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熱點問題主要涉及旅游出行、演出票務、教育培訓、食品安全、家裝建材等行業和領域。
具體來看,旅游出行投訴增長顯著。今年上半年,消費者旅游出行需求得到集中釋放。旅游出行涉及交通、住宿、餐飲、景點、導游、購物等多個環節,消費者在旅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酒店行業趁節假日大幅漲價,部分酒店或民宿將住宿價格調高數倍,部分酒店缺乏誠信單方違約或砍單等。
此外,網購演出票務也亟待規范。演唱會、音樂會、話劇等線下演出深受年輕消費者群體歡迎,年輕消費者普遍選擇通過網上平臺購買演出票務,網購演出票務行業投訴主要存在退票難成行業普遍問題、消費者網購演出門票遭遇“盲選”座位等現象。
中消協建議,相關演出票務平臺和主辦方應該站在促進消費潛力釋放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和提高消費體驗,比如在制定服務條款時,借鑒航空、鐵路等其他服務行業的成熟做法,制定階梯式退改規則,依據退票、改簽時間不同實行階梯化費率,基于公平原則合理制定退換票規則并向消費者公示,保證消費者在購票前充分知情和主動確認。如果推出“不退不換”的門票,應當同時推出可退換門票,并且設置合理價格供消費者自主選擇和公平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中消協還指出,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近年來成為不少商家宣傳和營銷渠道,該領域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例如,短視頻“低價引流”:部分經營者通過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超低價宣傳廣告,誘導消費者到店消費,隨后以各種名義收取高額費用,并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等;直播間銷售珠寶騙局屢現,如商家利用直播銷售無法現場查看、消費者決策時間短等特點,刻意制造商品稀缺感和搶購緊迫感氛圍,誘導消費者陷入“賭石”騙局,上當者多為中老年人。
另外,預付消費風險隱患難除。當前,預付式消費經營模式已經從最初的美容美發、健身等行業逐步擴展并覆蓋了幾乎所有消費領域,此類消費模式吸納的消費者資金量也在成倍增長,并成為消費者權益受侵害的主要風險問題之一。
中消協指出,預付費領域存在辦卡手續不規范等問題,如商家不簽訂正式合同、消費后不提供憑據或發票,發生糾紛后消費者舉證困難;辦卡后降低服務質量,如經營者單方更改服務內容或以各種理由不提供選定人員服務等;關門停業前促銷,惡意騙取消費者預付資金,隨后跑路失聯,消費者預付款難以追回等問題。
對此中消協表示,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發卡行為的監管,設立經營者發售預付卡的資格審查、準入管理和資金監管制度,以及預付式消費經營者變更主體后債權債務清算、權利義務承受等信息的公示和告知制度,完善對經營者跑路失信懲戒機制,保護好消費者預付資金安全。(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