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遲末 作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描繪的是民生幸福,抒發的是城市情懷,不僅縮短了居民生活距離,還丈量著為民的腳步。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促進生產生活多業態融合,既要點亮萬家燈火、營造市井情調,又要為城市注入時尚元素、提升城市消費品質。從“試點”到“全覆蓋”,這是對打造百姓身邊的“幸福圈”提出的新要求。
隨著城市不斷擴容、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新需求——不僅需要體現城市規模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更需要體現城市溫度的社區商圈?!耙豢嚏姳忝裆钊Α笔且陨鐓^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通過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特定的時間概念和空間距離,強調的是家門口的便利,考驗的是服務網絡的健全和公共設施的完善,這是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意義所在,也給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劃定舒適的半徑。
2022年8月,我市成為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城市,12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應運而生,覆蓋5個城區1個開發區共計14個居民社區。一年來,我市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經驗,因地制宜,基本形成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創機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據媒體報道,朝陽區重慶街道光明社區利用地處市中心、基本商業業態齊全的優勢,對轄區內能提供便民服務的商家進行統計,繪制出一張電子商圈地圖,與商家信息一起上傳到“朝陽生活管家”微信小程序,讓服務“一鍵可達”;在此基礎上,還根據居民反饋,開設了社區敬老餐廳和親子閱讀空間。朝陽區南湖街道二二八社區創新提供集中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直通信息服務和應急服務5種服務模式,同時簽約轄區內65個商戶共同參與到社區服務當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既“圈”出了居民生活上的便利,更“圈”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正是在試點基礎上提出的新目標,是滿足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是激發消費新動能、促進就業創業的有效抓手,更是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質的關鍵一環。
如何把這一要求落實好?7月12日,商務部等13部門研究制定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發布,提出優化社區商業網點布局、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聚焦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服務“一老一小”,增強多元消費體驗,推動技術賦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這些都為我市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提供了指導。
當然,“缺什么、補什么”是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重要原則,不能簡單地復制粘貼,而是要因地制宜、一圈一策,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項目清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