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民政廳印發《關于公布2023年度全省優秀社會救助品牌的通知》,青島市市南區“喃喃解憂”、李滄區“善政惟民”、西海岸新區“傾心救”三個社會救助品牌光榮上榜,這是繼“青暖助”“小桔燈”“益同行”品牌獲評2022年度全省優秀社會救助品牌后,青島市在社會救助品牌建設上的又一戰績。至此,青島市共有6個救助品牌榮獲山東省優秀社會救助品牌,獲獎數量全省前列。
(資料圖片)
近年來,青島市民政局以創建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實驗區為契機,持續推進社會救助品牌創建工作,撬動社會力量,圍繞“溫情相伴、暖意行動、攜手共進”的救助方向,打造了以市級品牌“青暖助”為統領,區級品牌“小桔燈”“益同行”“喃喃解憂”“善政惟民”“傾心救”為主體的品牌方陣,用心做好民生答卷,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
市南區“喃喃解憂”社會救助品牌
市南區堅持以困難群眾需求為導向,結合區域特色和服務理念,不斷豐富“喃喃解憂”救助品牌內涵。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提升社會救助工作能力。以黨建促業務,以業務強黨建,開展“黨員干部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和“圓夢微心愿”活動,通過“一幫一”“多幫一”等方式,為困難群眾“圓夢”,2022年以來結成幫扶對子2000余對,開展幫扶活動180余次,入戶走訪和電話詢訪4800余次,為困難群眾“圓夢”120余個。
“喃喃解憂”社會救助品牌
二是聚焦制度建設,完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強化社會救助工作頂層設計,建立健全“三主動”工作機制、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工作機制、容錯糾錯機制等,消除社會救助領域工作短板。
“喃喃解憂”社會救助品牌
三是創新服務內容,建立“物質+服務”多維救助模式。推動社會救助與社會工作融合式發展,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喃喃解憂”社會救助服務項目,以街道社工站為陣地,建立“1+3+N”的社會救助資源支持網絡。
四是精準精細服務,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秉承“為民解憂、溫暖市南”工作理念,命名“暖南救助使者”,組建“暖南”救助服務隊,建立“暖南”救助微信群,推行“六個一”服務。
“喃喃解憂”社會救助品牌
五是打造“1+N”品牌,凝聚各方織網布線。以“喃喃解憂”總品牌為統領,以各街道子品牌為支撐,打造“1+N”系列救助特色品牌,覆蓋社會救助末端;激發幫扶活力,向社會各界發出“積極參與社區慈善基金項目”的倡議,設立社區慈善基金項目,募集資金30萬元。成立“救急難”專項基金等,專門用于社區困難群眾救助,2022年以來,幫扶困難群眾1680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56萬元。
六是激發幫扶活力,架好“社會力量補充線”。依托專業社會組織、專業社工,運用專業知識開展困難群眾關愛幫扶活動,為困難群眾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幫扶服務,以暖心舉措提升服務溫度,2022年以來,共組織實施各類項目50余個,惠及困難群眾5000余人。
李滄區“善政惟民”社會救助品牌
李滄區緊緊圍繞“善政惟民”服務品牌,聚焦困難群體,深入開展救助服務“五有”暖心行動,全方位多層次提高困難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定制“有憂有念”暖心工程
一是定制“有憂有念”暖心工程,有溫度地鏈接困難群體。為全區1135戶低保家庭、34名特困人員量身定制“有憂有念”暖心歷,搭建百姓連心橋。通過制作暖心歷,變社會救助服務供給側的單向“可達”為群眾需求側和服務供給側的雙向“可及”。牽頭制作了融合民政、醫保、殘聯、慈善等8部門救助政策的“暖心指南”,以“政策名稱+條件簡介+咨詢電話”的方式提供了8個部門的28項救助政策解讀和聯系電話,讓救助的打開方式變簡單、易操作。
定制“有夢有為”暖心工程
二是定制“有夢有為”暖心工程,有力量地支撐困境兒童。常態化關注低保兒童等困境兒童325名,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補貼171.25萬元,“有夢有為”活動開展以來,集結各領域愛心人士63名、愛心企業23家,提供愛心陪伴300小時,籌措資金和物資12萬元。
定制“有頤有養”暖心工程
三是定制“有頤有養”暖心工程,有韌性地幫扶困難老人。打造困難老年人“1+1+4”新型救助模式,形成低保、特困老人“救助金+物質+養、食、居、護4項服務”為一體的耦合式救助,同時根據困難老年人意愿,辦理免費入住養老院手續或者落實免費居家照料護理服務政策。
四是定制“有愛有光”暖心工程,有擔當地救助其他困難人員。充分發揮主動發現機制作用,組織動員基層干部、社會組織、社區工作者等,全面排查梳理區域內困難群眾基本情況,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補貼,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切身利益。五是定制“有盼有行”暖心工程,有資源地服務“安全困境”人群。進一步完善社區社工站、未保站、社救站“三站合一”的民政服務新陣地,發揮“五社”聯動作用,以社區為平臺、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為帶動、社區救助點和駐站社會工作者為支撐,高效盤活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社會慈善為輔的新型救助體系,實現“安全困境”群眾多維救助。
西海岸新區“傾心救”社會救助品牌
西海岸新區全力打造“傾心救”社會救助品牌,圍繞六“度”多維發力,全面構建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加大救助“力度”。西海岸新區管委印發《青島西海岸新區關于開展“傾心救”行動創建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創新實驗區的工作方案》,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為織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傾心救”社會救助品牌
二是嚴抓政策落實,傳遞救助“溫度”。規范政策落實,及時將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開展“鐵腳板+大數據+網格化”主動發現,2022年,累計排查困難群眾4.7萬余人次,主動協助符合條件的家庭申請各類救助3782次。
三是深化“救急難”改革,提升救助“速度”。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各鎮街設立不低于5萬元的臨時救助備用金,為遭遇急難的困難家庭提供24小時“立即辦”救助服務,2022年,為2179戶困難家庭實施臨時救助,發放救助金1319.68萬元。
“傾心救”社會救助品牌
四是建立評估機制,提高救助“精度”。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公開招標引入第三方收入評估公司,開展專業化入戶評估。研究制定《居民家庭收入核定辦法》,因村而異制定差異化評估標準,確保收入評估有據可依、公平公正,實現精準識別,精準核定,精準施救。
五是織密救助網絡,延展服務“廣度”。在23個鎮街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窗口,統一受理接辦、轉辦涉及困難群眾的各類社會救助事項。在各村居設立社會救助服務站,為困難群眾申請社會救助提供代辦和幫辦業務。
“傾心救”社會救助品牌
六是堅持開拓創新,拓展救助“深度”。創新社會救助“微”改革,系統集成慈善救助資源,對政府救助未覆蓋或經社會救助后仍未解決困難的群體,通過“5+1”慈善補充救助方式實施救助。2022年,慈善補充救助困難群眾128戶,發放救助資金50.2萬元。
民生暖色,折射發展成色。下一步,青島市將繼續發揮“青暖助”救助品牌的頭雁引領效應,持續打造青島市社會救助品牌矩陣,聚人心、暖人心、得人心,樹立新時代民政救助服務形象,為困難群眾搭建共享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幸福階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李賽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