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3.5%!8月起,壽險正式進入預定利率3.0%新時代。
“我們有20余款產品已完成預定利率的平穩切換。”8月1日,某大型壽險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壽險、年金險、重疾險等主力產品的定價利率已從3.5%下調至3.0%。其余產品也會在8月上旬陸續完成切換。
記者還注意到,太保壽險、新華保險等公司已于8月1日上線增額壽險新品,大多保持3.0%的增額比例,還有部分公司推出2.5%增額比例的分紅型產品,但產品品牌名稱基本保持不變。
(相關資料圖)
多名受訪專業人士一致認為,在存款利率下降和基金凈值波動加大的背景下,3.0%定價利率的保險產品仍具備競爭優勢。
新品無縫銜接
記者從明亞、大童等保險經紀人處了解到,目前可售的新品數量已有數十款,上線時間大多集中在7月底,少量于8月1日上線。受系統對接等因素影響,其余產品將在8月陸續上線。
整體來看,在售新品以增額終身壽險、年金險、重疾險等產品為主,基本保留了原產品品牌名稱,重疾險上調了保費,儲蓄型產品將預定利率下調至3.0%。
同方全球人壽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司已于7月31日正式上線第一批迭代新品。包括終身壽險、養老年金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等產品,除個別條款有部分調整,產品責任基本保持不變。
信泰人壽表示,目前已經陸續上線銷售新產品,現階段同樣以傳統型產品(如終身壽險、年金險、重疾險)為主。后續公司將持續結合市場情況和客戶需求進行相關調整。
信美相互人壽稱,目前已提前完成核心產品線的上線工作,例如增額終身壽險、終身養老年金險等產品,其他新產品也在穩步推進中。
小康人壽稱,公司新產品已經無縫銜接,正在陸續上市中,后續會在官網披露。
“目前新品數量雖然不算多,但總能找到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北京某保險經紀人直言。
或進入短暫低迷期
收益下降、保費上漲,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很明顯,這都在保險人的意料之中。
多名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向記者坦言,雖然新品已陸續上線,但由于之前過度消費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客戶需求,短期內市場一定會進入一個相對低潮期。“8月1日是保險公司進行傳統對抗賽的第一天,聽說很多機構業績都掛零了。”一名外資險企保險銷售總監說。
在北美精算師、精算視覺主理人Alex看來,由于市場已經在預定利率3.5%停售之前嚴重透支,造成市場初期會出現疲軟情況。隨著時間推移,消費者會慢慢習慣于低利率,最后也只能接受產品變貴、收益變差的事實,直到最后忘記3.5%的產品,市場就會慢慢恢復常態。
“勿念過往,不懼將來。日子照常過,產品還得照常賣。”北京一名保險經紀人認為,保障型產品的杠桿大,價格微調對客戶的影響并不算大,仍然值得入手。
“我們現階段以挖掘存量客戶需求為主。”上海某保險代理人稱,他們主打杠桿大的消費型重疾險,為老客戶增加保額,以提高客戶粘性。
“我們準備以銷售短期百萬醫療險為主。”另一名保險代理人說,短期醫療險不受利率下調影響,還可用來吸引新客戶。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建議,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可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傳達保險產品的實際價值、綜合性能和長期收益,進一步科普相關的保險知識,提升消費者的保險理念,而不是僅僅關注當前的保費和利率變動。保險機構也可進一步針對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偏好,提高自身對保險產品的創新能力,并且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從而吸引消費者,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
仍具備競爭優勢
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人身險保險保費收入增速達到13.38%,創近三年新高。在業內人士看來,傳統壽險產品3.5%預定利率的停售是壽險業增速逐月拉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隨著3.5%定價利率產品切換,傳統壽險產品保費增速也將直面挑戰。
華泰證券認為,2023年以來的銀行存款利率及其他儲蓄性質較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出現下降,即使保險產品定價利率下調至3.0%,仍具備競爭力。此外,保險產品較長的產品期限及剛性兌付的特點也使其受到市場追捧。
東吳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葛玉翔同樣表示,買儲蓄型保險的消費者主要看重的是其保本優勢,現在競品表現一般,銀行儲蓄存款利率也在下降,參考海外趨勢,保險產品的優勢仍然會延續。不過,需要觀察居民的儲蓄意愿是否發生變化,以及競品的表現情況。但重疾險暫時看不出趨勢,因其主要由新人貢獻,而現在增員入口并沒打開。
平安人壽新銀保產品策略負責人、北美精算師王瑞認為,無論利率長期走勢如何變化,保險作為投資屬性的產品,通過鎖定利率,保證了和權益市場及利率波動的零相關性,從而隔離波動、有效幫助客戶降低了不確定性,是資產配置中的重要類別。而對于退休后更多需要花錢的客戶而言,保險穩定給付的功能屬性更為凸顯,能有效對抗長壽風險、隔離市場風險,維持生活的穩定性及高品質。
“預定利率下調后,經營好、效益好的公司仍然能脫穎而出,甚至可以給到消費者更好的收益,分紅險是典型。”北美精算師包虹劍稱。
燕道數科運營中心總經理王玉慧也指出,如果沒有來得及“上車”預定利率3.5%的儲蓄險,分紅險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分紅險既有保底收益,可以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剛兌屬性的追求,又有分紅條款,可以與消費者形成一定程度的收益共享、風險共擔,進而緩解保險機構的利差損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