋”“拼搏海外”“融通中外”“推翻帝制”“鑄就豐碑”“追求光明”“中華兒女大團結”“結束廳”等9個部分的僑鄉歷史,展示了波瀾壯闊的江門籍華僑華人史跡,讓隊員們更加了解當年華僑華人漂洋過海不辭艱辛、艱難創業的精神和忠心報國的壯舉,探尋了祖國大陸一步一步走向強盛的足跡。
隊員葉宇翔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到江門,通過參觀僑博館,了解到江門這座城市的歷史,非常開心,希望下次有機會再來。
領隊張兆祿說:“球隊的孩子們大多數是第一次來到大陸,這一次體驗,對他們來說是難忘的回憶,將來應該多讓他們有這樣的機會交流。”
當晚,江門市臺港澳事務局為球隊一行舉辦了座談交流會。會上,江門市臺港澳事務局有關負責人向球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向球隊詳細介紹江門市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情況。希望江門之行能給隊員們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時希望全體參賽隊員能夠賽出水平、賽出風格,并預祝球隊取得優異成績。
據悉,臺灣青少年足球代表隊于7月19日抵達江門,此行目的是參加江臺港澳青少年室內五人制足球邀請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