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2日,作為第22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活動之一,由上海市社聯、市方志辦指導,市地方史志學會主辦,上海通志館、學林出版社協辦的《史志文化探索與實踐》新書首發式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行。
《史志文化實踐與探索》的編撰體現了三個統一的特點,即資料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完整性與經典性的統一,紀實性與理論性的統一。書中有四篇序文,4位作者洪民榮、熊月之、陳家泠、鄧偉志可謂社科界、史志界、文藝界之翹楚。這四篇序是點睛之作,讓本書大為增色。
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會長、本書主編王依群說,“志文化極為重要,但有時只被史志界專家學者所關注,成為一種小眾文化。編撰本書旨在加強史志文化宣傳推廣和開發利用的同時,重視史志文化融合與共享。”他認為,史志不能只盯在自己的腳下談發展創新,視野要開闊。盯著志書論學術,是難以研究出有實際價值成果的。要加強與各行業、專業,還有一些相關社會團體、組織進行合作與融合,讓史志融入各行各業,使史志文化成為全民享用的文化。
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表示,本次新書發布活動同時也是第22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的活動之一。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多年來為推動地方文化的普及與傳承做出了大量工作,這本《史志文化實踐與探索》就是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這本書不僅對于史學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從社科普及的角度來說,也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和關注上海的歷史文化,進一步激發對地方文化的熱愛和保護意識。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陳家泠從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出發,闡述了自己對于史志、書畫藝術的體會。陳家泠說,史志同源、書畫同根,《史志文化實踐與探索》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城市的歷史,而了解歷史是為了在各個領域更好地創造,為了更好地鑄造明天。
《上海灘》雜志社原執行副主編葛昆元說,記錄上海光輝歷程,地方史志從未缺席,大量的史志文獻成為上海史志傳播的重要內容。《上海灘》雜志1987年創刊,以“說古道今,雅俗共賞”的風格以及生動活潑真實的上海歷史故事,廣受海內外讀者好評,是難得的史志傳播載體。
學林出版社總編輯尹利欣說,本書致力于“記錄魔都精彩,展現史志魅力”,讓史志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從出版角度看,做好史志文化的推廣、傳播和服務工作,我們是殊途同歸,責無旁貸。
在新書發布會現場還舉辦了贈書儀式,與會領導和嘉賓向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檔案局(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上海通志館、上海海洋大學檔案館、上海方孝孺紀念館、上海文藝網、江南書院等單位贈送新書,會后還舉行了新書題簽活動。
發布會前,舉辦了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王依群作理事會工作報告。姜復生代表市方志辦講話,他提出希望學會繼續發揮智囊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繼續做好市方志辦的學術后盾和修志工作助手,發揮好地方志事業發展平臺作用,為上海市第三輪地方志編纂規劃的制定出謀劃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