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1日,創立不過兩年的阿里巴巴在北京召開發布會,高調宣布收購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
消息傳出,馬云一時間成了“民族英雄”般的人物。但是只有細看報道的人才知道,為了這次收購,阿里巴巴出讓了40%的股權給雅虎總公司。
【資料圖】
18年后的2023年8月28日,曾任職過過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的何小鵬,再現了馬云當年的神操作:營收持續下滑、上半年凈虧了51.42億的小鵬汽車,官宣用最高總對價58.35億港元,“收購”了滴滴智能汽車開發業務資產。
為了完成收購,小鵬汽車將發行占交易完成后總股本3.25%的A類普通股,由滴滴購買,用以支付收購款。也就是說,小鵬汽車用滴滴的錢,買了滴滴的資產;這與當年馬云交出阿里巴巴40%的股權,高調宣稱收購了“雅虎中國”資產,簡直是如出一轍。
為表誠意,小鵬還與滴滴簽署了對賭條款,如果雙方合作開發的A級智能電動汽車“MONA”,每年在滴滴的出行體系里賣出10萬輛,小鵬將發行更多A類普通股作為額外對價支付,連續兩年達到18萬輛,滴滴將獲得最高5%的小鵬汽車股份,成為僅次于何小鵬和阿里巴巴的第三大股東。
01 “急不可待”的小鵬
算上不久前向大眾集團出讓的4.99%的股權,這已經是小鵬汽車在短短34天內的第二次股權出讓了。按8月29日1美元兌換7.846港元的匯率計算,此次滴滴獲得小鵬汽車5%普通股付出的成本,略高于大眾的7億美元。
這與二級市場小鵬汽車的股價走勢也基本相符,盡管在官宣大眾入股后,三個交易日內小鵬汽車的股價從60.5港元一度沖高到了96.3港元,大漲了近六成,但在此次與滴滴的合作公告前,股價又重新跌回了65.1港元,漲幅幾乎全部被抹去。28日與滴滴合作公告后,疊加了降印花稅等眾多利好,小鵬汽車當天的股價也只漲了10.91%報收72.2港元,遠低于大眾入股次日20%的漲幅。
股市的表現也從側面反應了市場的顧慮:頻頻出讓股份“交個朋友”,真能帶小鵬汽車走出困境嗎?
根據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小鵬汽車營收50.6億元,盡管比一季度增長25.5%,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縮水了31.9%,上半年41435臺的新車交付量,相比去年的68983臺,更是下降了39.9%。而在同期,理想汽車的交付量達到139117臺,同比增長130.3%;其中,第二季度交付新車86533臺,同比猛增201.6%。
就在理想汽車銷售高歌猛進,率先實現扭虧為盈、半年收獲23.1億元凈利潤的同時,小鵬汽車第二季度凈虧損28.05億元,創下了上市以來單季度最大的虧損紀錄;其中,汽車毛利率更是低至-8.6%,是真正的“賣一輛虧一輛”。這也導致了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的凈虧損額達到51.42億元,如果照此下去,不出三年,小鵬集團賬上337.4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將被消耗殆盡。
如果說2022年的銷售不振還能用疫情反復導致的供應鏈危機來解釋的話,在2023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44.1%的情況下,小鵬遭遇到當下的困境就得用“掉隊”來形容了;而其官方所謂促銷活動增加和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束的理由,并不足以服眾。
如何降本增效,尋找新的增長點,成為了小鵬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大眾和滴滴的合作,恰逢其時。前者用真金白銀的7億美元和戰略技術合作,提振了市場對于小鵬技術的信心,而后者,則讓小鵬看到了開啟toB市場的曙光。
據第三方研究咨詢機構杰蘭路向“界面新聞”提供的數據顯示,作為國內新能源車市中的一匹黑馬,2021年埃安的銷量就突破了10萬輛,其中個人持有比例約為53.5%,而到今年1至7月,這一數據降至40.4%。也就是說,兩年來埃安流向B端市場的份額不減反增,六成車都是銷往B端市場的,其中的潛力不言而喻。
相比埃安所倚重的如祺出行,滴滴可以帶給小鵬的想象空間,顯然更為廣闊。
02 “以退為進”的滴滴
小鵬的算盤,滴滴自然也看在眼里。
不過作為國內市占份額第一的網約車企業,與小鵬汽車合作,并不是滴滴的唯一選擇。
早在2018年4月,滴滴就聯合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成立了“洪流聯盟”,開放網約車、分時租賃、定制車、智能駕駛和后市場服務業務,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并籍此將“推廣超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確定為與做“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引領者”并列的,滴滴的三大發展愿景。
雖然彼時程維曾表態“絕不造車”,但相比后來百度、小米、恒大們的“劈腿式”跨界,主營業務與汽車密不可分的滴滴,對于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顯然有著強烈的興趣。
在“洪流聯盟”成立第二個月,滴滴聯手理想汽車組建了合資公司“桔電出行”,由理想汽車負責開發和生產定制網約車,滴滴負責后續投入車輛的出行場景運營,并確立了2020年年初實現量產的目標。后續因為滴滴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團,通過IPO之前的兩輪融資,成為了理想汽車的大股東,雙方的合作告吹。
與理想汽車的不歡而散,并沒有動搖滴滴的信心,隨后又陸續嘗試了與多個主機廠進行合作,其中2020年11月,與比亞迪合作發布的首款定制網約車D1,尤為引人關注。
該車采用了右側自動側滑門、一鍵接單等多項針對性設計,面向滴滴平臺上的注冊司機進行銷售。在滴滴的力推下,推出第二年便獲得了10176臺的銷量,但受限于其15.18萬的售價和418公里的續航,競爭力略顯不足;2022年時,銷量便斷崖式下跌到了994臺。
不過此時的滴滴,已經沒有了為D1升級改造的念頭,而是全力投入到了內部代號為“達芬奇”的造車業務中去。
根據“虎嗅”的報道,該業務的啟動是在滴滴赴美上市之前,與3月小米官宣造車幾乎是同一個時期。從當前的消息看,此次被小鵬收購的“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正是這一項目。
汽車市場規模巨大不假,但也是一個極其考驗“鈔能力”的項目。小米造車,雷軍打算10年投100億美元;蔚來汽車的李斌也曾表態稱,準備200億元資金是新勢力造車的門檻。而就在決定造車的當年,滴滴年度經營現金流創下了-134.1億元的極低紀錄。
根據國泰君安研報顯示,在APP被下架后的18個月間,滴滴的市場份額與最高時的90%相比,已經減少了16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7月2日,用戶端周活躍人數為5109萬人,低于2021年同期的6123萬人。
在這種境況下,相比自己下場造車,“以退為進”為車企賦能不失為更好的選擇。這一點,有滴滴內部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滴滴出售“達芬奇”業務,可以理解為轉向“華為模式”。
03 “前路未卜”的MONA
有機會做滴滴的“賽力斯”,小鵬汽車自然也很是滿意。
按照協議,在收購了相關資產后,小鵬汽車將在滴滴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完成一款項目代號為“MONA”的A級智能電動汽車,并在2024年實現量產。該車型將由小鵬汽車制造和生產,滴滴方面則需要向小鵬汽車開放生態,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艙、智駕及共享出行市場等業務支持,幫助小鵬汽車在“15萬級”的價格區間打造爆款車型。
進軍“15萬元級”新能源車市場,也是小鵬汽車一直所期待的。按照乘聯會2023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型銷量排行,前10名中超過一半的車型售價都在10~15萬的區間,比亞迪能夠穩坐銷量榜首所依仗的秦、宋系列均在此列。
對于平均售價在20萬以上、銷量不振的小鵬汽車來說,這顯然是一個極具誘惑的市場。不過受限于自身“未來出行探索者”的定位,成本原因使其一直無法將價格降到這一區間。
就在兩年前,何小鵬還曾公開表示,“沒有車企能夠在15萬元級別推出有競爭力的全自動駕駛汽車”,不過在今天,他的這一觀點改變了。
在官宣與滴滴合作后的媒體溝通會上,何小鵬明確表態“通過這次合作”,有信心能夠在15萬級別實現“高階的自駕”,并堅信這款產品一經推出,競爭力會“遠超現在在市場15萬上下級別的其他新能源汽車”。盡管在與滴滴的對賭中,定下了10萬臺/年的銷售目標,但何小鵬的心中期望“遠遠高過這個數字”。
按何小鵬的計劃,將會把包括XNGP(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內的扶搖架構里面的諸多能力,下放到15萬級的“MONA”,保證能夠使其成為爆款車型。
扶搖架構全稱SEPA2.0扶搖全域智能進化架構,是集小鵬多種領域自研技術之大成,整合而成的一體化架構,最早于2019年在小鵬P7首發,在今年4月完成升級后,正式對外發布。
類似于比亞迪的“云輦”、“易四方”,累積投入百億的扶搖架構,被何小鵬寄予厚望;在他看來憑借此架構,可以“讓小鵬汽車在技術上保持三年領先,成為十年后笑到最后的八家車企之一”。其中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更是引以為豪的優勢,何小鵬甚至公開表示,XNGP是遙遙領先的,即使是特斯拉FSD在美國的表現,也遠遠不及。
某種程度上,這或許也是滴滴選中小鵬合作的原因,畢竟對于以“開車謀生”的職業司機來說,通過智能輔助降低工作強度,毫無疑問會成為一大賣點。
不過有鑒于以toB市場為主的埃安,2023年上半年的平均售價已跌至10.69萬元,本就因為競爭加劇收入下降的網約車司機們,是否愿意為小鵬的XNGP多付近一半的費用,尚不得而知。
至于何小鵬所看中的toC市場,在15萬元級別的售價區間,能否戰勝比亞迪的王朝、海洋系列,也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更何況有著華為“加持”的賽力斯、吉利們,也并不是沒有可能將搭載華為智駕功能的車型降價到這一區間,相比小鵬口中的“遙遙領先”,大眾對于華為力推的智能駕駛,信心似乎更足一些。
不過“MONA”也并非完全沒有生機。依托滴滴的市場優勢和小鵬的技術,雙方在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開啟深度合作,或許是條不錯的出路。
就在敲定此次合作的一個月前,百度智行等3家企業獲得了上海首批測試牌照,可在特定區域內開展“車內無人”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幾乎與此同時,北京也正式宣布邁入自動駕駛“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階段。這也意味著,繼網約車徹底改變了國人的出行生態之后,無人駕駛的到來,已經近在眼前。
作為滴滴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8月18日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的如祺出行也感受到了這一變化,根據招股書說明,如祺出行此次募資金額中,約40%都將用于自動駕駛及Robotaxi運營服務的研發活動。
占據國內網約車7成份額的滴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這一角度講,通過入股的方式達成合作,滴滴顯然希望小鵬能做得更多,而不是簡單的做一個滴滴版的“賽力斯”。
對小鵬汽車而言,在自動駕駛時代到來的前夕“綁定”了滴滴,確實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了無數的可能,不過小鵬汽車眼下最迫切的還是要完成滴滴對自己的考驗,畢竟在雙方的合作協議中明確了,不限制滴滴與其它車企合作,所收購的資產,也不包括滴滴出行自2016年就組建的自動駕駛部門。
小鵬的自動駕駛真得很能打嗎?和吃瓜群眾一起,滴滴也在等一個答案。
參考資料:
1、《滴滴不造車了?》,北京商報2、《二季度凈虧28億,小鵬汽車拐點已至?》, 伯虎財經3、 《從Robotaxi到自動駕駛運營,萬億賽道的新拐點?》,時代周報
關鍵詞: